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作者:李昂納多flying / 百年財商
五糧液的歷史
五糧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的重碧酒,隨後到宋朝的「姚子雪曲」,再到明朝的「雜糧酒」,後來到了清朝末期,舉人楊惠泉品嘗了此酒後,驚嘆道:「此酒乃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不如叫『五糧液』」,現在五糧液的釀造方法使用的是明朝的「陳氏秘方」。
五糧液位於四川宜賓,是濃香型白酒龍頭,最老的明代古窖池從1368年連續生產至今,已達652年,這600多年來從未中斷發酵的古窖池就是五糧液的立身之本。
大家都知道茅臺是白酒老大,其實五糧液曾經也當過老大,在1988年,國家放開名酒定價權後,五糧液率先提價,經過1989年和1994年的2次提價後,一舉超越「汾老大」穩坐白酒龍頭,直到2013年因戰略失誤被茅臺反超。
五糧液曾經的輝煌,跟王國春是密不可分的,1984年王國春擔任五糧液廠長時,五糧液資產3000萬,其中負債就高達2500萬,帳面流動資金只有8萬,到了1988年,白酒行業遭遇危機,北京明文規定,禁止國宴使用烈性酒,嚴禁公款宴請。
屋漏偏逢連夜雨,又恰逢銀根緊縮,糧食減產,許多小酒廠紛紛破產倒閉,就連茅臺廠長鄒開良都感嘆當年真的是走投無路了,就在這時,工行給了五糧液一筆600萬的貸款,讓王國春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王國春創造性地推出多品牌戰略:對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消費群體導以不同的品牌,並揉進當地文化。於是有了五糧春、五糧醇、五糧神……有了金六福、瀏陽河、京酒……前前後後,五糧液共開發了上千個子品牌。
同時,王國春積累資金,對五糧液的產能進行積極擴產,首期擴建3000噸、再3000噸、1.6萬噸……並且通過總經銷+OEM模式快速實現白酒行業規模第一,OEM模式就是代工,也叫貼牌,五糧液的OEM就是買斷經營模式。
OEM模式雖然可以讓企業的營收迅速增長,但同時也會稀釋企業的品牌價值,2005年,五糧液的體量仍然是茅臺的2倍以上,但是淨利潤茅臺超過了五糧液,到了2013年,塑化劑事件加上限制三公消費,五糧液在核心產品上的錯誤定價,導致品牌力受損,產品銷量萎靡不振,被茅臺一舉超越。
五糧液的股價自2007年達到高點後,一直調整了10年,直到2017年才突破,這期間雖然有受塑化劑事件的影響,但與五糧液自身的戰略失誤不無關係。
正因為有失誤和不足,所以才有改革,2011年-2017年,唐橋從王國春手裡接過了五糧液的擔子,對五糧液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變革,解決了集團和上市公司資產上的紐帶關係,2009年將五糧液進出口公司納入上市公司體制,讓五糧液的利潤得到大幅增長,並進行了產品結構調整,削減中低端品牌數量,明確高端普五+系列酒雙輪驅動戰略。
2017年,李曙光正式接任五糧液董事長,提出要「二次創業」,明確確立了五糧液「十三五」實現營收突破千億的目標,五糧液高端酒實行「1+3」戰略,系列酒「4+4」戰略。
其中,「1」是指核心大單品「第八代經典五糧液」,「3」是指超高端五糧液「501五糧液、80版經典五糧液、39度經典五糧液」,「4+4」是指4個全國性品牌「尖莊、特曲、五糧春、五糧醇」,以及4個區域性品牌「友酒、五糧人家、百家宴、火爆」。
在銷售渠道上,五糧液推進「百城千縣萬店」工程,大力建設專賣店、旗艦店等終端零售,加速擴充銷售隊伍,並與IBM、SAP合作,開啟數位化轉型,嚴格管控渠道庫存和市場價格。
李曙光的「二次創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五糧液的營收和利潤不但得到高速增長,品牌價值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2017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增長42.58%、38.36%、30%。
2020年五糧液的品牌價值達到了208.72億美元,同期的茅臺為393.32億美元,品牌價值是茅臺的53%,市值是茅臺的40%。
2018年4月,五糧液以21.64元的價格定增8564萬股,進行員工和經銷商股權激勵,也就是讓優秀員工和優秀經銷商以21.64元的價格持有公司的股份,定增價格雖然大幅低於市場價,被普通投資者詬病,但不可否認,利大於弊。
經銷商對於高端白酒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銷售渠道,經銷商的持股可以將大家的利益綁在一起,很好的激發經銷商拼命賣貨的熱情,從近幾年的營收增速也可以看出,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五糧液的財報
像貴州茅臺、五糧液這種優秀公司看三張報表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肯定是非常漂亮的,五糧液的毛利率大於70%,淨利率大於30%,帳上現金遠大於負債,沒有債務風險,現金流充裕,淨利潤含金量高,一看就是優秀財報的楷模。
這種企業的關注點應該放在年報第四節【經營情況與分析】,如果不了解這家公司,還可以再看一下第三節【公司業務概要】,主要關注公司的發展戰略以及產能規劃和銷售情況。
在發展戰略上,五糧液繼續優化產品結構,推廣品牌文化,強化創新能力、原糧供應和過程管控,在產能規劃上,30萬噸陶壇陳釀酒庫一期工程、503車間風貌整治項目已經完工,成品酒包裝配送項目、勾儲酒庫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銷售情況,我們看收入結構,五糧液2019年的高價位酒收入396.7億,佔總營收的79%,同比去年上升了近4個百分點,同比去年301.9億的收入,增長了31.4%,中低價位酒的收入66.3億,同比去年75.6億,減少了12.3%,佔總營收的比例從去年的18.9%下降到13.2%,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五糧液正在不斷向高端酒發力,減少中低端酒的銷售。
再看白酒的銷量,2019年銷售16.5萬噸白酒,同比去年19.1萬噸減少了13.67%,銷量減少,營收卻增長,說明五糧液確實在不斷優化產品結構,主銷高端白酒,降低中低端白酒。
五糧液歷年高端白酒(以經典五糧液為例)含稅出廠價:
根據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估算出2019年,五糧液高端白酒的銷量:
2019年5月份提價以前,五糧液的出廠價為789元,5月後出廠價為889元,全年均價大約840元/500ml,每噸價格為840×2×1000=168萬元,高端價位酒收入396.7億,那麼五糧液高端白酒的銷量為396.7億÷168萬=23613噸。
五糧液2015年高端白酒的銷量是1.3萬噸左右,5年來高端白酒銷量複合增速超過了12%。
五糧液和茅臺
五糧液高端白酒的銷量雖然不如茅臺,但是在未來的增長空間上,卻一點不輸於茅臺,五糧液擁有3.2萬口窖池,釀酒總產能超過20萬噸,高端酒的產能問題不會成為限制五糧液發展的阻礙。
在白酒行業還有這樣一句話:醬香的瓶頸是空間,濃香的瓶頸是時間。
意思是醬香酒只在某個特定地區內才能生產出優質醬香酒,譬如茅臺只能在茅臺鎮生產,濃香酒則需要一定年份的窖池才能生產出優質濃香酒,譬如5年窖齡以下的窖池生產不出優質基酒,20年以上窖齡的窖池,可以產5%-10%優質基酒,50年以上窖齡的窖池,可以產30%-40%優質基酒。
而茅臺是即受空間又受時間限制,茅臺基酒有「12987」流程,即1年1次生產周期,2次投糧、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釀造過程極其複雜,歷時5年方可大成。
濃香酒的釀造過程酒要比醬香酒簡單很多,生產周期也相對較短,制曲、釀酒、勾兌,一次發酵60-90天,貯存周期1-3年即可完成。
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醬香白酒的特點就是產量不可能快速擴產,當下的銷量是由5年前的產量決定的,因此優質的醬香酒是比較稀缺的。
拉長時間軸去看,時間是站在五糧液這邊,優質基酒產量肯定會隨著窖池窖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多。
至於五糧液能否重新奪回白酒龍頭的寶座,就看管理團隊是否具備更長遠的戰略眼光,白酒行業沒有誰會是永遠的第一。
五糧液的估值
如果一家業績穩健增長15%以上的成熟型企業,擁有強護城河,利潤非常透明,你幾乎可以肯定這家公司未來3-5年的利潤是多少,那麼這家公司所匹配的市盈率將會無限接近無風險利率的倒數,假設無風險利率為2%,那麼它的倒數就是50倍,這就是我之前為什麼說貴州茅臺的市盈率會突破50倍的原因。
五糧液相對於貴州茅臺自然不具備這個特徵,五糧液的產品還做不到一瓶難求,預估的利潤也存在誤差,因此它的市盈率註定不可能與茅臺相媲美。
不過,對比啤酒行業,例如青島啤酒、重慶啤酒,常年30-50倍的市盈率,白酒的市盈率已經是少有的被低估的優質資產,白酒在估值上還有提升的空間,像五糧液這種優質公司,在白酒2015年-2025年黃金十年內保持30-40倍市盈率是沒有問題的。
五糧液2020年一季度的淨利潤受疫情影響,增速降低至19%(前幾年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2020年整體的淨利潤增速預計會回落至20%左右,我對它的預期是18%-20%之間,淨利潤205.3億-208.8億,匹配30-40倍的市盈率,五糧液在2020年下半年的股價波動區間應該在160元-215元之間,如果低於160元,那麼五糧液無疑是被低估的。
操作策略
7月27日文應讓大家低吸的協鑫集成已經走出了6天5板的高度,13個交易日區間漲幅76%,這足以說明文應的實力了。
文應這邊也是說願意把截止目前所學所想所經歷的分享給諸位。大家都能一起探討,還是說有什麼關於股票上的問題都可以來問文應!
近日文應在復盤時新挖掘到一隻低位啟動的晶片概念,屬於大基金二期主要投資的設備及材料領域,其年中報大幅增長,機構早已提前埋伏,一旦突破箱頂就會迎來主升浪
有需要的可以關注!
作者:深居隱士連結:https://xueqiu.com/6107017901/156528819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