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當女兒長大以後,她可以自豪地和小夥伴們說,她有一個勇敢的媽媽。
去武漢害怕嗎?
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
忙了一年,終於能歇歇。吉大一院ICU科護理平臺的徐藝純和愛人帶著3歲的寶寶,歡歡喜喜去婆婆家拜年。
剛到門口,電話響了。
吉林省組建支援武漢的醫療隊,正在統計志願參加的隊員信息,並隨時準備出發。
一位母親,一個妻子,一個兒媳,但更是一名醫護工作者。
在重症監護室10年,護理過各種危重患者,在她心中,什麼事兒也沒有救人重要。
「這是我的工作、我的職責、我的所長。」
徐藝純報名了。
出發前的那個晚上,徐藝純捨不得把眼睛離開熟睡的女兒。
淚水,也總是不聽話地在眼圈裡轉。
吉大一院這個「家」有著一貫的家風:孩子遠行,窮家富路。
徐藝純眼看著院領導、科領導忙活著給醫療隊籌備各種藥品和生活用品。她聽說,吉大一院把歐亞超市都給「搬空了」。
匆匆,但緊張有序。
1月26日,一大早舉行的「誓師大會」,靜,莊重。
「衝鋒在前,敢打必勝!」
大家肩並肩擠在一起,對著黨旗、院旗宣誓的時候,徐藝純還想像不出自己要面對什麼。
去機場的路上,大家都在用手機搜索關於武漢的報導。
未知,忐忑。
1月26日22:30,飛機抵達武漢,坐大巴車入城的時候,她真正明白了「逆行者」的含義。內心真的有些害怕。大家也都默契地保持著沉默。
1月27日,參加培訓,入住駐地,分配療區。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吉林省醫療隊94名護士,分管100張床。
分組輪班,每班在崗時間6小時。
冬季的武漢,室內溫度0-3度,這讓大家更加想念家的溫暖。
為了保暖+防護,大家要穿毛衣+病號服+隔離衣+防護衣,此外還有帽子、口罩、手套、護目鏡、鞋套等。防護衣的醫用物資緊張,確保不汙染內部醫務的情況下脫穿防護服等又十分耗時費力,於是,儘量不吃不喝的情況下,還要用紙尿褲來幫助解決生理需求。
武裝成一隻大白熊,不動就挺累。
可徐藝純他們幾乎每天都是「腳不沾地」。
除了正常的打針、吃藥、監測等護理工作,重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護士們還要隨時看住他們的吸氧面罩、關心他們的情緒,餵飯、按摩、接尿……
她們承擔起了遠遠超過本職工作範疇的所有重擔。
在新冠肺炎重症病房裡,她們就是患者的親人。
工作的疲憊,還不算什麼。對孩子的思念與愧疚,對疫情發展的未知,才是一位母親最大的煎熬。
孩子在視頻裡用小胳膊抹眼淚的樣子,讓人看了心碎。
但一切的付出,卻讓徐藝純覺得更加值得!
她在武漢一線,第一個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2000多字,工整的字跡,印證了她對黨和人民的深情。
隨著工作的推進,患者陸續痊癒,出院。
「謝謝你們用生命保護我們!」
「以後,你們還會來嗎?」
「我們好了,你們是不是就回東北老家了!」
徐藝純說:「是啊,你們出院了,我們就失業了。」
有淚有汗,有哭有笑,有苦有甜。
堅守兩個多月,徐藝純隨著醫療隊凱旋。
回家!
終於能好好地抱一抱日思夜想的孩子。
又能夠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
疫情即將散去。
那是勝利的曙光。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吉大一院共派出7批214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參與重症救治、放艙醫院建設、重症患者轉運等工作,累計救治患者2200餘人。
憑藉精湛的技術、敬業的精神和團結的力量,這些白醫天使、逆行英雄們,贏得了讚譽和尊重。
為什麼從武漢回來再次請纓去吉林?
「外放輸入,內防反彈」新階段。吉林省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升級。
吉大一院緊急組建的第九批支援醫療隊中,有10個名字,讓人那麼熟悉。她們是曾參加支援武漢醫療隊的10名護士。他們赴吉林市執行咽拭子採集工作。
徐藝純,就是其中一員。
她覺得,作為重症醫護工作者,一名青年黨員,保衛自己的家鄉義不容辭!
同時,咽拭子採集這個任務對她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她願意繼續儘自己的一份力。
話雖這樣說,可她根本沒敢告訴家裡人。
武漢之行,家裡人每天提心弔膽,心疼不已。這才回來沒多久,家裡人不想讓她再走了。
徐藝純說自己出差,就隨隊出發了。
後來,家人在新聞上看到了她。那時候,她人已經到了吉林市。
支援吉林市和武漢市感覺一樣嗎?
原本,對自己十年的重症護理經驗,武漢一線摸爬滾打的經歷,十分自信的徐藝純,到了吉林市後才發現,想法大錯特錯。
在武漢和吉林工作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徐藝純感覺,在吉林市的工作強度比在武漢的要大很多。
在武漢,工作場所固定,班次固定,工作時間也是固定的,所以在沒有班的時候大家可以充分休息。
在吉林,醫療隊的任務是做咽拭子採集工作,沒有固定的排班,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每天24小時都在待命,精神高度緊張,體力也是考驗。
由於疾控中心根據居民情況隨時派緊急任務,每次都需要採集完才能下班,不分白天晚上,每天的工作場所都是不一樣的。真正是「披星戴月」。
有時候到各個小區爬樓梯挨家挨戶採集,有的時候是下村屯挨戶採集,所以醫療隊隊員們平時都不敢睡覺。
5月27日,徐藝純她們臨時接到緊急任務,一直採集到後半夜3點多。
在這之前還有一次白天採了一天樣,結果半夜11點多又接到緊急任務。
大部分時間都吃不上正餐,只能隨便對付一口,還要格外注意衛生安全。
此外,她們都是在室外穿脫防護服。雖然天氣轉暖,但是春寒未消,前幾天吉林一直下雨,氣溫很低。即便是雨天,她們也是在室外退防護服。氣溫較低,本來出了一身汗,防護服一脫,再噴上消毒液,特別冷。
我們不想當英雄,大家對醫護人員好一點就行
時間飛逝,武漢的光陰漸行漸遠。在緊張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連徐藝純自己都在淡忘。
她說,我已經在監護室工作十年了,在科裡每天做著重複的工作,有些職業倦怠了,通過這次支援武漢的經歷,覺得我們醫護工作者,在這樣浩大的疫情面前能夠衝在前面,能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很光榮,武漢的那些患者對我們醫護都特別好,更加覺得護士這個職業特別高尚。
很多細節都已經模糊了,但是這份執著與堅毅,牢牢地扎在心裡。
所以再有需要的時候,依然會義無反顧地選擇衝鋒。
我們不想當英雄,救死扶傷是我們從心底裡願意做的事兒,我們也會一直做下去。
就是希望以後,大家都對醫護好一點就行。
吉林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不斷顯現成效,徐藝純以及所有像她一樣的醫護工作者,期待著:勝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