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瑩的音樂並不是老氣橫秋,她的音樂絕對是青春的,時令的,常常也是動人的。說她好像屬於過去,因為她是少數這幾年出道,卻不作音樂之外的標榜,也不反面推廣自己的歌手。她像過去的音樂人一樣,戰戰兢兢寫歌唱歌。想一想真令人心驚,臺灣曾盛產優秀的女歌手,但這幾年,似乎就剩下單手數過來的幾位。徐佳瑩是之一。
徐佳瑩新專輯《尋人啟事》。 >>>>[點.擊.試.聽]
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
(文/Sean)華語流行音樂曾經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娛樂方式。和現在相比,當時的那種娛樂方式應該更適合徐佳瑩。徐佳瑩的音樂並不是老氣橫秋,她的音樂絕對是青春的,時令的,常常也是動人的。說她好像屬於過去,因為她是少數這幾年出道,卻不作音樂之外的標榜,也不反面推廣自己的歌手。她像過去的音樂人一樣,戰戰兢兢寫歌唱歌。想一想真令人心驚,臺灣曾盛產優秀的女歌手,但這幾年,似乎就剩下單手數過來的幾位。徐佳瑩是之一。
《理想人生》是徐佳瑩的重要轉折,如果這張專輯大賣,或許要改口說那是她的裡程碑,只是如今又怎會有人大賣。在《理想人生》之中,徐佳瑩不再只是依靠靈光一現的才華來創作,她真的成長為職業歌手。新專輯《尋人啟事》名為尋找,實則在慢慢確定。
徐佳瑩的創作是一種滋長,她的生活應該撒下了種子,正好她善於發現,慢慢培養,那些情緒的養分最終慢慢發了芽。《尋人啟事》找來其他創作人一起共襄盛舉,看得出她似乎感應到自己創作的框框,努力想要站出來,置身事外。
其中黃建為的旋律創作最為難得。徐佳瑩有時的旋律會在原地轉圈,黃建為用一首簡單的曲子淡化了這樣的印象。整首歌平淡之中藏有伏線,Hush的歌詞則相對更多感性,整體相對上張專輯的標題曲讓期待有所回落,但也不失為一首佳作。專輯內最成熟的佳作,有《明天的事情》《潛規則》《耳邊風》。這些歌曲完成度較高,創作技藝也保持了《理想人生》的敏感度。
徐佳瑩的情歌寫得別有趣味,儘管她的種子也是小情小愛。不過這幾年,發芽之後她的視野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對生活的一種期待或失望。儘管這樣的角度仍然守在女性創作人一隅,卻也足夠情真意切,思考不止是得與失。《理想人生》中像日記一樣的觀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儘量恆常的問題。葛大為筆下《明天的事情》真的將徐佳瑩的才華拓展到另一個層面。徐佳瑩的旋律,最終駕著主題走向時間層面。而在副歌部分的層層推進,也絕不是一味狗血,的確挖掘出她更多的演繹能力。
如果說專輯有什麼警示,這也並非危言聳聽。《尋人啟事》依然有一些敗筆。比如《不安小姐》,仿佛從拍子就錯起,再到旋律,到歌詞,都不像是一首有原創意味的歌曲。因為無論什麼小姐,這樣類似的修辭已經用過太多,配樂和製作乍聽熱鬧,可是全將歌切斷成碎片。另一邊,《糖果粉碎者》意象很稀奇。打開仔細看,卻還是這兩年常用的陳詞。黃偉文用他最漫不經心的韻腳寫了一首並不細膩的歌。旋律上的巧思也被製作的寡淡而稀釋了。大概也是如此,這才讓一路高飛的《尋人啟事》,中間讓人避之則吉的低空徘徊。流行歌其實有許多可能性,並不一定要靠臺灣地區所定義的「快歌」來完成。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