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這個詞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都說激素用不得,一些三無產品也導致很多無辜的寶寶變成了激素臉;且這個詞被大家熟知也是因為一些朋友圈謠言,例如水果蔬菜,雞鴨魚肉都是靠激素才快速生長,還長得肥肥胖胖。總之不管是啥,都賴在激素身上了……(激素說:這個鍋我不背我不背!)
第一講:關於激素
很多人都知道激素類藥物不好,但真要問他們激素是什麼,他們又答不上來了。
激素是正常生理過程中合成分泌的一些高生物活性的物質,可以分為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性激素、生長激素等等,激素可以調節組織細胞的代謝,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非常重要。
而激素類藥物的定義就是以人體或動物激素(包括與激素結構、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機物)為有效成分的藥物。通常在醫生口中的「激素類藥物」一般情況下在沒有特別制定時,是「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簡稱。其他的激素類藥物,則常用其分類名稱,如「雄性激素」、「胰島素」、「生長激素」等等。
舉個例子:從小就在電視上看到的「皮×平」藥膏,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皮×平的效果比痒痒撓來的還快;被蟲子咬的大包,塗了藥膏立馬見效;親戚家的寶寶有溼疹,去醫院做了那麼多檢查開了那麼多藥不管用,聽某某推薦用了xx藥膏,居然好了……且不說這些藥膏到底管不管用,如果你知道裡面都是激素在起作用,還敢用嗎?
第二講:激素類藥膏到底好不好?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爭議,1950年的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頒給了三位,他們分別是: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國)、愛德華·卡爾文·肯德爾(美國)、塔德烏什·賴希施泰因(瑞士)三位。獲獎理由為:發現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其結構和生物效應。
而現代研究也證實了,糖皮質激素的確挽救了無數風溼免疫類疾病患者,也包括銀屑病等免疫性皮膚病的患者,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而當今內服和注射用激素也依舊是臨床常見的治療手段,外用激素是治療許多皮膚病的手消炎藥物,規範應用的前提下可以很好地減少不良反應、有效預防疾病復發。
但這裡的前提是:
①遵醫囑。醫生根據部位、病情、糖皮質激素分級等各種因素開出最適合你的藥膏。
②切勿把激素類藥物當作家庭常用藥。什麼毛病都拿來塗一塗,時間長了的確會產生依賴性,一旦停用甚至會復發。
③切勿把激素類藥物當成護膚品,更不要盲目的堅持使用,擅自停藥換藥。
第三講:常見激素藥膏
糖皮質激素的確擁有強大的抗炎抗敏的效果,且只需少量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但在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
護膚品中的糖皮質激素都是嚴禁添加的有害成分!
至於醫院裡的處方藥藥膏和藥店裡可以自行購買的非處方藥藥膏,因為止癢消炎效果的確很好,前面也提到了,大家對於這類藥膏的依賴性還是很強,我們在這裡不判定激素類藥膏到底是好是壞,只教大家如何分辨他們,至於選擇嘛,留給大家好了~(成年人一般都不做選擇)
現在的正規藥品都標明了國家藥典法定的通用名,也就是主要化學成分的名字,所以分辨起來也並不難。看下面的公式就好~
公式一:
以「松」、「奈德」、「索」、「松龍」、「尼龍」結尾的藥膏。
例如:糠酸莫米松(皮炎平綠色)、醋酸地塞米松(皮炎平紅色)、咪康唑氯倍他索(優特舒)這些都是常見的激素類藥膏
公式二:
複方的糖皮質激素製劑,雖然結尾不同,但通過他們的通用名依舊可以判斷。
例如:複方曲安奈德氯黴素(利康業),曲安奈德益康唑(艾瑞松,派瑞松),曲安奈德 B6 軟膏。
當然,只有通用名可以這麼判斷,如果是商品名就不一定了,例如強抗炎藥、樂松之類的都不屬於激素類藥膏的。
在最後,還是要強調一遍:護膚要科學,用藥更要遵醫囑,千萬不可以隨著性子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