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我哥帶走》根據同名漫畫改編,是由鄭芬芬指導,張子楓、彭昱暢、趙今麥等一眾新生代演員主演的喜劇電影。
這部影片上映於2018年,截止目前已有297061人參與豆瓣評分,當前豆瓣評分6.9,評論區觀影者紛紛留言:「電影遠超預期」「演員演技太戳心了」,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部被譽為小成本電影黑馬的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快把我哥帶走》不僅是一部漫改電影,同時也是一部青春電影,但是與堆砌上「愛情、友情、離別」這些俗套梗的國產校園青春電影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本片不再聚焦於情愛,而是將更多的筆墨在描繪直擊人心的兄妹之情,因而被媒體讚譽為國內首部聚焦兄妹的青春電影。
張子楓飾演的「暴力女」妹妹時秒,經常遭到由彭昱暢飾演的「不靠譜」哥哥時分的整蠱,例如趁妹妹時秒睡覺時,把妹妹頭髮綁在床上,吃光妹妹所有零食,和妹妹搶烤腸吃,調慢妹妹的鬧鐘……想盡一切方法「欺負」妹妹。
然而「暴力」妹妹也不是吃素的,一抬手、一踢腳直接用高難度動作「問候」哥哥,即使哥哥被痛扁以後,卻依舊把整蠱妹妹當成人生的一大「樂事」。
經常忍受哥哥欺負的妹妹時秒,便在生日許下願望,「希望有人把哥哥帶走!」。
沒想到願望成真,一覺醒來哥哥變成了閨蜜妙妙的哥哥,妹妹時秒在欣喜的同時,這才發現自己對哥哥的誤解太深了,原來鬧騰的背後藏著哥哥默默的付出,哥哥賤氣十足的外表下,是一顆守護妹妹的真心,以及扛起責任的肩膀。
故事也在此時發生大反轉,之前所有的笑料都變成了動人的親情,讓無數觀影者為之動容。
我們無力改變大人的世界,唯一能做的是同齡人的相擁。
電影的第15分鐘,兄妹看見父母吵架,哥哥時分逐漸暗淡下來的眼神,就在開始鋪墊一個真相,就是哥哥他知道這個家已經瀕臨破碎,但很快他就拿起雨傘,幹擾著妹妹去追問母親。
在妹妹時秒冒充父親送花給母親後,時分對母親說話的態度,也暗示了他很清楚,父母的婚姻已經無可挽回。
可是當妹妹時秒回頭,哥哥是這樣的。
當哥哥時分換到閨蜜妙妙家時,電影開始正面展示他的另一面,他去接因為酗酒醉倒在人行天橋的父親回家時,沒有搖醒父親,反而從口袋裡摸出準備好的煙,放在父親嘴邊,靜靜蹲守。
當母親決意要離婚時,哥哥避開妹妹來到民政局,和母親商量家庭的安排。
真實的哥哥時分是一個過早承受成年世界悲哀的少年,當家庭風暴來臨時,他守護家人的方法,也許很不成熟,但他會用並不堅實的肩膀,去給他們依靠,不讓他們察覺自己的沉重。
因為要跟隨父親離開,哥哥時分在餐廳事無巨細的向母親交代,妹妹的喜好,每一句叮囑,都是對妹妹的不舍,但是他還是讓妹妹留在母親的身邊,因為他覺得這是對妹妹最穩妥的照顧,又何嘗不是對母親最理解的成全。
兄妹兩無力改變大人的世界,唯一能做的是相擁取暖,然後不要變成不負責任的大人。
獨生好還是二胎好?這部電影的答案很好。
哥哥的付出,家庭的不幸,逐漸讓妹妹時秒懂得了,哥哥曾經的不容易。
影片中妹妹時秒的那段內心獨白:
「原來我曾經很幸福」
「我以前也有一個哥哥,不過他被我弄丟了」
更是引發了無數人的淚點暴擊,紛紛哭成了狗。
也有網友動情的表示:
「好想要一個哥哥」
「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或者缺失,就是沒有來自哥哥的寵愛」
影片中哥哥時分吵吵鬧鬧,無數整蠱的背後,其實滿滿的都是愛。
《快把我哥帶走》這部電影上映後,也被不少人詬病是二胎的宣傳片,我個人認為,無論是在什麼樣的政策,或者大環境下,親情或是兄妹情都是值得人們去描繪的感情,也許它不如愛情魅力,也沒有閨蜜「撕逼」、兄弟反目那麼刺激,但它有它獨特的美好。
獨生子女子女有獨生的好,二孩家庭有二孩家庭的妙,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人,我覺得有這樣一部電影,讓我們能夠感受兄弟姐妹的親情,也挺好。
《快把我哥帶走》中主要描寫的是妹妹時秒與哥哥時分之間的親情,但背後折射的卻是家庭破裂之後,孩子的痛苦與個人成長。
拋開影片「把哥哥帶走」、女主角與閨蜜互換身份的魔幻情節設定,本片也是一部關注青少年成長和家庭關係的電影,現實意義明顯。
令父母離異的孩子痛苦、傷害他們的不僅僅是父母離異的本身,還有分開後,父母的三觀,這裡面藏著孩子的悲歡和未來的命運。
父母是孩子的兩個翅膀,缺了爸爸媽媽中的任何一個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果實在到了不得不分開的地步,該如何來降低父母離異,對孩子帶來的傷害?
孩子看似懵懂天真,好似什麼都不懂,但實際上他們非常的敏感,在瀕臨破碎的家庭當中,父母間一個細微的動作,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會讓孩子無限大的去想,與其讓孩子猜疑,不如早一些告知孩子。
就像《快把我哥帶走》中的哥哥一樣,大多數的孩子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脆弱,他們是家庭的一份子,他們也渴望承擔起家庭中的一份責任。
近年來,新聞上頻頻爆出,孩子高考後,父母立馬離異的事件。高考前父母們擔心離婚會對孩子的高考造成影響,即便感情破裂,婚姻名存實亡,也會強撐著孩子高考後再離婚。
當孩子發現真相時,孩子會好受嗎?
不,他們會把父母婚姻失敗的包袱,背到了自己身上,活著的每一天,都像是受罪。
正如作家牛油果所說,有多少假裝幸福的父母,就有多少假裝快樂的孩子。
世界上最讓人覺得「噁心」和最「不堪」的父母,是在離異後,期望通過詆毀對方,在孩子身上埋下仇恨的種子,企圖扭曲孩子對另外一方的認知,來貶損對方,這看似是一種情感宣洩,實則是父母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孩子身上流淌著的是父母雙方的血液,任何一方通過貶損的形式,去詆毀另一方,都如同在詆毀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不成熟、不理智,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青年歌手霍尊常常被人以「陌上公子如玉」形容,一方面是讚揚他歌唱得好,另一方面也是稱讚他人品如玉石一般美好而溫潤。
霍尊自小也是出自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後他跟著母親生活,霍尊的母親在我看來是一位三觀極正的媽媽,在夫妻離異之後,她總是在霍尊面前說火風多麼偉大,讓霍尊一直以父親是火風為榮。
霍媽媽的豁達不僅體現在言語上,更體現在行動上。霍尊曾在某檔節目上自述,自記事起,每年的春節都會被媽媽「推」到爸爸火風家庭去,霍媽媽說:兒子咱一年到頭都在一起,你父親平時一個人,春節他肯定希望你能夠在身邊陪他,你父親很愛你,作為兒子平時不能盡孝就算了,春節這個團圓的日子,你一定要得在他身邊。
霍媽媽在霍尊面前,對前夫的的評價帶著善意,這是她自身的人品過硬,更是對兒子的教化。
夫妻雖然離異了,但孩子始終是兩個人的孩子。
再苦再難,都不應該對孩子當做出氣筒,要麼對孩子拳打腳踢,要麼對孩子置之不理。
近日,黑龍江4歲女孩遭繼母虐待的新聞,引發的網友的廣泛關注,繼母虐打孩子的行為,已經構成虐待罪和故意傷害罪,作為孩子的親生父親他難道就沒有責任了嗎?
同在一個屋簷下,我不相信這位親生父親如同他說的那樣,對這件事一無所知,這位繼母能夠對4歲的孩子下狠手,做出在常人看來如此「禽獸」的行為,也與孩子父親默許的態度脫不開關係。
既然爭取了撫養權,就應該擔起照看孩子的責任,生而不養,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惡。
我想起有個師哥給我講過的一件事,他記憶中自己小時候,被強壯的同學打倒在地,那個同學瘋狂的踹他的肚子,他被打得嚴重到不得不住院一周。在後面的一次聚會中,師兄說他已經忘了當時被打時到底有多痛了,只記得那位打人者嘴中一直重複的話:
活該你沒爸!
活該你沒爸!
活該你沒爸!
在不少人的觀念中還存有「離婚丟人」的觀念,他們認為夫妻離婚,孩子就是被拋棄的一方,進而就覺得這樣的孩子低人一等,讓孩子失去完整的家後,又失去眾人的愛。
實際上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父母離異的孩子並不丟人,父母離異不是你歧視他們的理由,他們沒有任何錯,甚至很無辜。
單親家庭的孫儷照樣是人生贏家
他們沒有些人想像的那麼「不堪」,他們和父母沒離異家庭中的孩子一樣,他們會愛人,他們也會事業成功,他們同樣擁有獲得幸福的權利。
@孩子
請理智的面對父母的分手,不管發生什麼,生活還是會繼續。
@父母
請坦誠的向孩子說明家庭狀況,讓孩子有參與權和知情權,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成長。
@你
請真誠而平和地看待那個父母離異的孩子,也為自己種植最好善果。
我是,做有溫度的教育人,育兒路上我們一路共勉。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