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一個朋友聊到,他就是因為不停的換談戀愛,從而沒有辦法注重事業發展,或者說,他就是因為不怎麼迫切想專注事業追求,才要不斷從戀愛中獲取滿足感,從而一直不能下決心穩定個老婆。相比,接觸過一些追求事業的人,他們都不會有多少空餘精力去折騰感情,尤其經不起一再的換對象。
想到,我這兩年不能聚焦於工作、放棄各種機會,就是因為我總擔心一旦責任更重,更無法離開這裡,更沒時間沒機會婚戀。而我之前有一段時間的事業發展不錯,因為那段時間感情穩定,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可以全力投入工作。
再想起,還有好多位朋友,也是因為想解決個人問題、或者因為家庭問題,放棄了異地本可以大有機會發展的工作。而有些人的事業發展不錯,就是因為不用擔心個人和家庭問題。
這麼看,古人說的,成家才能立業,是有道理的。
那為什麼還有人認為,得先立業,才能成家呢?
因為多數男人認為,他沒有事業、房子或錢的時候,就找不到條件好的女人。不如先把物質拼到手了,到時候想找什么女人都成。這樣就不會先將就了自己不喜歡的女人,等到有錢以後想換老婆而導致家庭不穩定。
上面這種說法看似挺合理的。但我想拋出一個觀點,上面這種想法的男人,能夠真正立業、並且婚姻幸福的可能性為0。
為什麼這麼說呢?
都說心態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如果一個男人,認為要等自己有了外在籌碼以後,才能挑到自己看得上的女人,說明,他既沒有基於自身的自信,也不懂得欣賞真正好的女人,不懂得區分和選擇,過分看重表面浮誇。
做成功任何一件事、尤其是立業,都需要看準、付出精神,而不是猶猶豫豫、算計自身利益、再敢付出。如果一個男人,認為要等自己有優勢地位以後,再挑壓女人,那麼他可能是不敢承諾付出、計較的。同樣的心態會導致他的立業也難真正成功。
為了更確切的認可「先成家後立業」,可以對什麼是「成家」、「立業」,做如下定義。
成家,不只是指的結婚、養女人,而更應該是找到歸宿、伴侶,得到支持、不再彷徨。
如果是娶了那些逼著男人圍著自己轉,割讓主權、放棄發展的女人,不能算成家。說得難聽點,只是買性,為了買個乾淨穩定的性伴侶,讓出各種籌碼,供著她。
如果是娶了支持男人的想法、發展,幫他解決後顧之憂、讓他不用再糾結於尋找歸宿的壓力,並激發他的責任感和奮鬥情懷的女人,那才是成家。
立業,不只是說有錢有事業,而更應該是找到事業努力方向、確信會有收穫,能承擔起家的責任。
如果是混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不算立業。說得難聽點,只是有了籌碼去玩女人。
如果是有一個奮鬥方向,扎頭進去苦幹,沒時間精力折騰左右,才是立業。
最後看大數據案例。幾乎所有立成了業的人,都是先成了家的。(雖然,成家以後離婚的不少,但至少他們還是先成家,在原配的穩心支持下,走到立業的。這裡暫不評離婚棄原配的道德問題,只要他們主動承擔了離婚成本,解決了原配的供養問題,而不是很雞賊,就算可以吧。)
扎克伯格,Facebook創始人。和女友普裡西拉在2003年的猶太人聚會上認識,開始相戀。「當時扎克伯格就像個書呆子」,在搞Facebook面臨退學。2004年,普裡西拉是Facebook最早一批用戶。2007年,普裡西拉哈佛畢業,扎克伯格參與她的畢業照。畢業後,普裡西拉追隨到加州(扎克伯格的公司開在加州),在哈佛的加州分校學醫。他們一起經歷了起起落落,Facebook多次收到收購邀約,最誇張的是雅虎10億美元收購他們,談了很久後,但還是一起決定,「堅持自己的目標、信仰、以及渴望的生活——簡單就好」(知道扎克伯格為啥老穿一件灰色T恤了吧)。2010年,他們同居。2011年,他們收養小狗。2012年,普裡西拉醫學院畢業,Facebook上市後,他們結婚(知道為啥選普裡西拉為妻子了吧,她特意不想著分錢財的)。裡西拉表示,她會立志成為一名醫生,不用扎克伯格養著。2015年,他們生下女兒,扎克伯格公開發表,未來逐步將99%的Facebook股票,價值400多億美金的股票,全部捐於慈善事業(進一步證明,他們不是為了財產和繁衍而生活的)。
馬雲,和妻子張瑛是大學同學,畢業就拿了結婚證。婚後馬雲一直在折騰,意外狀況層出不窮。忽然就辭職了,說要做自己的事業,在杭州開了一家叫海博的翻譯社。翻譯社一個月的利潤200塊錢,但房租就得700元,為了維持下去,馬雲背著麻袋去義烏、廣州進貨,販賣鮮花、禮品、服裝,做了3年的小商小販,養了翻譯社3年,這才撐了下來。後來他又做過《中國黃頁》,結果被人當騙子轟。忽然又說想湊50萬元做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很快就找了16個人抱成了團,其中有他的同事、學生、朋友。張瑛本來當著老師,馬雲勸妻子做政委加入阿里巴巴,以便大家覺得穩妥。草創時期工作不分日夜,馬雲有了什麼點子,一通電話,10分鐘後就在家開會。他們白天開會,張瑛在廚房做飯;他們半夜開會,張瑛在廚房做夜宵。阿里巴巴起色以後,他們的兒子成立網吧迷。馬雲又要求張瑛離職照顧兒子,說,「你離開阿里巴巴,少的只是一份薪水;可你不回家,兒子將來變壞了,多少錢都拉不回來。」張瑛不平衡了一下子,就還是離職了。之後兒子的成績在班上升了17位,從以前的內向學生變成了一個陽光少年。馬雲有一次跟雅虎公司CEO楊致遠閒聊,說:「張瑛以前是我事業上的搭檔,我有今天,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也一直把她當作生產資料。但現在我覺得,作為太太,她更適合做生活資料……」
李彥宏,百度創始人。1995年,李彥宏和馬東敏在紐約中國留學生聚會上相識。當時馬東敏正在新澤西州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李彥宏對馬東敏「一見鍾情」,僅僅用了6個月,就如願讓馬東敏成了自己的新娘。後來,李彥宏成為了公司的信息搜索領域的專家工程師,過得平穩舒適時,考慮回國創業,得到了妻子的支持。李彥宏說:「太太對我影響非常大。她是個急性子,做出決定馬上會行動,而我屬於慢性子,考慮周到了才去做。我們的性格是互補的。我回國創業前在矽谷當工程師,覺得種種花草也挺開心。但我太太鼓勵我去加入公司。而那時候我希望做得更大些,並由自己去控制方向。因此,回國創業是最合適的選擇。但這對她是一種挑戰,一般出國的女孩子都更喜歡國外的環境。但為了我的事業,她毅然回國支持我,這是很不容易的。」妻子決定讓丈夫回國去,自己留在美國繼續發展,「這樣,即使他創業真失敗了,我的收入還能保證,還支持得起這個家。」2001年,中國網際網路進入泡沫崩潰期,百度遇到創辦以來的第一個冬天,巨大壓力下,李彥宏給大洋彼岸的妻子打電話,對未來的悲觀情緒,讓他忍不住要去試探妻子的承受底限:「如果真的過上沒有房子、沒有車子的生活,你能承受得了嗎?」 李彥宏沒有在電話裡聽到妻子的答覆,甚至當他說完這句話後,聽到的是電話被掛斷的嘟嘟聲。他不知道的是,就在掛斷電話後的幾分鐘裡,妻子已經買好了回北京的機票。「你別忘了,Google那兩個小傢伙,還是你的學生呢,他們現在每個人都已經擁有30億美元的身價了。」當李彥宏站在機場,看著仿佛從天而降的妻子,聽著「訓斥」般的鼓勵,內心甜蜜無比。2004年,李彥宏決定讓百度上市,妻子拉著他拜訪華爾街專家得到詳細的分析論證後,給足他衝刺的勇氣。2005年8月5日,百度美國上市成功,慶祝晚會上,李彥宏說,「百度精神裡有一種勇氣,而我的妻子馬東敏博士,則是這勇氣的來源。她總能在關鍵時刻,冷靜的提出最勇敢的建議。事實證明,她的那些充滿東方智慧的建議,將我引上了正確的道路。」
SOHO潘石屹,和妻子張欣,雖然是二婚,但是年輕時、潘石屹還岌岌可危時、一起打拼做事業的,不是在潘石屹成功發達後娶的。潘石屹的一婚,也是選擇了支持他外出事業的女人,不過確實是後來不適合繼續支持他吧,離婚了。
華為任正非,其實是靠著原配發達起來的。他年輕時貧困,算是入贅其原配家吧,兒女都隨原配姓孟。嶽父是省裡面的高官,原配的工作很不錯。也算靠著原配的關係,在深圳國企做到高管。到了40多歲,還想各種追求,因為種種原因惹惱了原配,離婚,出來打拼。那時候,兒女都有了,他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可以一往直前創業。
劉強東,雖然現在娶的是奶茶妹。但當年他能堅持創業下來,靠的是一直陪在身邊的是大學初戀女友龔小京。京東,取的就是他們兩共同的名字。當年他想當官,但性格不善厚黑,只好走商業路線。臨畢業,創一家餐館,血本無歸。去日企工作,守倉庫和類似供應鏈的活兒特別適合他,因為不用和人打交道,他能幹到極致出色。熟悉業務後,開始主動接觸銷售,不久他重新決心做生意。在中關村賣碟,小店名字叫做「京東」。後來刻碟、賣刻錄機,給影樓做刻錄培訓、裝機,薄利多銷、誠信負責,靠回頭客、大家記住了「京東」這家店。後來碟已經不好賣了,開始賣小配件,半做代理,開始嘗試在網上賣,開分店,分店都開到其他省了。非典時期實體店生意不好,網店卻還不錯,於是決心強制關閉實體店,專心投入做網店。網上顧客建議他多賣些產品,他做了,但很快資金周轉不來,瀕臨倒閉。網上又有顧客幫他找VC融資,他接觸了幾家融資後,終於遇到他的真命天子——資本,開啟了電商燒錢搶份額的時代。雖然燒錢利潤損失,但極高的用戶消費增長帶來的現金流,就可以支撐京東活下去,並且幹倒掉蘇寧的一家家的實體店鋪,不斷獲得更高的增長。
還有太多大佬們,就不一個個深扒了。
好吧,不說大佬,就說普通人。相信大家應該看過各個國家都有很多類似報導:同齡的已婚男性比單身的收入高1/3以上。這裡就專題展開了,你們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