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最近幾個月,山東藥玻(600529.SH)董秘趙海寶經常被身邊人問:新冠疫苗玻璃瓶是不是真的不夠?
作為國內藥用玻璃主要製造企業的一員,趙海寶說,自己沒有感受到新冠疫苗玻璃瓶生產端的緊張,「現在疫苗還沒有出來,有多大量,有什麼產品,誰也不清楚」。
大眾及市場情緒則跟趙海寶不一樣。從五六月以來,新冠疫苗玻璃瓶緊缺的消息一直見諸報導,7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採訪時也表達了對玻璃瓶產量的擔憂。
新冠病毒傳播的腳步並未放緩,疫苗研發在與之賽跑,目前全球有6款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其中3款由中國研發。加倍速的科研攻關下,業界普遍認為新冠疫苗的面世很可能在明年年初。
如果疫苗研發成功,玻璃瓶的產能做好準備了嗎?
中硼矽玻璃
通常任何一種藥物經過一定時間後,都會與包裝材料發生相互作用,為了減少這種相互作用,避免藥品療效出現問題或者出現副作用,裝疫苗的玻璃瓶用的不是普通玻璃,而是化學性質穩定的硼矽玻璃。
這種特種玻璃被用作藥品包裝已經超過100年,使用硼矽玻璃容器的注射藥劑用量每天超過1.35億隻。
硼矽玻璃分為低硼矽玻璃、中硼矽玻璃和高硼矽玻璃,其中,中硼矽藥用玻璃一直是醫藥包裝行業的黃金標準,得到中國等各國監管部門認可。這種材料避免了容器與疫苗之間互相作用對疫苗有效性的影響,因此最具潛力作為COVID-19疫苗的包裝材料。
國內已經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項目有7款,其中一款疫苗項目所屬企業的生產負責人表示,目前疫苗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中性硼矽玻璃管制注射劑瓶,如果要用在產品上,從監管的角度來說,要做包材相容性試驗,主要驗證的兩方面的數據是:玻璃瓶有沒有吸附藥液、藥液在玻璃瓶中有沒有析出。
該生產負責人表示:「硼的含量不一樣,導致瓶子的脆性不一樣。硼含量越高的話越容易脆,像我們做凍幹劑型,要低溫,可能就容易爆瓶,瓶子容易裂掉。所以還是要看產品的工藝選擇瓶子,成本的話肯定是高硼矽稍微貴一點。」
世界主流的疫苗瓶材料也是中硼矽玻璃,因為其耐酸鹼侵蝕,並且具有較強的抗冷熱衝擊性和很高的機械強度。
全球中硼矽玻璃的巨頭包括德國肖特集團、美國康寧以及日本的電氣硝子株式會社。其中,肖特集團在全球藥用玻璃中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也是國內中硼矽玻璃管的最主要供應商。
據了解,目前中國已獲批進入臨床階段的七個新冠疫苗研製項目,疫苗瓶材料均採用肖特集團出品的中硼矽藥用玻璃,其中部分項目直接選用了肖特製造的疫苗瓶。
7月31日,肖特集團宣布,其公司提供的中硼矽玻璃可製成多達20億劑新冠疫苗藥瓶包裝,肖特與全球大型醫藥公司達成合作協議並立即生效,首批藥瓶將交付給中國及海外醫藥公司。
擴大產能
國內大量生產的是低硼矽玻璃,趙海寶認為,這跟國內95%以上的藥品為仿製藥有關,「因為中硼矽比較難做,所以就做了低硼矽過渡一下,國際上都是用中硼矽和鈉鈣玻璃」,「國內仿製藥(如果)用中硼矽成本會很高,那做出來的藥(價格很高)賣不出去,所以就用低硼矽」。
山東藥玻主要從事各種藥用玻璃包裝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模製瓶、棕色瓶、安瓿瓶、管制瓶、丁基膠塞、鋁塑蓋塑料瓶等六大系列,涵蓋從玻璃瓶到丁基膠塞、到鋁塑組合蓋一整套的藥用包裝產品。
趙海寶說,從原材料來看,山東藥玻中硼矽管制瓶的玻璃管主要從德國肖特和日本電氣硝子株式會社進口,目前進口未受到影響。中硼矽玻璃瓶的產量在山東藥玻整個公司產量中的佔比不到5%,其中有些向國外銷售,國內市場大概只佔3%,一億多支。他預計,中硼矽玻璃瓶的年產量會增加。
「我們目前沒有接到新冠疫苗玻璃瓶的訂單,我們有中硼矽模製瓶、中硼矽管制瓶,都可以存放疫苗,疫苗企業怎麼選是他們的事。」趙海寶說,從企業的角度,目前要做的事是準備產能。
山東藥玻的中硼矽管制瓶在2019年投產,而中硼矽模製瓶則一直在市場上銷售。前者用玻璃管在立式轉盤式機器製成,後者則是用硼砂、石英砂等化工原料高溫溶解後,注入模具做成。
如何提升產能?趙海寶說,今年主要提升中硼矽模製瓶的產能,新的生產基地在淄博,計劃增加2億-3億支的產能,預計在今年10月或11月投產。中硼矽模製瓶主要的原材料是石英砂和純鹼,這兩種材料國內有大量產能,上遊供應沒有受到影響。
從規模看,中國藥用玻璃市場上,山東藥玻和正川股份(603976.SH)產能位居前列。7月29日,正川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05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期限6年,資金用於中硼矽藥用玻璃生產項目及中硼矽藥用玻璃與藥物相容性研究項目。
也就是說,國內藥用玻璃企業短時間內很難提供大量的中硼矽疫苗玻璃瓶,而新冠疫苗如果研發成功,接種需求量至少以10億級計算。
肖特在浙江縉雲的中硼矽藥用玻管生產基地2019年8月奠基,正在建設中的全新藥用玻璃工廠計劃耗資6000萬歐元,一期產能將達到2萬噸,2020年底正式投入生產,該廠也將作為疫苗包裝原材料的主要供貨基地。
根據研究機構、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應急計劃以及醫藥行業客戶的反饋,肖特集團預測全球初期新冠疫苗接種需求量,大約相當於當前注射用藥物硼矽玻璃容器需求量的2%。但是,治療新冠病毒COVID-19以及疫情導致延遲的其他治療,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注射劑瓶。
「最近硼矽玻璃的需求的確超出了供應能力。早在我們首次聽說新冠疫情COVID-19之前,所有主要的藥用玻璃供應商都已開始建設新產能。僅肖特就已將硼矽玻管的產能增加了40000噸,可為額外生產68億隻標準注射劑瓶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此類注射劑瓶為首發疫苗的首選包裝類型。此外,還可以選擇預灌封注射器,但它包含了更多組件和物質,例如活塞、潤滑劑或者針用膠粘劑,因此需要進行更多測試,以降低藥品和容器間相互作用的風險。」肖特方面回復經濟觀察網。
「近幾個月來,肖特在全球投資了3.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93億元)。這是肖特全球投資計劃的一部分,很大一部分已投入或將投入在中國。」肖特中國區總經理陳巍表示,肖特在全球的20個藥用玻璃和包裝生產基地,包括中國蘇州和縉雲基地,均通過了權威監管機構和製藥公司的審核,這意味著無需進一步審批就能迅速增加產能。並且,幾乎所有大型製藥公司和行業參與者,多年來一直與肖特保持合作,灌裝線上所用的是肖特注射劑瓶。「因此,我們無需再費時進行設備改造,不會因此減緩疫苗上市的速度。」
在擴產之前,肖特集團每年產能已超過110億支藥瓶包裝,目前包括浙江縉雲生產基地在內,肖特所有項目正按計劃推進,產能增長幅度保持在年均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