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年,沒有任何一片瓜田可以置身事外。
1月18日,國內著名女星鄭爽的前男友張恆自曝有兩個孩子,隨後孩子出生證明曝光,母親一欄均寫著鄭爽的名字,據悉這兩個孩子或為代孕出生;
圖片來源:網易娛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天下午,隨著華晨宇在微博承認:「是的,我們是有一個孩子」,張碧晨和華晨宇的生子風波旋即引爆網絡。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很多網友不禁感嘆,關於明星們到底有幾個孩子,恐怕是21世紀網際網路永久的未解之謎。不光是吃瓜群眾,恐怕當張碧晨帶著孩子找到華晨宇的時候,當事人估計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其實,關於「中國人到底生了多少孩子」,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對於人口學家來說也都是一個「未解之謎」(翟振武等,2015)。
那麼,人口學家要數清楚出生人口數到底有多難呢?
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數
「中國人到底生了多少孩子?」翻譯成人口學的語言就是「中國人的生育水平到底有多『高』?」
眾所周知,人口特徵是一個國家最為基本的社會經濟特徵,對於國家的大政方針制定和社會規律分析具有重要意義,而生育水平就是了解人口特徵的一把「金鑰匙」。
它是知道當前人口形勢和預測未來人口數量的關鍵,關於「中國人是不是不生孩子了」這個問題就在過去的一年裡屢屢登上微博熱搜。
目前人口學家用於計算生育水平的最好工具是「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簡稱TFR),它可以反映平均每個中國女性一生生育的孩子數量。
要想了解中國的「總和生育率」,首先要做的,是知道每一年的「出生人口數」。
「出生人口數」很好理解,它一般就是指一年裡這個國家出生的活著的嬰兒數量,很多人會好奇,似乎這個指標一點都不難獲得。
例如我們剛進行完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就會問每一個家庭今年出生的嬰兒數量,又比如我們可以到醫院裡問一問今年出生的小寶寶的數量,最不濟政府還可以去查全國人民的戶口本,為什麼搞清楚出生人數會成為一個問題呢?
難不成是因為明星隱瞞惹的禍?
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漏報「觸目驚心」
事實上,想知道當前的中國每年的「出生人口數」並不難,翻一翻人口普查公報可以知道了,這裡的關鍵是如何知道準確的「出生人口數」。
「數到了每一個人頭」的人口普查看上去很值得被信任。
據時任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2011)稱,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花費將近80億,全國動員的調查員將近千萬。
可是,就是這樣一份耗資巨大的人口普查數據卻在出生人口數量上存在著嚴重的漏報現象,堪稱「觸目驚心」(翟振武等,2015)。
翟振武等學者(2015)利用2011-2014年1‰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數據對2010年的出生人口數進行質量評估後發現,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存在著嚴重的漏報情況。
具體來說就是,2010年的出生人口在六普中被統計為1379萬,按照常理,隨著時間推移一部分人口會發生死亡,這批人應該在未來逐漸減少。
來到2014年的時候,這批嬰兒成長到了4歲,應該是「只少不多」,但是2014年的人口抽樣調查卻顯示,這批兒童為1721萬,足足比他們出生的時候多了342萬人!
圖片來源:翟振武等(2015)
這說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數被漏報了將近四分之一。
為什麼出生人口數這麼難測量?
既然,權威的人口普查數據無法被相信,人口學家的「工具箱」裡不是還有入院分娩數據、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和教育數據等諸多工具嗎?可惜,這些數據都存在各種各樣的誤差
這些誤差一些是由於抽樣導致的,一些則是由於測量導致的,其中,測量誤差來源於實際測量的困難和測量時受訪者的瞞報和虛報。
如果以衛生系統的住院分娩數據為依據的話,由於當前我國的住院分娩率到現在仍然達不到100%,那些在偏遠山區沒法降生於醫院的寶寶們自然無法被統計在內;
人口抽樣調查,顧名思義,它是抽樣調查的結果,由於抽樣誤差的存在,其數據質量自然在「先天」上就弱於「數人頭」得來的數據;
教育數據和計劃生育數據在搜集的過程中又可能存在利益相關者的瞞報、虛報現象,例如躲避計劃生育檢查的「超生遊擊隊」等。
以上的種種原因導致,雖然人口學家開發了種種測量手段和數據方法,但仍然很難獲得準確的出生人口數信息。
畢竟,最根本的原因很好理解,如果當事人不清楚或者不願意說的話,人口學家又能從哪裡問的到呢?
戶籍登記數據——人口學家的新工具
既然當面問「有沒有生孩子」不太好問到或者問不清楚,那麼有沒有其他手段可以側面的「打聽到」呢?
戶籍登記數據就給人口學家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過去,戶籍登記人口數據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是近些年來戶籍登記數據的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一個原因是由於網際網路的使用,戶籍登記手段得到了顯著改善;
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新時代的戶籍登記制度正在讓人們被迫進行更加準確的登記:戶口簿和身份證對於中國民眾具有著愈加獨特且重要的意義。
基本上,每一位中國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用到身份證:
乘坐高鐵、參加社保、兒童入學、醫院看病、辦理銀行開戶……即使對於一些兒童來說,戶口登記和身份代碼也尤為重要。
通過下圖我們可以看出,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2010年戶籍登記的人口數逐漸接近於2015年戶籍登記的同一批人的人口數。
這說明隨著時間推移,那些在出生時容易被漏掉的嬰兒逐漸被補回到了戶籍制度中。
圖片來源:翟振武等(2015)
另外,我們會發現在兒童6歲後,2010年的線條基本和2015年的重合到一起了。
這個現象是由於,從6歲時,這些小朋友就因為要入學而必須「上戶口」,於是因為麻煩而沒有進行戶口登記和逃避「超生」處罰的家庭就會真正的給孩子「上戶口」了。
的確,「上戶口」對於搞清楚孩子數量還是很重要的。
圖片來源:微博
中國的未婚生育
在那些6歲前沒有「上戶口」的孩子中,有一部分可能是由於未婚先孕造成的。根據張碧晨的描述,這個孩子應該是婚外生育。
據2017年全國生育狀況調查,我國育齡婦女未婚懷孕比例高達30%左右,其中張碧晨所在的隊列80後未婚先孕比例為36.6%。
是不是比你想像的要高得多?
然而儘管中國的未婚先孕比例比較高,但很大一部分會「奉子成婚」,婚外生育的比例極低。
很少有母親有勇氣獨自生下孩子,一方面是因為對女性來說,未婚生子仍然被視作一種「越軌」行為,另一方面單親媽媽也會面臨極大的制度困境,
例如無法享有生育保險和生育補助開銷,而為孩子「上戶口」又是其中最艱難的事情。
當然我們也需要理解這種制度設計背後所隱藏的價值選擇。從國家的層面來看,鼓勵讓孩子成長在完成的家庭是對孩子本身和婦女權益的一種保護。
但是在個人層面那些未婚生育的母親,各有各的困境與價值取向。就像張碧晨所自我扮演的「懷了男明星的孩子,不願拖累對方事業,黯然離開,悄悄生下孩子」的言情劇套路女主A,抑或是「不願被對方威脅墮胎,毅然決然生下孩子決定自己撫養」的言情劇套路女主B。
無論兩位明星最後情感歸宿如何,他們還是很負責任的為孩子上了戶口(據說爆料就是因為在公安局上戶口所流傳出的),這也是為中國出生人口的準確統計做出了貢獻。當然無論上戶口的動機是什麼,希望這個小女孩不止擁有戶口,還能享受到更完整的母愛與父愛,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騰訊新聞:代孕?張恆孩子出生證明曝光 母親疑為鄭爽,
https://new.qq.com/omn/20210118/20210118A0FR8G00.html
2.國家統計局:馬建堂解讀中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http://www.stats.gov.cn/tjgz/tjdt/201104/t20110429_17540.html
3.翟振武,陳佳鞠,李龍.現階段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來自戶籍登記數據的新證據[J].人口研究,2015,39(06):22-34.
本期撰稿&圖文編輯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王中漢
本期責編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 李婷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 靳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