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五三慘案」發生88周年,每到5月3日,濟南上空悽厲的防空警報聲鳴響時,總會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炮火連天、民不聊生的年代。這一天,會有很多單位、學校和市民,來到五三慘案紀念碑、蔡公時紀念堂等代表性地點,或寄託哀思, 或教育下一代勿忘國恥。
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裡,保存著一些1928年春天濟南的影像資料。那時候的濟南已經是北方較為繁華的城市,四月底五月初正是濟南最美的時候。但是這些影像記錄的卻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恥辱的大事件之一、濟南歷史上最傷痛的一幕:日本侵略者在濟南製造了慘絕人寰的「五三慘案」!
這是五三慘案之前的濟南街景
1928年5月,當蔣介石率領的北伐軍進入濟南,幾千名日軍以保護僑民為藉口也在濟南集結,他們先穩住蔣介石,然後突然不宣而戰,不論官兵,見人就殺。
蔣介石下令不許還擊,並且期待著用「隱忍」換來濟南的和平。但是第二天,蓄謀已久的日軍發動了更殘暴的進攻。他們隨意殺戮百姓和北伐軍人,一時間古城濟南成了人間地獄。
時任國民黨政府山東特派交涉員蔡公時在與日軍交涉時憤而抗議,日軍無視國際公約,將外交官蔡公時等十七名外交人員殘忍殺害。蔡公時被殺害前,還被日軍殘忍的割掉了耳朵和鼻子。
一次與南京大屠殺同樣惡劣的暴行,一座千年古城的血腥浩劫,一段沒齒難忘的國恨家仇。五三慘案,濟南最為傷痛和恥辱的歷史。當年日軍實施暴行的地方,在濟南有不少,很多被人已經遺忘。今天是「五三慘案」發生88周年,大家可以去看看這些地方。
蔡公時紀念堂
每年 「五三」 接待參觀者五六百人
在經四路與小緯六路交界口西南角,佇立著一座2層小樓,這裡的建築風格頗具西洋韻味,彰顯著它的與眾不同。通過門外掛著的牌匾,人們可以知道,這裡叫蔡公時紀念堂,也是 「五三慘案」 中蔡公時的殉難地。
蔡公時紀念館位於2層,場館正中央, 肅立著一尊蔡公時的半身銅像,背景牆上方還寫有「外交史上第一人」 字樣。
其實,這座建築正是當年蔡公時的辦公地山東交涉公署,他也是在這裡被日軍殘忍殺害的。直到2011年5月3日,蔡公時紀念館維修保護工程正式啟動,次年5月正式免費對公眾開放。
奎虛書藏
見證國人揚眉吐氣的地方
在大明湖遊人如織的雨後,從西南門東側一個小入口進入園區,跨過一座小橋,便能看到一座紅色磚牆的2層建築,它有一個雅致的名字 ——奎虛書藏。
這裡始建於1934年,當年作為山東省立圖書館的藏書樓,主要用途即藏書及閱覽; 但說起它的另一個身份,不少人會立刻肅然起敬。1945年,曾作為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部大禮堂使用的奎虛書藏,舉行了侵華日軍山東戰區籤降儀式。
如今,作為山東省圖書館大明湖分館,這裡仍為市民提供讀書借閱服務,但與其他圖書館高端大氣的現代氣息不同,一進入這座小樓,似乎有種氛圍讓你自覺地放輕腳步,生怕打破這裡的寧靜。
新華院舊址
靜默小院曾是慘絕人寰 「集中營」
「新華院」 這個名字,對於不少濟南市民還很陌生,這個聽起來有些 「文藝」 的名字,在日本侵華戰爭年代是一處慘無人道的 「集中營」 ,是日軍關押中國戰俘的地方。
這是一處安靜的院落,北側的平房上掛著 「新華院舊址」 的牌匾,標誌出這是山東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很難想像,這裡曾經的遭遇: 日軍對中國被俘、被捕軍民進行奴化教育,強迫從事各種奴役性勞動,供挑選去東北和日本的勞工。當地群眾稱之為 「閻王殿」 。據不完全統計, 「新華院」 前後共關押過 3 萬餘人,其中被折磨致死者有1.7 萬餘人,送往日本等地充當苦力者有1萬餘人。
琵琶山萬人坑遺址
日軍殘暴屠殺抗日軍民的罪行鐵證
南辛莊西路138號試金集團廠區內,有一塊工廠職工集資建立的「琵琶山萬人坑紀念碑」 ,還有一塊「琵琶山萬人坑遺址」 碑,立於廠區南側的空地上。這裡記錄著日軍侵華的鐵證。
琵琶山萬人坑位於西部琵琶山下。東西長42米、南北寬40米,佔地1680多平方米。抗戰期間,日寇強迫當地居民在琵琶山下挖坑造牆,修築堡壘,並在1940年冬至1945年秋之間,在這裡多次殘暴屠殺抗日軍民。
有的被當做練習射擊的靶子、有的被當做拼殺刺刀的對象、有的被澆上煤油燒死、有的被活埋……從南辛莊西路138號院西門進入,第一個路口右拐不遠處,有一棵高大的松樹,周圍綠植將這棵松樹圍擋起來,琵琶山萬人坑紀念碑便安靜地佇立在此。
88年前的今天
濟南人民遭受恥辱、痛苦、災難
今天的紀念
是為了永遠銘記歷史,更好地面向未來
實現幸福美好的「濟南夢」!
原文來源: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