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肥四?
《浪姐》成團夜在即,姐姐們卻沉迷追劇無法自拔?
率先開啟追劇女孩模式的是晨晨子,不僅在微博真情實感寫觀後感,還@姐妹張含韻在線安利。
來源| @金晨 微博
之後,伊能靜、張雨綺、藍盈瑩、阿朵等人紛紛表示入坑。
徐靜蕾、章子怡也直接追起了劇。
發微博討論的姐姐就有十餘人,甚至還帶出了的話題。
來源| @黃聖依 微博
姐姐們青睞有加的這部劇,便是剛剛大結局的口碑作——
《摩天大樓》。
這部劇憑啥引起姐姐們的分享與討論?
這就聊聊——
《摩天大樓》是一部少見的,女性視角的懸疑劇集。
這部燒腦劇雖然錯綜複雜,卻始終有一條明晰的主線——
女性與女性互救。
除了「美玉」「仙鶴」「銀狐」的陪伴溫暖外。
來源|《摩天大樓》
劇中,飄最有感觸的是美寶、顏俊的媽媽鍾潔和醫生葉美麗(原名李桂蘭)的友誼。
遭受家暴的鐘潔是在醫院就診時遇到的葉美麗。
本可以高高掛起,葉美麗卻站出來,幫她報警。
由此二人相識,鍾潔母子三人走進了葉美麗的生活。
來源|《摩天大樓》
劇中最動人的橋段,也是姐姐們提到最多的,是葉美麗在舞廳安慰鍾潔的那場戲。
鍾潔被惡魔丈夫再度盯上,好不容易建立起重新生活的勇氣被擊垮,認為反正逃不開,人生也就這樣了。
葉美麗用酒澆醒她,並拉著她的手,決定一起逃離現在的生活。
二人在燈球灑下的五彩光斑下重拾生活希望的畫面,讓飄鼻頭一酸。
屬於女性的意志和作為母親的堅強,才是最讓人震撼的力量。
來源|《摩天大樓》
葉美麗的慷慨與善良,也表現在對鍾潔的一雙兒女的關愛上。
顏俊極具音樂天賦,但不被母親支持,葉美麗卻看到了他不應被浪費的才華。
為了幫他實現夢想,葉美麗出錢為顏俊報了鋼琴班。
後來甚至放棄了醫生的飯碗,帶著顏俊遠走他鄉,當保潔阿姨養家。
為的,是顏俊能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再受父親的侵擾。
來源|《摩天大樓》
美寶一直將自己的滿足寄托在弟弟的成功上。
但葉美麗告訴美寶,她也應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規劃,去上好大學,擁有自己的生活。
來源|《摩天大樓》
大概是從這一刻起,葉美麗成為了一位傾注關愛的母親。
替朋友照顧孩子並不難,但對孩子前途的關心和考慮,是至親才會有的心態。
母性的目光裡,看到的絕不僅僅是目之所及的生活,而是孩子的一生。
來源| 《摩天大樓》
在這些片段裡,飄瞥見的,是女性的頑強和擔當。
鍾潔幸運地遇到了葉美麗,她孤獨而艱辛的道路才有了人幫持。
伊能靜寫的《摩天大樓》觀後感中,有這樣的句子——
一代一代女性的互相團結
是可以改變一些事情的
以後怎麼辦
你不用自己扛
我們牽著手一起面對
來源| @伊能靜 微博
若要討論女性最強大的力量,一是母性,二就是團結。
這也是《摩天大樓》傳遞給我們最富鼓舞性的精神,也是它引起姐姐們共鳴的根本原因。
而女性的力量,也是《浪姐》一直在傳達的理念之一。
為什麼說《浪姐》精神和《摩天大樓》很像?
《浪姐》不僅給了姐姐們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讓她們在慢慢遁入柴米油鹽中、在新人的光熱中逐漸隱去之時,再次變得耀眼。
也讓她們收穫了對於女性最強大的武器——
女性之間的理解與友誼。
雖然算不上「互救」程度,但,是互助無疑。
最新一期《浪姐》裡,許多姐姐談到這幾個月來的收穫,都會說到「朋友」二字。
年少成名的張含韻,一直感覺風雨都是自己扛的,不會有人體諒。
來源|《乘風破浪的姐姐》
但在比賽的過程中,姐姐們的鼓勵與呵護改變了她的這一想法。
她感慨,女性的敏銳和細膩,更能去感知到你所需要呵護的,那個小小的傷疤。
來源|《乘風破浪的姐姐》
最後點了點頭,以三字作結——
嗯,女性。
來源|《乘風破浪的姐姐》
姐姐們都是能獨當一面的新時代女性。
但,高處不勝寒,單刀匹馬的生活過久了,軟肋上覆滿尖刺,反而叫人忘了她們也有脆弱與失措。
來源|《乘風破浪的姐姐》
要知道,女性的獨立與相互扶持,其實並不矛盾。
沉寂多年的伊能靜,在知命之年仍有熱情去追逐舞臺,體現的,是一個女性不願向時間低頭的魄力與堅韌。
她始終帶著母親的角色。Solo舞臺堅持唱兒子寫的歌,希望讓兒女能看到自己除了母親之外的光芒。
來源|《乘風破浪的姐姐》
在節目中,展現脆弱的時刻,也是因為思念孩子。
這或許是伊能靜與許多位姐姐的不同之處,即:對於母親身份的自我認知。
但,這絲毫不影響其他姐姐與她的相互理解。
節目中姐姐們經常會「傳染式」哭泣。因為,在女性的脆弱時刻,往往只有女性能夠感同身受。
單單就這份女人之間的共情,就足夠給人以觸動。
來源|《乘風破浪的姐姐》
姐姐們的柔情與善感並非外強中乾,而是剛柔並濟。
偶爾的綿柔使她們更加立體,淚水的晶瑩為她們鍍上女者的華彩。
來源|《乘風破浪的姐姐》
正如女性學者海倫娜·米契所說:任何一個女性都會本能地去保護她們共同的大家庭。
這些片段交織起來,讓作為觀眾的飄,也回想起追《浪姐》這段日子的點滴。
在節目期間,大家討論了很多話題:「獨立女性」「中年危機」「凝視」「他者」……
但在宏大之外,更多的是細碎和平實——
姐姐們熬夜練舞、「媽媽宿舍」一起談論懷孕生子之辛苦、王霏霏的告白vlog、吐槽孩子不愛學習……
來源|《乘風破浪的姐姐》
從夢想到生活,從舞臺表演到雞毛蒜皮。
從「女性想做什麼」到「女性當下在做什麼」再到「女性一定要做嗎」……
姐姐們的默契讓這些或大或小的事情都充滿了相互理解。
姐姐們以真情去交換實意,成為親密的夥伴。她們共享了生命中一次重要的機遇,並勾連在彼此的生命之中。
這,正是《浪姐》給人最直觀的感動。
在伊能靜寫給阿朵的小作文裡,有一段飄特別喜歡:
來源| @伊能靜 微博
歷練讓她們成就了各自的強大,也讓她們更好地愛彼此。
女性之間有默契的相互理解,是姐姐們最珍貴的財富。
不論是互救,還是互助。
原動力不外乎——
女性更能體味到生命之重與彼此的不易,因而默契地達成理解。
而比起「正統」的女團選秀節目,30+姐姐的相處模式似乎更懂分寸,也更能交付真心。
在權力與話語中,姐姐們或許已經走過了「花樣年華」。
但她們再一次燃起了奮鬥的激情,在互相扶持中揮灑著屬於30+的熱烈與精彩。
來源|《乘風破浪的姐姐》
在《浪姐》接近尾聲之際,飄腦中浮現出許多姐姐們共同生活的片段。
姐姐們展現了有時伴侶都做不到的,只屬於女性的共感力量。
經過數月的拼搏,終於要在明日迎來成團夜,出道在即。
勤勉如她們,每個人都值得一方屬於自己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