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兩姊妹的丈夫為何被稱「連襟」?

2021-01-18 雲翼看歷史

在我國民間,人們把姊妹們的丈夫俗稱為「一掃挑",而書面語則雅稱為「連襟」,這由何而來呢?

「連襟」這一稱謂最早見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晚年寓居川東,與一位當地的李姓老翁很合得來.經常互邀小聚,談天說地,煞有趣味。如果有幾天未見面,還要互致書信以慰思念之情。後來細細序論,兩家還是拐彎抹角的親戚,自然更添幾分親切。過了一-段時間,杜甫要出峽東下湖湘,臨別之際,杜甫憶起兩人在起度過的歲月和篤厚的友情,許多感慨湧上筆端,寫了一首詩《送李十五丈別》,裡面有幾句是這樣寫道:「孤陋忝未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襟是衣襟,袂是衣袖,形容彼此關係像衣服的襟跟袖一樣密切。

北宋末年大詩人洪邁,把「連襟」一詞移用到姊妹丈夫間的稱謂上。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做幕賓,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帶 做節度使得知此事後,便寫了一封薦書,推薦洪邁的堂兄去京城供職。事成之後,洪邁的堂兄甚為感激,託洪邁替寫了一份謝啟,寄於妻子的姐夫,裡面有這樣幾句話:「連襟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雲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這裡的「連襟相連」,就是用來形容姊妹丈夫之間的密切關係。

後來,人們又將「連襟相連」簡化為「連襟」,成為姊妹丈夫間專用,的稱謂了。而比洪邁還早一些的馬永卿,,在所著《懶真子》裡提及:江北人呼友婿為「連袂",也呼「連襟」。由此可見,宋朝時流行的稱呼已經具有今天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家譜中古代親屬稱謂總覽
    對六親的說法,歷來眾說紛紜,大致有以下幾種,一說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亞。二說指父子、兄弟、夫婦。三說:指父母、兄弟、妻子。四說指父母、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五說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三弟之子、從父母亡子女之子。隸巍,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現代比較通行的說法,現代漢語中六類也泛指親屬。
  • 新垣結衣將在NHK特別節目中一人分飾「兩姊妹」
    談到第三集,節目組充滿了自信說:「在小朋友當中很受歡迎的暴龍等巨型恐龍和冰河期的怪物等等古生物,都用超級真實的CG畫面呈現在了熒幕上,敬請期待。當然了,相信大人們也會被這些如同時空穿越般呈現在眼前的活生生的古代生物畫面所吸引的。」而談到擔任解說的新垣結衣,製作方充滿了讚賞說:「她一人分飾『兩姊妹』的演技很冷靜。」
  • 淺談我國古代的親屬稱謂
    這種制度為歷代統治者所服務,從我國古代歷朝歷代的皇室中就能夠明顯地感受到這種宗法制度的約束。然而談到宗法,必然要了解一下大宗和小宗的區別。大宗指的是一個家庭中嫡長子孫世代相襲的一系,而嫡長子孫以外的其餘子孫就是小宗。
  • 古代為何稱女婿為乘龍佳婿
    古代稱才貌雙全的女婿為乘龍佳婿,郎才女貌婚配為龍鳳呈祥。為何會這樣稱呼呢《東周列國志》記載:秦穆公有個女兒待她即將出生時,正好有人獻給穆公一塊玉石,之後穆公命人將玉石進行雕琢後成了一塊碧色美玉。等女孩長到一周歲時,穆公在宮中陳上放了珍寶等的盤子,讓其抓取,看其取什麼,以示其愛好。
  • 正確的姊妹 | 在召會生活裡服事的姊妹(二)
    聖經是很經濟的,而保羅用了很長的兩節推薦這位親愛的姊妹,來表明她是怎樣服事:『我向你們推薦我們的姊妹非比,她是在堅革哩的召會的女執事,請你們在主裡面照著與聖徒相配的接待她。她在何事上需要你們,你們就輔助她,因她素來護助許多人,也護助了我。』(1~2。)首先保羅稱她為女執事,然後稱她為護助者,這是一個表示尊貴的辭,表明幫助、扶持、供應別人的人。
  • 樊噲是劉邦老鄉和連襟,劉邦臨死為何要下令誅殺樊噲,他擔心什麼
    但是大家不清楚的,樊噲實際上是劉邦的老鄉,倆人從小玩到大,此外他們中間也有一層親戚關係,那便是連襟。可以說親戚關係到了這,倆人中間的情分是非常的不一般了,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什麼在劉邦臨死前卻要下令除掉他呢?從史書的記述中大家可以看出,樊噲的身亡和他的黨派是有關係的,而他所處的便是呂后黨。
  • 古代一紙休書就能休妻?別被電視劇騙了,婚姻主導權不在丈夫
    且古代的婚姻和現代和不一樣,不是簡單的小兩口聚在一起過自己的小日子,古代之所以講究門當戶對,就是因為婚姻都帶有很強的聯姻性質,類似於兩個家族結盟的手段。結婚和離婚是事關兩個家族關係的大事,即便丈夫喜新厭舊,也不敢輕易向妻子提出「離婚」,且即便是這門親事不合適,也輪不到丈夫決定是否離婚。
  • 黃維夫人苦等丈夫27年,團圓後她卻一個人跳河,這是為何呢?
    1948年,黃維因為戰爭的緣故,將妻子蔡若曙和三個孩子,託付給了連襟。淮海戰役結束後,黃維兵敗被捕,蔡若曙等人跟隨撤離部隊離開了大陸。後來,蔡若曙聽說黃維還活著,於是就帶著一家人取道香港,偷偷返回大陸。那時候,蔡若曙才三十歲,雖然已經生育了3個孩子,但是依舊年輕貌美,身邊還有一些追求者。
  • 中國古代有趣的婚俗故事
    《禮記-曲禮下》載:「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看來那時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沒有身份的。後來,「妻」才漸漸成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稱。「妻」的別稱很多。古代無論官職大小通稱妻為「孺人」。卿大夫的嫡妻稱為「內子」,泛指妻妾為「內人」。妻還被稱為「內助」,意為幫助丈夫處理家庭內部事務的人。「賢內助」成為好妻子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