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陶業聖火,慶百十華誕」窯火傳遞提前10天開始
本報訊 正當秋季新學年到來之際,記者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採訪時獲悉:今年10月20日,該校將迎來110周年華誕!承蒙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海內外校友熱切期盼和全體師生員工積極響應,包括窯火傳遞活動等校慶各項籌備工作已在有序推進中。
據史料記載:因瓷而生、順勢而長的該校前身是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成立的中國陶業學堂,請清末狀元、江蘇籍的著名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等人籌備發啟,河北、湖北、江蘇、安徽、江西五省協款呈報清廷學部批准創辦於江西。民國初年更名江西省立陶業學校的校長張浩,十年間通過辦校、設試驗廠培養出一批骨幹人才,為後來景德鎮乃至國內製瓷業由手工向機械、燒瓷變柴窯向煤窯發展起到啟蒙作用;1947任升格為江西省立陶業專科學校校長的汪璠組織師生設計、製作「抗戰勝利紀念瓷」贈送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邱吉爾,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產生轟動效應;加上1958年景德鎮陶瓷學院首任院長趙淵,共計三位老校長的塑像落戶校園,體觀了尊重知識、人才與歷史的精神。
為此,該校今年新生錄取通知書的設計理念是「悠久歷史,傳承發揚」,促使錄取通知書及封套包裝在外觀及文化感受上都較往年做了提升優化。錄取通知書封套包裝主圖案為中國陶業學堂、江西省立陶業專科學校、景德鎮陶瓷學院之校門、以及這三個歷史時期的校長雕塑像。「這是學校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關鍵階段,體現學校深厚悠久的歷史和在陶瓷業的重要地位;恰逢今年是學校110年校慶,我們提取了學校發展過程的一些重要元素構成錄取通知書的設計,更讓錄取考生能感受到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底蘊,提升每一位錄取考生的自豪感。還有讓『師生你我』共同成長的意圖。」校招生就業處負責人表示。
而通知書本體主圖案則為「誠樸恕毅」校訓石,該校育人願景和改良陶業的深遠目標盡在校訓石之中。「景德鎮陶瓷大學的校訓自中國陶業學堂就起用,意在向每一位錄取考生呈現本校的文化底蘊及將這種文化傳承發揚的精神。」在視覺體驗上,封套及錄取通知書均以紅色為主色調,字體大多使用金色,既能使錄取考生感受到錄取的喜慶愉悅之感,又與今年110周年校慶色調契合。通知書內頁的校徽暗印及四周青花圖案點綴,簡約高雅提高整體感受。
心若年輕,時光不老。處於物質繁盛的年代,回憶篳路藍縷的歲月,中國陶業學堂自誕生之日起,始終牢記弘揚中華陶瓷文化、振興中國陶瓷工業的歷史使命,秉承「誠樸恕毅」即誠於立身、樸而求實、恕則仁愛、毅以自強之校訓精神,堅守「腦手並用、科藝結合」的人才培養理念,以高度歷史責任感,思考和引領中國陶瓷教育的持續發展。學校歷經江西省立陶業學校、江西省立陶業專科學校等變遷,直至1958年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鎮陶瓷學院,開啟了中國現代陶瓷本科高等教育的新曆程。2016年更名為景德鎮陶瓷大學。
百十年來,學校紮根陶瓷行業,「培養服務陶瓷行業尖兵」初心不變;「弘揚中華陶瓷文化,振興中國陶瓷工業」使命未移。而今作為全國唯一陶瓷高校積極順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時代發展需要,把握和引領中國陶瓷教育的教學與規律,重視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並列研究;從最初的陶瓷材料、陶瓷藝術學科,成為現今突出「設計藝術與陶瓷工程」優勢,逐步構建形成了「陶瓷材料工程與機電、設計藝術與陶瓷文化、經濟與管理」三大學科群優勢互補、相互交融的現代陶瓷教育學科,自我探索、勇於爭取構建了本、碩、博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率先在國內高校中探討和踐行「產學研」辦校新思路,已給祖國培養出10萬餘名從陶瓷材料、產品設計到企業管理的全產業鏈的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活躍在大江南北。一批精英業績斐然、成為國內外雕塑界不容忽視的中堅力量;「八千校友」為佛山建陶業大發展作出不凡貢獻、成了行業內外傳頌的故事;越來越多的陶大學子融入「景歸」、「景漂」團隊,成就創新創業生力軍;「陶院現象」、「陶瓷黃埔」之美譽,已讓該校聲名遠揚……
回顧中國陶瓷教育簡史:可以發現從開辦中國陶業學堂、陶校、陶專、陶院至陶大,學校數度更名、遷址、停辦、復興、發展為獨一無二的陶瓷大學全過程;是沒有國內外模式可供參考借鑑,在一批懷揣實業救國夢想人士自我探索為根基、加上接愛陶瓷人們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它喻示著因中國發明瓷器之朝陽產業,正在面向大陶瓷領域邁進和展望「陶大」更加絢爛的新未來!
圖示:景德鎮陶瓷大學今年錄取通知書及封套。洪秀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