貘是上古時期一種極為兇猛,嚼鐵如泥的怪獸。而在日本的傳說中,貘卻成了一種能吞食噩夢的神獸。它們以噩夢為食,吃完後再給做夢的人留下好夢;或是在人做完噩夢後,幫人吃掉噩夢,忘卻不愉快的夢境。因此,貘深得人們的喜愛,還出現在不同的文化作品中。
關於貘的傳說可追溯至唐朝。古人認為貘有驅邪之功,把貘的皮做成墊子和寢具,就可以驅魔闢邪。在當時,把貘畫在屏風上闢邪,也甚為流行。相傳白居易就曾因頭風頭痛,請了畫師在屏風上畫貘。不久他的病好了,便寫下《貘屏贊》,贊其「寢其毗闢瘟,圖其形闢邪」。
但白居易寫這首詩並不是因為貘畫屏真的治好了他的頭痛病,而是託物起興,借貘食銅鐵的傳說來諷喻戰亂迷信,銅鑄像鐵鑄兵,搞得貘沒東西吃才滅絕了。
那個時候唐代中日交流頻繁,遣唐使將這一風俗帶回日本,貘畫屏得以流傳開來。室町時代末期,很多人相信貘不僅可以闢邪,還可以吃掉噩夢,甚至改畫屏為繡枕。在正月的時候,將繡有貘的圖樣的畫放在枕頭下,希望貘能吃掉噩夢,這樣便可以得到美夢。由此便有了「食夢貘」的傳說。
外貌形態
似熊,黑黃色,象鼻犀目,牛尾虎足。
貘從中國傳到日本後,變成了以噩夢為食的神獸。
神話故事
以夢為食的怪獸
日本傳說中,在每一個灑滿朦朧月色的夜晚,貘會從幽深的森林裡,來到人們居住的地方,吸食人們的夢。它們生性膽怯,但是從來不會擔心在吃夢的時候,吵醒熟睡的人們。因為在夜色中,它們會發出一種輕輕的像是搖籃曲的叫聲,人們便會在這種聲音相伴下越睡越沉。
於是,貘便把人們的夢慢慢地,一個接一個地收入囊中。貘在吃完夢之後,便又悄悄地返回叢林中,繼續神秘的生活。
出處
《貘屏贊》中有記載:「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於南方山谷中。寢其毗闢瘟,圖其形闢邪。予舊病頭風,每寢息,常以小屏衛其首。適遇畫工,偶令寫之。按山海經,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
白居易所作的《貘屏贊》中,將貘描繪成鼻子像大象,眼睛像犀牛,尾巴像牛,四肢像虎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