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花木蘭》真人版終於在今天正式上映了。
作為近幾年全球範圍內話題度最高的電影之一,《花木蘭》的命運就像迪士尼的過山車一樣。在高處時風光無限,接下來一落再落。從疫情撤檔到口碑暴跌,挫折一個接一個。本來想來個搞定全世界的大電影,結果卻是外國人不買帳,中國人不待見。
而作為《花木蘭》的女主角,劉亦菲無疑受波動影響最大的。
《花木蘭》的前期選角是聲勢浩大的,全球近千名候選人角逐。在導演放出的試鏡影像裡,還出現了楊採鈺、藍盈瑩、竇靖童等中國面孔。導演最終選擇了劉亦菲來扮演木蘭一角,原因是她英語好、會武術、知名度高。
劉亦菲為了這個角色付出很多,不亞於為了出演《長城》苦練體能的景甜。她需要每天訓練五六個小時,只為了詮釋這個迪士尼史上唯一的華人公主木蘭,一個替父從軍的女戰士。所以《花木蘭》在國內上映前夕,劉亦菲拱手言道:「我是花木蘭,我會給家裡帶來榮耀的。」
當然,劉亦菲一直受到了巨大的關注。記得年初出席首映禮的她,一襲金色的晚禮裙現身,成為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的焦點。
電影還未上映,紅利就先到來。劉亦菲的代言隨之數量飆升,國內外雜誌也約拍不斷,甚至還登上了含金量很高的《Vogue》。
然而期望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在國外迪士尼流媒體平臺上線後,《花木蘭》似乎並沒有預期中那樣令人驚豔,而看過電影的觀眾也開始吐槽其中的諸多問題。IMDb評分5.5,豆瓣評分4.7。這部斥巨資打造聲勢浩大的電影,國內盜版橫行,口碑堪憂,貓眼預測票房總數將不超過3億,慘遭滑鐵盧。
本以為吃到了絕世好餅,劉亦菲可以飛升國際大咖吊打85花,沒想到這位始終游離在女明星修羅場之外的「神仙姐姐」,運氣差了不止一點點。
其實劉亦菲的發展也像迪士尼的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2002年出道,15歲的劉亦菲就演了家喻戶曉的作品,《金粉世家》裡的白秀珠和《天龍八部》裡的王語嫣。清純柔美、典雅矜貴,那時的劉亦菲是當之無愧的「玉女派掌門人」。
隨後她又拍了初代古偶電視劇《仙劍奇俠傳》,趙靈兒成為了無數少男心中的初戀。清冷倔強的氣質漸顯,以至於後來內地版《神鵰俠侶》開拍,金庸還點名邀請劉亦菲出演:「劉亦菲小姐,我希望你能飾演小龍女一角,這樣全天下的讀者才會相信,我金庸沒有胡說八道。」
不到18歲的劉亦菲就已經名氣在外,這就導致她總是比我們想像中年輕。明明小學時候就已經成為學校門口最熱賣的貼畫明星,怎麼後來又跟《宮》火起來的楊冪、《奔跑吧》火起來Angelababy成了同一代小花?就好像她長大的速度比其他人慢一倍。
但跟名氣一起來的,是滿天飛的謠言。觀眾的批評和謾罵像利劍,各種傳言也被編成若干版本散布全網。
因為網絡暴力,劉亦菲選擇退圈兩年,然後就是集結了功夫巨星的好萊塢動作片《功夫之王》。
因為有武打基礎,劉亦菲出演了打女金燕子,利落的打戲甚至有點《臥虎藏龍》裡玉嬌龍的樣子。憑藉這部電影,劉亦菲成為了首位榮登IMDb電影新人排行榜榜首的亞洲女星。
打女的路子似乎要走順了,劉亦菲再一次消失在大眾視野裡,回到美國重拾學業。
二次回歸演藝圈,劉亦菲接拍了各種類型的電影,《戀愛通告》、《銅雀臺》、《原來你還在這裡》,可惜這些電影都沒能留下經典角色。
一頭扎進電影裡的劉亦菲勤勤懇懇為了角色學習了很多技能,拍戲時是公認的肯吃苦。角色需要會彈琵琶,她就從零開始學起,為了講好法語臺詞她就苦練法語,更不用說拍打戲留下傷痕累累。面對苛刻的批評,劉亦菲的心態一如既往:「我想說的是,什麼樣的評價我都接受,不會影響我的情緒,因為我是一個演員……」
不止拍戲態度認真,劉亦菲這個人也非常的「老派」。和現在動輒炒作軋戲的明星不同,出名早給劉亦菲帶來的好處就是,她不必費心讓大眾認識。不拍戲的時候,她就環遊世界享受生活。因為從小美到大,劉亦菲的私人照總是不在意角度,經常素顏出鏡,穿著隨意。
即使不關注劉亦菲的人也能發現她對待明星頭銜的佛系。很少曝光在媒體面前,很少上綜藝節目,難得一次和表演無關的節目,居然是上《今日說法》自證清白。
回歸電影,如果換一個導演拍攝《花木蘭》,依然會選擇劉亦菲。畢竟她的成長是個見過大世面的演員,所以更顯得寵辱不驚。畢竟花木蘭的氣質也是靜若處子,動如脫兔。說白了,迪士尼確實低估了中國觀眾對「歷史」的尊重。迪士尼應該發揮本該有的畫面優勢去歌頌這位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亙古民族英雄。而不是簡單的描述女人比男人勇敢。中國觀眾想要看到的是女性的進步而從中產生更多的共鳴。
無論結果如何,劉亦菲出演《花木蘭》不失敗。她一直是觀眾眼中的「神仙姐姐」,如今又多了一個——迎著疾風前進的「花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