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最近比較火的網劇獨孤天下,個人覺得這是部不錯的電視劇,沒等來如懿傳,等來了獨孤天下,下面說說帶給我觸動比較大的人物。
而且四首歌曲都好好聽,都插在文章裡了。
獨孤信
大周第一武臣,八大柱國之首,官拜丞相,掌握朝廷四成軍權,七子三女,七個兒子鎮守邊疆,歷史上的一門三皇后,就是獨孤信的三個女兒,大女兒獨孤般若,二女兒獨孤曼陀,三女兒獨孤迦羅,分別做了三朝的皇后。
神話色彩鋪墊
就如所有偉大的人物出生都有異象一樣,獨孤信也有天子親手測出的預言:帝星未名,然獨孤天下。
兩任妻子
獨孤信有三任妻子,早年的髮妻去世,娶的太原郭氏,也就是般若的母親,郭氏去世後娶的清河崔氏,迦羅的母親,兩任妻子都是富甲天下的家庭,簡單來說,有錢。
民間口碑
亂世有很多難民,獨孤家的慈善組織救了很多人,濟慈院更是皇帝親筆題名。所以獨孤家有很多民間的口碑宣傳,可謂是得民心。
獨孤般若
獨孤家的長女,獨孤府的女主人,後成為寧都王妃,寧都王登基後成為皇后。
般若的性格
1. 雍容沉穩(皇后評價)
母親太原郭氏,富甲天下,父親獨孤柱國,出身貴比公主,所以自然很貴氣,從小打理獨孤府的事務,養育迦羅,歷事多自然沉穩。
2.狠辣絕決,不輸男兒
有一個殺馬場景,當時獨孤家接見皇帝,然後有一個人在賽馬時故意撞了獨孤家的五兒子,結果還不道歉還狡辯說是馬撞的,不是人的錯,可以說很無賴了,迦羅和曼陀都拿他沒辦法,這件事情處理不好可以說很輸獨孤家的氣勢還有顏面,家族的顏面在當時哪怕是現在,都是頂重要的事,參照下父母讓你考高分好工作嫁個有錢人等等的目的。
這個時候般若緩緩走來,問,你的意思是馬的錯了?然後不緊不慢的掏出一把刀,一下子就扎進了馬的脖子,當時就把那位王公子摔下馬來,血濺了一臉,那個樣子,既狠辣又有殺氣,不輸男兒。
3.護短重親緣
獨孤家的畜生貓奴在般若眼裡也比外人楊堅要重要;
般若娘親的死與曼陀母親有關,再加上曼陀的性格,所以般若很不喜歡獨孤曼陀,但因為曼陀是獨孤家的人,所以也對她諸多照拂,有一句話很經典:獨孤曼陀不能被別人欺負,要欺負也只能我欺負。宛如獨孤府的大家長;
和年少時的戀人宇文護兩次決裂皆都是因為迦羅,第一次是宇文護的手下綁架了迦羅,後來無法修復導致般若下決心嫁給寧都王。第二次是為了救迦羅獻身於宇文護,懷孕後難以面對自己設計流產送走女兒,覺得對不起宇文毓,恨宇文護。
般若與宇文護
相遇的很美好,但後來般若發現宇文護已經有家室後還沒離開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宇文護畢竟是般若的初戀,般若處世雖沉穩,但因為母親早亡,父親不在身邊,過度早熟,在情感上其實很缺愛,很容易受感動,宇文護愛她,她難以割捨,後來她愛上宇文毓是因為她是宇文毓的唯一,而宇文護已經無法把她作為唯一了。
宇文護和宇文毓都很愛她,而宇文毓和宇文護根本就沒法比,但般若最後選擇了宇文毓的原因就是大女人還是喜歡小男人的,宇文毓為了她一句想吃橘子,堂堂王爺去後院摘桔子樹上摔下來;般若大受感動,也能看出般若的愛語是服務的行動。
二是她最大的夢想是嫁給一個蓋世帝王,成為大周最尊貴的女人,而宇文護是大周最有權勢的男人,且承諾過她,登記後會許她皇后之位。
般若的價值觀排序應該是這樣的:
迦羅>皇后之位>父親>夫君>戀人
迦羅為什麼排第一位,迦羅代表般若的付出,武志紅說,一個人在另一個人身上傾注付出越多的心血,就越難以放下,就像戀愛中的兩個人越難以放下的是付出多的那一方,表面上是放不下對方,實際上很重要的是自己的付出。
所以般若在迦羅身上是付出很多情感的,比宇文護,宇文毓,獨孤信都要多。
皇后之位是權力和夢想,迦羅是情感。
越是缺愛重利益的,其實骨子裡越是重情感,並最終會被情感左右。
就像宇文護,看起來陰險狡詐狠辣絕決但遇到般若就一次一次的放下底線,最終看到他和般若的女兒後一副處於生無可戀樣子,其實般若的死是他一直無法原諒自己的,是他縱容了哥舒,他說害死般若的人我一個也不會放過,包括我自己。最後也踐行了諾言,見完麗華對般若的愧疚之心全面激發,被宇文邕刺殺的時候掙扎都不掙扎就輕易的被殺掉了。
獨孤曼陀
獨孤府二女兒,京城第一美女加才女,是劇中的反派。
看到前面一部分她的折騰,就感覺她在作妖,心疼被她陷害的迦羅,而且演的也很浮誇自帶喜感,但到後面越看越覺得離不開曼陀了,般若死後就靠曼陀撐著了。
曼陀的娘親是一位歌坊的藝伎,琴棋雙絕,後被獨孤信贖身帶回獨孤府,想來肯定是極美的一位美人。
曼陀也就是庶出的女兒,母親娘家也沒有地位,所以從小到大沒少受氣,在古代嫡庶的區別很大,有一個場景,下人們在搬一個般若要的蓮花缸子,見了曼陀也不讓路,還語出不遜,也就是說庶出的小姐還不如嫡出的小姐的一個物件重要。
曼陀的娘親在臨死前告訴曼陀一定要給她爭口氣,這句話深深影響了曼陀的一生,曼陀的一切折騰都是為了「爭口氣」,在她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是爭口氣,所以跟別人各種對比,比聘禮,比嫁妝,比夫君,比兒子.
所以曼陀的價值觀排序應該是這樣的:
爭口氣>貞節、親情、愛情、自由.
為什麼說大於貞節?因為其實在奶娘帶她去李昞的房間裡獻身的時候,她是不願的,因為貞節是那個年代女子最重要的東西,但是一想到爭口氣,就鼓起勇氣進去了。
其實她也是真心愛過楊堅的,從她知道楊堅困在突厥連夜奔襲去救他,丫鬟稱,您可從沒遭過這種罪啊。
但曼陀不是為自己活著的,她是她娘親的延續,奶娘是監督人,她看似在選擇,但其實沒有選擇,命運已經註定,她這輩子或者的唯一目的,就是爭口氣,超過別人。其實本來秋詞說楊堅很好之類的,曼陀都要答應跟楊堅在一起了,但是因為聘禮嫁妝又引發了她的對比之心,奶娘才有機可趁,結果勾引王爺未遂又轉向自己的妹夫那塊,結果失去了貞節嫁給了一個後院滿是小妾的老頭子,也算是一種懲罰吧。
感慨其實這個時代說做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做自己,我們是很多人意志的延續,又受到原生家庭的各種影響,所以做自己很難,我曾說過在這個時代有兩件頂難的事:一是做自己,二是說真話。
哥舒
哥舒我覺得是個關鍵人物,劇中是他自作主張綁架了迦羅,導致般若和太師的感情破裂,又是他自作主張,害死了般若,兩次的自作主張都是衝著般若來的,那他為什麼這麼看般若不爽呢?
因為哥舒是老夫人,也即宇文護的母親留給宇文護的,相當於曼陀的奶娘,繼承了他母親的遺志,就是把宇文護推上帝位,結果宇文護愛上了般若讓哥舒感覺到了般若對於宇文護的影響力,覺得般若是紅顏禍水,會影響宇文護的大業,所以一心想搞死般若。
宇文護為什麼沒登基?
其實宇文護有很多次機會可以登基,但為什麼都放棄了,有人說是為了般若,我覺得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先帝宇文泰。
宇文泰是他的叔叔,他一身的本事,權謀都是宇文泰調教的,而宇文泰能夠做皇帝,想必人品福報各個方面都是上等的,你看獨孤信為了一句對先帝的承諾明知道宇文覺是個窩囊廢還甘願放棄軍權回到軍中幹自己不熟悉的文職,最後性命都丟了都在所不惜,都是為了宇文泰。
而宇文泰臨死前三個兒子還年幼,結果就拜託宇文護幫助他們,所以宇文護要是做皇帝,心裡會有一層宇文泰的影響,我覺得這對他很重要,就是情。般若對他的情,宇文泰對他的教導之恩以及臨死前的囑託,對於他登上帝位來講,都是束縛。
獨孤信與獨孤迦羅
迦羅是丞相最愛的小女兒,從小甚至帶到了軍中,後來才回到獨孤府,迦羅兩次大難也都是為獨孤信承擔,一次是哥舒為了要挾獨孤信抓了迦羅做人質,第二次是朝臣爭鬥抓了迦羅進大牢差點死了,看來承受了過多的偏愛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啊,所以迦羅是父親上輩子的小情人無疑了。
迦羅與宇文護
之前說為了迦羅,般若與宇文護感情破裂,相當於迦羅欠了宇文護一些,後來她幫宇文護養女兒也是冥冥中的平衡了。
楊堅被愚弄的種子
有一個片段說楊堅自恃聰明一世,卻被曼陀騙得團團轉,這也說明聰明和傻是一對,因為自己的聰明驕傲得意的會被人愚弄而不知。
迦羅為什麼和楊堅並稱二聖?
二聖在當時對女人的評價老高了,因為那時女子不能干政,從小有一個這麼優秀的姐姐手把手的教,從小又在軍營長大,而且在年少時就遇見了陸貞並獲贈一個瓷器坊,小小年紀又經商又經營濟慈院,後來更是由齊國女相的陸貞教她治國安邦之道,專業學過如何做皇后。所以民生經濟軍事無一不通,歷史上稱很多事情隋文帝都請教她,而且採納,所以能並稱二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