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專家2》海報。
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兼領銜主演,劉青雲、倪妮領銜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2》已於12月24日全國公映,片中劉德華飾演的拆彈專家潘乘風在執行任務時失去一條腿,內心受到創傷,退出警局後,卻與一起陰謀爆炸案產生了關聯。
三年前,邱禮濤與劉德華合作的《拆彈專家》上映,收穫4億元票房,拿下當年五一檔票房冠軍。《拆彈專家2》的票房也勢如破竹,首日拿下8000多萬元,並且口碑喜人,豆瓣評分8.1。相比第一部,《拆彈專家2》故事更為複雜,從潘乘風這個人物的行為動機出發來解構這個故事,輔以用核彈「炸機場」「炸大橋」的大場面,實現了故事和動作的全面升級。這也加大了該片的製作難度,連拍片從來沒說過難的邱禮濤都喊難,因為很多場戲,實景拍攝完後,還要在綠幕前拍,後期再通過電腦特效合成,邱禮濤形容,「整個戲就好像一個拼圖」。
至於第三部的拍攝計劃,導演邱禮濤表示,最要緊的是能不能想到新的故事,也要看《拆彈專家2》的市場表現,如果結果是好的,開拍續集的機會就大一點。
近10年來,邱禮濤平均每年拍攝兩部片子,無論是像《競雄女俠秋瑾》(2011)這樣的歷史傳記片,《雛妓》(2015)這樣的社會寫實片,還是《常在你左右》(2017)這樣的恐怖片,各種類型題材都有涉獵。片子成本多少,對他來說無所謂,也不是一定要拍大製作,「對我來說能拍多一點,就拍多一點。如果沒事做,每天也很難過,如果可以選擇,我就希望能拍多一點。」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邱禮濤,聊了聊拍攝《拆彈專家》的幕後故事以及他拍電影的方法論。
【新】
用很多新方法來「製造炸彈」
2017年5月3日,《拆彈專家》上映第6天,亞洲票房破3億元,片方在中國香港舉辦了慶功宴,主演劉德華因幾個月前在泰國拍廣告墜馬受傷,未能出席,只能現場連線,視頻那頭的劉德華說:「我們開拍第二集吧!」。主創們都很興奮。
創作《拆彈專家》劇本的出發點是從事件開始的。邱禮濤每次經過紅磡隧道,都想如果在電影中把它炸掉會怎樣?從而引發出姜武飾演的悍匪劫持人質威脅要炸隧道的故事。作為續集,《拆彈專家2》的故事要創新,就從人物出發,劉德華飾演的拆彈專家,被炸掉一條腿之後的心路歷程,如何面對內心的陰暗面。
劉德華飾演拆彈專家潘乘風。
邱禮濤執導《掃毒2》時,編劇李敏寫劇本,靈感之神很眷顧她,三個星期就寫完了。但《拆彈專家2》的劇本卻挑戰了她的極限,「是我寫過那麼多劇本中最難的一個,難到我躲在房間裡哭。」劇本中設置了兩個拆彈專家,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多一些衝動,劉青雲飾演的董卓文更冷靜些,從戲劇效果上會更有趣。而潘乘風這個角色更為複雜,中間有些情感反轉,李敏甚至每場戲都為這個角色做一套表格,寫下角色當時在想什麼。
劉德華繼《無間道》後再次成功飾演複雜「臥底」角色。
劇本創作過程中,劉德華也會提一些建議。他會把他平時寫歌詞的一些靈感化成金句,作為中心思想放進一場戲裡,其中一句臺詞大概是:「這是我選擇的路,就算我只剩下一隻腳,我都會繼續走下去。」
為了創作一個全新的故事,從劇本到拍攝,《拆彈專家2》一直在做資料收集。第一部用了很多篇幅去講述拆除炸彈的過程,第二部就不能重複,而是用了很多新方法來「製造炸彈」,多設置了一些比較困難的場景,比如「情侶綁架爆炸案」。所以,除了拆彈的部門,還有反恐特勤隊和新成立的鐵路部隊,都需要做資料收集。
劉青雲和劉德華分別飾演拆彈專家董卓文和潘乘風。
【難】
實拍+綠幕+特效
邱禮濤近十年的戲,編劇欄裡幾乎都有李敏的名字,兩人的合作已經相當默契。李敏說,邱禮濤是一個萬能導演,很多東西都難不倒他,他什麼都會。和他合作了這麼久從沒聽過他說一個「難」字,但是這次拍攝《拆彈專家2》,他好幾次都說這場戲有點難拍。
其實,在劇本階段李敏就感覺到第二部在製作上的複雜。作為導演的邱禮濤深有感觸,因為片中很多場戲,尤其是動作戲,都不是在同一個景裡拍完的,實景裡拍一點,綠幕前拍一點,後期再通過電腦特效合成,才能完成一場完整的戲。邱禮濤形容,「整個戲就好像一個拼圖」。
邱禮濤覺得,如果全部都用特效,出來的畫面說服力不夠,所以能實拍就實拍,「真真假假加起來,整個畫面看起來真實度就會高很多。」 影片開場一分鐘,就有一場「炸機場」的重頭戲,機場、地鐵站中的戲份,邱禮濤都有去實拍,剩下的用特效解決,出來的效果猶如災難片。炸機場的戲在故事中本來不會發生的,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最終將核彈阻止後,令它在青馬大橋下的海中爆炸,但是,邱禮濤覺得這個核彈如果不爆,觀眾就看不到它的威力有多大,機場必須得炸一次,最終他選擇用一個想像的方式,作為開場戲呈現給觀眾。
電影後期製作將近一年時間,至於片中的特效鏡頭數量,邱禮濤不清楚準確的數字,保守估計有1000多個特效鏡頭。
【快】
片場沒有超時、超支一說
《拆彈專家2》全片取景地囊括了中環、旺角、機場地鐵站、廟街等人流量巨大的地點,還涉及許多動作場面,場面調度難度相當大。而邱禮濤只用10周時間完成拍攝,如果換作其他導演,應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入行三十多年,邱禮濤有獨屬於自己的拍片習慣。他不做分鏡頭腳本,那樣只會讓他拍得更慢。以前做攝影師的時候,很多導演讓他跟著分鏡頭來拍,結果效率很低。但這樣做的前提是,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早在劇本階段,邱禮濤就已經想像出每場戲的主要畫面了。
邱禮濤在《拆彈專家2》拍攝現場。
拍攝過程中,邱禮濤因為堅持實景拍攝,但大部分實拍都有時間限制。機場那場戲只給了4個小時,扣除搬機器和收工撤離的時間,實拍也就3個小時。所以,計劃就很重要。邱禮濤提前跟工作人員講清楚,如何部署場地,要什麼鏡頭,而不是到了現場才去想要拍的東西。在片中飾演反派的演員馬浴柯評價邱禮濤:「他非常專業,在現場不會有任何多餘的拍攝,很清楚自己要什麼」。
劉德華在片中被追逐的那場戲,是在香港旺角的鬧市實景拍攝的。演員倪妮跑著跑著,嚇了一跳,以為周邊群眾是導演安排的群眾演員,結果發現是真的市民。邱禮濤擅長這種街頭拍攝,提前計劃好拍攝路線,尤其是劉德華拍完之後從哪裡走,離開拍攝現場,都有周密的計劃。這場戲拍了三四天左右,「東拍一點,西拍一點,然後再剪接起來。」邱禮濤就是有這種在頭腦中剪輯畫面的能力。之前他執導的很多電影都是自己剪輯,當剪輯做到足夠多的時候,就知道什麼鏡頭是自己需要的,而不是拍了很多鏡頭,在剪輯房裡決定取捨,邱禮濤儘量減少這樣的事情發生,他拍的鏡頭肯定都是他想要的。
甚至對於片中涉及特效的動作場面,大部分導演都會做動態預覽,但邱禮濤在《拆彈專家2》中只有結尾部分做了一點點,因為他在還沒開拍前,就已經能想像到大概的畫面,並且,他與特效團隊已經合作多次,有了很好的默契,基本不用預覽就能拍。
《拆彈專家2》炸毀「青馬橋」概念海報。
邱禮濤在圈內素以「拍片快手」聞名,拍《原諒他77次》三個星期,《愛情命運號》只花了兩個星期。他是性價比很高的導演,在有限的時間和預算條件內,拍出令投資方滿意的作品。
在香港電影工業浸淫幾十年,邱禮濤在很多部門都做過,每天待在片場,以前做攝影師的經驗對日後做導演大有幫助。很多導演希望能拍快一點,但不知道打燈要花多長時間,時間控制不好。邱禮濤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他對時間有準確的估計,這個鏡頭要花多長時間才能達到某個效果,這個經驗他比其他人多。在片場,他沒有聽到別人說他超時或超支了。
很多人都說,片場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影響拍攝。但在邱禮濤看來,這些所謂的「不確定因素」其實大部分都是人為的,有些是沒經驗,有些是你三心二意,「我不敢說每一次,但絕大部分時間,我都是說到做到的」。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