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跟學校打了40年交道,也當了40年的校長,一輩子心血都花在了教書育人上。教書先生的家庭是清貧的,沒有大富大貴。教書先生的家也是富有的,每逢年節一個個有出息孩子的問候及在外遊子回鄉都會想起來家看望父親,甚至還有學生專車專人專程陪著父親遊玩,這個時候父親說自己是最滿足和最富有的人。
退休後的一段日子,父親極不適應。父親除了看書、寫字、種花養草、看電視之外,也沒有別的愛好,又不喜好搓麻和打牌,更不喜好喝酒K歌。一生最喜愛的香菸也在退休前早早的戒了。
於是,那段時間,父親不管有事沒事就往大街跑,往朋友家跑。街頭巷尾經常看到頭戴草帽,騎著山地車,速度極快地騎車老頭。五分鐘走到的菜場買菜騎車去,捨近求遠跑到公園上廁所也騎車,總之能騎車去的地方都騎著車去。有時,有人問起我父親近況,我便說了父親這樣的狀況,對方就會驚訝地說「原來那個戴草帽騎山地車速度極快的老頭是你家父親啦」。父親在我們那一帶談不上是德高望重,也算是老少皆知,這樣的裝扮和風格就更加令人矚目。母親擔心父親的安全,總責怪父親不待家裡。其實,只有我能理解父親的行為,父親這是在尋找存在感來填實他靜下來的心裡空虛。
有一段時日,兩老戀上了旅遊。不論是家附近的犄角旮旯,還是知名勝地,只要能去都想著去。居然有一回做了團長,帶領著家族七大姑八大姨,三叔二舅浩浩蕩蕩去了一次北京7日遊。回來後,長輩都夸父親厲害,下次父親去哪就跟著去哪。我問為什麼?長輩們說「跟著父親,不用擔心不會買票。跟著父親,他見多識廣,可以聽好多奇聞趣事。跟著父親,不用擔心衣食住行。」
當看到他們在故宮留影的喜悅,當看到他們登上萬裡長城的興奮,當看到他們瞻仰毛主席時的敬仰,當看到他們親臨天安門升旗現場時的激動,當看到他們吃著北京烤鴨,時的滿足,當看到他們參觀大哥就讀的清華園時的自豪……。我心裡踏實了,也羨慕了。踏實的是雙親健在,羨慕的是他們老有所樂。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不變和損失,也阻擋了父親的外出腳步。一次偶然的膝蓋受傷更是給父親的行動帶來不便,原來走路急匆匆,能上山下水,能挖地種菜的他突然就這樣安靜了下來,連看望寶貝孫子的次數也少了。
父親做事絕不拖泥帶水,是做一行愛一行,做事極其認真細緻。父親也是個聰明人,貌似沒有他不會做的事。小時候,家中睡的床,學習的桌子是父親利用晚上或周末或寒暑假每日做一點,親手打造的。父親還會打針把脈,那時候家家戶戶條件都不好,為了省錢來找父親打針的人也是極多,以至於小屁孩經過我家門口或看到父親就哇哇大叫,可能是父親打針下手太重了吧。父親能燒一手好菜,也能寫一手好字,小時候的春節,家家戶戶的對聯都是出自父親之手,也不收分文。
父親,對畫畫沒有什麼研究,但畫起來是有模有樣。昨日,發來視頻說現在每日一畫,餐廳已掛滿,爭取明年老年節拿去展覽。
年過七旬的他,已沒有了當年的澎湃活力,增添的不僅是歲月,還有父親越來越怕寂寞,越來越重親情,越來越固執。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小孩」吧,人到老了或許真的又要返老還童了。
祝願父親健康常在,祝願父親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