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得太遲》這首歌也是我曾經單曲循環的一首歌。跟很多歌一樣,單曲循環了很久,也很少去仔細看歌詞,更沒有去細想那背後的故事。
後來聽說這首歌的詞,是林夕含著參片寫出來的,可見其中的心血。
《愛得太遲》這首歌整體的風格,也很像我平日裡說話的風格,總是喜歡假裝一副老成的樣子,跟別人說「生命誠可貴」「珍惜眼前人」這樣的雞湯。
確實啊,見過一些生生死死,好像確實能讀懂林夕這首詞的意思。但也有的人,可能是經歷的世事更多,好像早已看淡了生死離別,竟會覺得這首詞淺薄和幼稚。
「我過去那死黨早晚共,對各也扎職以後沒法暢聚,而終於相約到,但無言共對疏淡如水」
誰小時候還沒有那麼一兩個閨蜜兄弟,後來上了小學,聯繫少了,疏遠了。到後來上中學、大學、工作、結婚......
無論哪個階段,總會有新的朋友來,而老朋友呢,大部分是慢慢就沒有了聯繫,最後只留下來那麼一兩個。
大學的時候放假回家,也想找以前班裡的同學搞個聚會,但熱情總在一個個電話中慢慢消退。這個說今天沒空,那個說明天忙。
最後好不容易湊齊十來個人,聚會上竟然是各玩各的手機。並不是手機有多好玩,只不過是為了緩解沒話題的尷尬而已。
「日夜做見爸爸剛好想呻,卻霎眼看出他多了皺紋,而他的蒼老感是從來未覺太內疚擔心」
習慣了每天早出晚歸,偶爾周末還要加班,在家的時間真的很少。有時候晚上回到家看到爸爸還沒睡,想跟爸爸聊聊天,也突然發現他又多了幾根白髮和幾條皺紋。
是心疼、還是擔心、還是內疚?世界上最大的無力感,應該就是看著身邊的人老去而自己挽留不住吧。以前,從來不會覺得爸爸會老。
小孩子會大,老人會老。好像從高中開始,就總是能聽到身邊誰誰誰家裡的老人去世、哪個親戚哪位叔叔也剛剛病逝這樣的消息。
總有些人,我們從來就沒有把他和病痛聯繫在一起,更沒想過活蹦亂跳一個大活人,轉眼間竟然會跟空氣一樣消失了。
然後總會有這樣的感慨:要是那次見面我們多說說話就好了;那次見面我不該顧著自己玩手機的;要是我當時多陪他吃幾頓飯就好了......
「最心痛是愛得太遲,有些心意不可等某個日子,盲目地發奮忙忙忙其實自私」
我們總是抱怨工作太忙、沒時間回家陪父母吃頓飯、沒時間帶爺爺奶奶出去散散步,其實我們努力發奮是真的,但自私也是真的。
努力並不是多麼高尚的藉口。錢夠花就好,也可以晚成功幾年,但生命是脆弱的,很多東西,或許都等不到你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就什麼都沒了。
20歲的時候買得起10歲喜歡的玩具,卻沒了當初的興奮感;40歲想找回20歲的朋友,卻發現電話早已是空號;60歲終於「有時間」孝順爸媽,卻發現只能面對兩塊冰冷的墓碑;80歲想和愛人環遊世界,卻發現離不開輪椅了。
我們急於成長,後來卻追憶童年;我們拿命換錢,最後不得不用錢買命;我們眼光很長遠,對未來充滿了焦慮,對當下的一切視若無睹;我們活著就好像永遠不會死,被死神召喚的時候,卻好像從來沒活過。
這該死的人生啊,錯過的東西永遠不會給你反悔的機會,錯過就是錯過,再也不會回來。很多事你現在不做,以後也不會再做了。
看過這樣一段話:送給活人一支玫瑰,強過送給私人最貴重的花圈。
是不是我們都是蠢貨,失去得太快,醒悟得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