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走路喜歡挨邊走,
坐公交車必須得縮在最後一排,
不想跟任何人產生聯繫......
我怕我剛把真心掏出來,
我就死了......」
韋一航衝到馬小遠家,借著酒勁,兜兜轉轉講了一大堆,最後終於鋪墊出一句——
「我喜歡你」。
那樣的小心翼翼,那樣的期待惶恐,真的,像極了曾經的我們。
在青春最美好的那段時光裡,我們都曾遇到過一個像「韋一航」那樣的男孩,
也許他並不完美,小毛病一堆,但卻帶給了你最真實也最難忘的悸動和熱烈。
01
韋一航這個角色太讓人心疼了。
十八九歲,本該最鬧騰最無憂無慮的年紀卻得了腦癌,雖然做了切除手術,但復發擴散的風險就像一顆埋在身體裡的「定時炸彈」。
他好像消極得理所應當。
不愛和別人溝通,說話總是帶刺,習慣用一種冷漠又無所謂的眼神看待整個世界和周圍的人。
但除了這種肉眼可見的,流於表面的壓抑之外,
易烊千璽還把情緒內化到了人物心緒裡,用外靜內烈的方式,從細微處構築起了一個立體真實的癌症病人「韋一航」。
他習慣性駝背,愛縮著脖子,走路永遠貼著牆根。聽別人說話時,手上動作很多,捏衣服角,手指刮杯子的邊,不看別人眼睛。
當青春期遇上癌症,那種少年人不願意展露的戒備感和脆弱感被易烊千璽演活了。
不止這些。
當韋一航躺在床上看雜誌,手稍微舉久一些,就會控制不住地顫抖。這種顫抖直到後面給母親發消息打字時還會出現。
他睡覺的姿勢也匱乏安全感,像嬰兒那樣把自己蜷縮在床的中央,曲起的瘦弱背脊無聲地承受著命運的重壓。
玩遊戲的時候,手機叮叮不斷來消息,打開一看全都來自病友群,他表面上不耐煩,但實際上每一條消息都會仔細查看。
這些細枝末節構築起了韋一航這個角色的「真實感」,將觀眾代入到了「小紅花」的故事裡,
所以我們才會產生共鳴,心疼他,也理解他。
韋一航的生活,看似風平浪靜,實際上已經被「癌症」侵蝕得千瘡百孔。
他只能選擇用更消極的態度來面對隨時可能死亡的陰影,裝作不在乎,好像就能活得輕鬆一點。
這是一個突然身患癌症的年輕人最真實的狀態和選擇。
無法平靜,也無法樂觀,想要把內心的恐懼藏起來,卻一不小心從生活的細節裡露出馬腳。
這樣的韋一航,就像一塊被苦難榨乾了希望和養分的鹽鹼地。
直到有一天,一顆種子順著風飄來,他的人生才萌發出希望。
02
韋一航遇到了馬小遠。
韋一航喜歡上馬小遠。
但長期以來的自我封閉讓他根本不知道如何面對這份喜歡。
所以他陷入了和自己的拉鋸戰。
偷偷看馬小遠的直播,被發現後又死不承認;想讓馬小遠對自己微笑,卻用錯了方式不歡而散;
明明是想解釋誤會,結果卻因為吃醋而說出了尖酸刻薄的話。
除此之外,你還能發現很多易烊千璽賦予這個角色的人物質感。
比如馬小遠帶著朋友來拍攝韋一航的生活,結果鬧得不歡而散。
臨走時馬小遠一步一步把他逼到桌前,韋一航看著她沒有反抗,但眼神卻沒有聚焦。
因為喜歡所以不想推開,又怕被發現所以眼神顧左右而言他。
再比如,韋一航到馬小遠家去找她,馬小遠隔著帘子正在換衣服。
韋一航不自覺看了過去,目光呆呆的,手指也不自覺捏在一起,等馬小遠出來了,又馬上把頭轉開,生怕被發現,嘴上沒話找話地轉移話題。
笨拙,稚嫩,卻又真實得可愛。
這是屬於少年人獨有的曖昧和悸動,氛圍感一下子就出來了。
這不就像曾經那個偷偷喜歡一個人,卻又不懂如何表達的我們嗎......
故事裡的韋一航正在經歷一場美好的相遇,
故事外的易烊千璽真的演活了我們的青春。
不過相比現實生活中的初戀總是無疾而終,故事裡的韋一航和馬小遠卻多了幾分幸運。
開始,韋一航喜歡上了馬小遠。
幸好,馬小遠也喜歡著韋一航。
他們在充氣泳池裡「沐浴」海島日光,在屋頂天台「追逐」北美颶風,
也在建築工地的沙堆裡感受撒哈拉的炙熱,在山頂纜車的搖擺中欣賞火星上的風景。
一場逃離現實,假裝走過全世界的「環球旅行」慢慢拉近兩人的距離,
也逐漸教會了韋一航如何去感受愛,接受愛,表達愛。
就像宮崎駿說的:「被一個人深深愛著,將給你力量,而深深地愛著一個人,將給你勇氣。」
韋一航終於找回了勇氣和力量。
那一場大雨中的表白,其實也是他與生活和解的一場自我發洩。
「我這個人,走路喜歡挨邊走,坐公交車必須得縮在最後一排,不想跟任何人產生聯繫......我怕我剛把真心掏出來,我就死了......」
「但是,我還是想說,我喜歡你。」
喜歡你,也學著開始喜歡自己,喜歡這個世界。
看著他們在雨中擁抱,屏幕外的我們也忍不住默默流淚。
這眼淚有一部分是為了故事中的少年,也有一部分是為了回憶裡的我們。
無論是他們,還是我們,都在愛裡,變成了更好的人。
03
韋一航,這個從小就沒有得過小紅花的孩子,終於通過自己的「積極主動」得到了人生第一朵小紅花。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改變的開始。
曾經「癌症」是韋一航和父母之間沉重的話題,
而現在他可以平靜地和媽媽討論「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們會怎麼生活下去」這樣關於死亡,關於告別的話題。
曾經「友誼」是韋一航拒絕接受的來自病友群的好意,
而現在他願意在聚餐時跟著大夥一起喊出那一句「我不怕病魔,我能戰勝它」,儘管他知道這也許只是個自我安慰。
但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大部分人都不會成為那個被世界偏愛的小孩,甚至有的還會拿到一個特別困難的模式,但只要還活著,生活就要繼續。
不管,你願不願意。
人活一輩子,是活成「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琴棋書畫詩酒花」——
全在於自己的選擇。
就像那些病友群的癌症患者們,最深的夜晚,他們可能抱著自己痛哭,但當清晨的日光升起,他們面臨厄運,也不慫不孬。
就像韋一航的父母,隨時可能失去自己的孩子,但他們藏起情緒,不動聲色地創造條件,只希望孩子過上正常的生活。
就像曾經的馬小遠。
也像後來的韋一航。
命運出了一道難題,答案或許無解,
但他們始終用熱愛,把日子過成了一朵花。
04
其實在看《小紅花》之前,我還挺忐忑的。
我有點擔心「韋一航」這樣一個看起來普通,實際暗自彆扭,憋著一口氣和自己較勁的角色,真的能夠在故事裡立得起來嗎?
但事實上,電影一開場,易烊千璽出現在屏幕上的那一刻,我就放心了。
佝僂著背走路,說話不愛看人,眼神看似不屑的韋一航,
即使不說話,也能讓人看明白他內心的戒備和頹喪。
而這樣的「喪氣」在那場雨中告白的戲碼中,更有了一次極致的爆發。
一個得過癌症,隨時擔心自己會死的年輕人要怎麼表白呢?
易烊千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摳手指,不敢看著人說話,語氣喪了吧唧
這些之前有意無意展示出的人物細節好像都是為這場戲的鋪墊。
這是韋一航對馬小遠的表白,也是一個癌症病人在感情裡的自我拉扯。
往大了說,這也是一場站在普通人立場上對生活發出的宣洩。
所有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
這是「韋一航」的功勞,更是易烊千璽的功勞。
看完《小紅花》,我真的被易烊千璽打動了。
敏感、脆弱、自卑、缺乏安全感以及對家人的歉疚感,如此這般,是韋一航這個人物的內心特點。
這些特質,每一個,都不是靠臺詞能講得清楚說得明白的,
它需要抽絲剝繭,從細微處從情緒裡,去構建去傳遞,
而易烊千璽是真的進到這個人物裡了。
他的眼神、表情、動作,都在為「韋一航」這個角色服務——
目光閃躲,脖子微縮,
說話時聲音很緊,
不說話時要麼扯衣服、要麼掰手指,
吃飯筷子握的很低,
表白時鋪墊一大堆才敢說「喜歡你」
......
等等這些,都是易烊千璽融入自己思考和解讀之後,所展現出來的對細節的雕刻拿捏。
有一場特別催淚的戲,讓我很感動。
那一幕發生在家人聚餐時,韋一航在門口聽到了親戚們為了幫父母湊錢給自己治病說要賣房子,在父親忍不住大哭的時候,他走進了包廂。
他什麼話都沒說,安靜地向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他的媽媽頓時紅了眼眶,而我也瞬間就流出了眼淚。
在這個逆光的畫面裡,我們可以注意到。易烊千璽的雙手是直直地往下垂的。
這個形體細節的塑造,將韋一航內心沉重的愧疚和不知如何開口的感激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淋漓盡致,直擊人心。
易烊千璽曾經說過一句話:
「我覺得有些光芒一定要經過黑夜的洗禮才會更加透亮,
有時候,我覺得我就像老家的餈粑,要煎很久才會出味道。」
有些光芒一定要經過黑夜的洗禮才會更加透亮。
有些人生一定要衝破緘默的過往才會擲地有聲。
就像從命運的陰雲裡擺脫束縛的韋一航,
就像從成長的冒險裡突破自我的易烊千璽。
雖然小紅花的故事結束了,但我相信,在未來,在那個平行時空——
故事裡的他們生活繼續,
故事外的少年來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