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因為喜歡育兒而荒廢科研的博士麻麻,因為工作又抽風式雞娃的不靠譜媽媽,把自己喜歡的內容寫下來給大家分享,也記錄自己和娃的成長。
哼哼:3歲10個月,男寶,大名跟英文名Henry音近,所以文中叫他哼哼,真實小名不適宜公開傳播熟悉我的人都懂的哈哈哈,哼喜歡數字,是分類強迫症寶寶,語言發育遲緩,被我稱作一隻小蝸牛爬呀爬,媽媽的工作也跟蝸牛一樣沒什麼好進展,那麼我們母子倆一起當蝸牛吧,不管你多慢媽媽都等著你呀。
作為一個長期廝混在各類寶媽群雞娃群的非資深孩兒他媽,常常看見類似這樣的對話
(下圖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那當然是巧合):
這個話題是新手媽媽和雞娃高手之間的永恆聊天話題…我也不例外,所以在公眾號裡寫了差不多快有一個系列的文章了…↓
哼媽的英語啟蒙專輯
不過關於英語啟蒙這件事兒,不同的家庭,不同基礎的孩子,不同年齡的孩子,不同風格的家長,肯定都有各自的方案和看法。
英語啟蒙要趁早這個理念,從我媽那時候就存下來,傳到我這代總不能給丟了哇~
所以呢↓↓↓
我沒有像我媽那樣指著小汽車瘋狂教「car,car」,指著腳丫子瘋狂喊「foot, foot」… 但還不滿2歲半的哼哼,對於顏色、形狀、常見生活物品等名詞已經知道不少了,算是跟著兒歌潛移默化的開始了他的啟蒙…也就是說,雖然受限於語言遲緩,連媽媽都叫不清楚的孩子並不能發出音來,但並不耽誤他英語的啟蒙認知…
後來,哼哼開口說話了,語遲的娃,說中文都跟機器人似的一個字一頓的蹦,家人全都讓我停止教英語,不要給他複雜的語言環境。我也真的消停了一陣,直到我有美國回來的朋友有次聽見哼哼口齒超級不清晰,問我:「你咋不讓他說英語呢?英語其實簡單一些,特別可以去試試自然拼讀…」
巧的是我美國的閨蜜聽我講起孩子口齒不清晰的問題時,就發來了她家閨女的視頻,純正的四歲+ABC小姑娘,媽媽講中文,她會用英文去回答,美音聽起來腔調很足那種,但隨便念個中文的童謠也真的是發音極其不標準,閨蜜就告訴我,「中文真的太難了,幸虧我閨女生在美國,我們家也說話晚,這口齒在國內也是困難戶」。
這算是導火索吧,我這才開始動了心思想趁娃的中文還沒變成優勢語言時,給娃試試直接體系化的學英語後會咋樣?會不會比起中文已經說得很溜的大孩子來說更有優勢呢?
這次不是那種在家隨便教著玩兒的學了,因為我是真沒啥可教的了,我英語再好,也不能教小寶寶學單複數、學時態、背誦固定搭配吧?何況我也不是科班出身,英語也沒有那麼好~除了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名詞,簡單的動詞「坐、站、走、跑」,我真想不出其他東西我要怎麼教了…
當然媽媽圈刷爆的分級繪本我也是跟風買了,但剛開始,哼哼既不肯跟讀點讀筆,也不肯跟著媽媽學,所以陷入了死胡同,被迫壓箱底...
(後來發現應該是當時能力還沒達到,等英語學了一段時間,再去跟讀分級繪本,有種水到渠成的快感)
此時當然就是剛才媽媽群裡討論的問題:
到底是報線下班,還是線上課?如果線上,是AI課?還是外教面對面?
我列了幾個表格大家看一下:
心(錢)高(包)氣(太)傲(癟)的我一開始就pass掉了線下課,一般只能免費試聽一次,也看不出啥效果來,一買課就被忽悠的什麼48課時72課時之類的,反正一算下來大幾萬先掏出去了,萬一孩子堅持不下去,或者機構突然破產了,那不是打水漂?(幼兒教育機構掙錢如此容易,破產這事兒我以前從來沒想過,但是這一個疫情,真的改變了大家的學習方式…)
我作為一個老師,學習了新的網課手段,作為一個媽媽,也接受了線上啟蒙課…
至於外教線上直播課,我當然也不考慮啦,對於中文把「大哥哥」叫成「霸丟丟」的哼哼寶來說,讓他跟老外對話?那顯然是聊不下去全靠媽了…
想想那尬聊畫面都覺得人民幣在被焚燒。
所以理所當然的選擇了線上互動AI課…半年多前,我帶著哼哼在大V的推薦下試用了斑馬S1級別和嘰裡呱啦後,果斷加入了呱呱的粉絲團,並堅持至今(當時如何選的,我之前的文章有講過↓)
我是為啥這麼積極推廣一個英語啟蒙網課的
但是正如我剛開始說的,每個家庭都不一樣,是不是每個家庭都是這樣選呢?鑑於在英語啟蒙育兒階段混跡了一陣兒,有點小小心得,哼媽帶著哼寶來了一波真實的三種市面主流2-8歲英語啟蒙AI體驗課的橫向測評,嘔(囉)心(哩)瀝(吧)血(嗦)記了一萬字的筆記,並重新筆記,寫了這篇萬字論文獻給你們(我自己)…
哪三種呢?
那就是「中餐廳」植入的「斑馬英語」、
「浪姐」植入的「瓜瓜龍」,
以及哼哼自用的「嘰裡呱啦」…
為啥選這三個呢?當然不(就)是因為有便宜的體驗課試聽啦!如果只是試聽一節可能聽不出個所以然,堅持一周以上,孩子的表現,課程的體系等等就都清楚啦,低成本,高回報,特別有的課還有全額返現等活動,不花錢的羊毛誰不薅呢?
----廢話就此結束----乾貨由此開始---我測評的是斑馬49元的雙周體驗課,瓜瓜龍49元雙周體驗課和嘰裡呱啦9.9元(學完全額返現)的單周體驗課↓↓↓
先把三個app的基本情況給大家列個表↓
三個體驗課都配隨材教具
(具體內容直接看圖)。
斑馬英語如下:
瓜瓜龍為:
而嘰裡呱啦呢:
這三家教具差不多同一天收到,基本都是與課程相關的卡片+繪本+練習冊的主材,總結一下,還是再來一個表:
三家卡片都支持點讀,但需要購買年課/大課包才有點讀筆贈送,所以對新用戶而言其實都不能點,貼心的是嘰裡呱啦考慮到了這一點,設置了用app掃碼跟讀並打分的內容,且卡片正反都有內容,比起單面卡片相當於買一送一啦,跟正課完全一樣,其他兩家卡片都是單面的不帶掃碼。
三家繪本算斑馬最多,因為只有斑馬是每天都有自製電子繪本跟讀課,所以每本書都配了紙質版,不過另外兩家都是雙周課,作為9.9元(0元)的單周課,嘰裡呱啦配備隨材教具也提供了三本跟課程內容相關的繪本,而且故事性也很強,真是相當良心了。
練習冊內容都是大同小異,三家均包含貼紙、塗色、連線、看圖說單詞、找不同等日常內容,課程含自然拼讀的嘰裡呱啦和瓜瓜龍還有字母描畫環節。49元體驗課的兩家配的練習冊為彩色版(內置貼紙),9.9的嘰裡呱啦練習冊為黑白,相對來說成本可以壓縮一些,當然彩色貼紙還是很多的,貼進練習冊內也增色不少。有點像雞娃圈都知道的學前數學啟蒙用書:摩比愛數學(彩色)和新加坡數學(黑白)之分,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對哼哼來說,黑白彩色都無所謂,照單全收,由於只有嘰裡呱啦社群輔導時要求拍攝學習情況視頻打卡,其他兩家都沒拍,就把哼哥學練習冊的樣子放上來吧(黑白的練習冊,不影響哼哼的使用)↓↓↓。
那麼,線上課程到底有哪些內容呢?我帶著哼哼每天試聽,記了萬字筆記之後,給大家把筆記總結一下,三個課程一周都上些啥↓
----斑馬英語新課基本的日常配置都是視頻+單詞+電子繪本+測試,一周學習三天,複習兩天,哼哼本次試聽的是S2級別,雖然老師強烈建議我們這個年齡試聽S1級,但我知道以他的基礎S1級別太簡單了。
還在8個月之前,哼哼沒有系統開始學英語時,我們已試聽過疫情期間免費的斑馬S1單周體驗課,即使是對那時候的哼哼而言,S1試聽課內容還是偏簡單,一周就三個單詞,還是哼哼本來就會的cat/ bird /fish,幾節課視頻繪本啊內容換來換去,跟讀單詞也不變,所以試聽到第三天哼哼就不願意再上下去了,在我的脅迫之下勉強完成了S1的四天課,第五天的直播課到現在都還躺在app裡沒有播放…
我想也跟視頻內容有關,Video的主角是成年外教+小斑馬動畫人物,內容脫離現實太嚴重,S1級別對白太簡單,孩子反而不容易理解複雜的脫離現實的視頻背景,S2級別對白又變複雜,孩子估計也get不了具體內容,只能聽到一些關鍵詞。
總之說不上是外教鏡頭感,還是互動方式、亦或是視頻內容不吸引孩子,總覺得有點變成兩個成年人用極簡單的英語在尬聊。斑馬每天都有一本原創電子繪本,學習的方式跟市面上眾多電子繪本app差不多(我們目前試過的有伴魚、ABC Reading、呱呱閱讀…),就是模仿看書的模樣一頁頁翻頁,先播放原句,再讓孩子跟讀…
---
Chapter 2 瓜瓜龍體驗課
那麼瓜瓜龍的情況呢?由於斑馬的體系我了解的已經比較多了,乍看瓜瓜龍app的所有設置,都覺得簡直是在復刻斑馬,連價格和推廣模式都類似,畢竟瓜瓜龍是年初才上線,要不是暑假看浪姐我都不知道這app,看著內容模塊設置覺得太眼熟,去搜了一下,發現這款產品上市目的確實是對標斑馬AI課,那就看看他有什麼優勢吧↓
總體來說瓜瓜龍的體驗課品類設置是十分豐富的,動畫內容也不像斑馬那麼脫離現實,理解起來容易很多。但有個致命的弱點是它太想在短時間內塞入足夠多的內容了,一次的課程居然有兩節外教+動畫視頻課…
新課內容每天都是同時進行自然拼讀和含新單詞的主題動畫,特別是第一節自然拼讀的動畫點到即止,孩子剛有點興趣又那麼模模糊糊的時候,第二小節跳出了單詞學習環節,還跟前一個視頻裡自然拼讀的內容毫無關聯,如果是我作為學生去上課時,肯定完全懵圈,不明白這個單詞是腫麼回事就出來了?因為按照我們教學的基本思路,如果想提升興趣,一堂課開始用一個小視頻導入課程,這個視頻一定是和今天課程主題相關的,但瓜瓜龍反其道行之,主題視頻是在學了單詞之後才切入,那麼一天之內給孩子連續輸入兩類完全不同的概念、兩組完全不同的單詞,我想這個不是單純難度大的問題,應該是要考慮這種輸入是否有效。
單從吸引孩子的角度,瓜瓜龍肯定是成功的,因為孩子都喜歡動畫片,所以哼哼試聽時對一天兩段動畫片的瓜瓜龍印象最深提的最多,可是我們從家長的角度看,買網課不是為了給孩子打發時間看動畫的,孩子看完得吸收進去,最好能保持住這個記憶~
那當然希望這個課程設置合理一些,一天內容不要太多,不要弄得孩子沉迷動畫片,捨本逐末…
此外,瓜瓜龍視頻裡的外教Dr. Y先生,美語過於純正,經常出現連讀的發音,語速也偏快,我理解課程開發方努力實現廣告提到的純正美語目標,但也要考慮中國孩子的實際,是不是在針對0基礎英語啟蒙的孩子說話時能降低語速,把話說清楚一些呢?英語連讀對很多有基礎的成年中國人來說聽著都困難,那在孩子眼中,本來就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幾個單詞聽英語磨耳朵全靠「關鍵詞檢索」來理解意思,外教所有的快速的連讀讓孩子根本就搜索不到他其實已經學過的單詞了。反正有動畫片看,不聽英語也不影響理解,那這種磨耳朵真的能讓孩子開口嗎?我想除非孩子日常生活在這樣的英語環境中,否則很難達到有效的輸入效果,畢竟,我們都是中國人哪~
瓜瓜龍周四的繪本課比起斑馬還是有所改進的,先翻一遍電子繪本後,多了外教+木偶對話的實景課堂環節,我看的時候就覺得場景十分熟悉,後來想起來跟哼哼之前聽得ABC Reading精講繪本課堂一樣,只不過Raz是一個發音美妙的臺灣腔女老師+一個木偶的組合…
但老師的畫面只出現在一開始的實景課堂,後面就是把繪本製作成少量人物可動的簡筆動畫,配上老師的英文背景音進行講解和朗讀,之後加入兒歌內容,再讓小朋友進行電子繪本的跟讀~
由於我們上過嘰裡呱啦的繪本課,我有了預設的最滿意版本,所以其他的形式都讓我覺得「除卻巫山不是雲」…感興趣的你們可以看我對主線課及拓展資源裡嘰裡呱啦各類繪本課的介紹。
這個app的寶藏資源真是豐富到爆炸
-
Chapter 3 嘰裡呱啦體驗課
那麼,現在就是體驗課0成本的嘰裡呱啦,課程體系設置可以說跟上面兩個產品完全不同,先說說體驗課吧,內容比較少,見下方↓
從上面這個圖看得出,9.9元(0元)的app中課程內容果真比49元少得多,但五臟俱全的也包含了自然拼讀,只是沒有像瓜瓜龍那樣每天都來一遍,而是選擇了跟主題單詞課程區分開。
嘰裡呱啦一周課程主題是圍繞農場動物開展的,第一天是兒歌課。
好多家長看見肯定說,一個兒歌放一節課也太水了吧?但其實他的課程不僅僅是播放一遍兒歌,首先是外教的實景課堂,但做的很漂亮,讓孩子有上課的氛圍,又粉粉嫩嫩色彩鮮明適合小朋友然後是;外教+兒童在動畫場景下的兒歌唱跳。
其實系統呱呱美語課裡,兒歌課程是分兩小部分的,除了實景課堂及外教+兒童唱跳表演的版本,還有小朋友跟主題IP人物在動畫背景下再唱一次,不斷重複,讓孩子對目標單詞加深印象。主線課設置時,每次兒歌唱跳課程開始都有外教和小朋友從音樂盒裡跳出來,哼哼一看到個那片頭就立馬激動笑容滿面站起來蹦蹦跳跳準備開始舞蹈啦。
這次因為試聽的斑馬級別高一些,沒有兒歌環節對比,但哼哼以前上過斑馬S1級別的體驗課是有兒歌環節的,是一個孩子帶上斑馬頭套的兒歌表演,背景相對單一,節奏感和互動性上似乎弱了一些。
所有的AI課一樣,擁有孩子最喜歡的互動環節,嘰裡呱啦的互動測試題設計算是非常吸引小孩了,跟斑馬和瓜瓜龍的單純聽力選擇題不同,嘰裡呱啦喜歡在測試環節動畫上加個背景,有時候闖關打怪,有時候過河搭橋,有時候火車運貨,有時候蓋樓搭積木…總之,每次都不一樣,不會讓孩子時間長產生厭學情緒~
此外,嘰裡呱啦將自然拼讀單獨列為一節課,這個也跟呱美主線課一致,當然體驗課內容上為了照顧到0基礎低齡的幼兒,相對少了一些環節,如果是主線課,自然拼讀的單詞環節互動性會更強,聽力環節後有書寫環節,讓孩子練習字母的筆順跟書寫方式,緊跟著的字母發音和單詞及短語跟讀都是有真人外教口模的,寶貝兒們看著口模跟讀,準確度提高很多,也更容易學會。就連哼哼這種非常不喜歡跟人對視的娃,都願意看視頻裡的人物啊,由於對打分的追求會很努力的想要做更好,所以就會認真看外教口型,發音也真的進步了。
學習效果到底多明顯呢?
給大家看哼哼的學習報告:
前半段是學習呱美課24天時以單輔音F和G開頭的發音,那時候哼哼說中文「si」還是「shi」,所以「I see」也是基本聽不清楚的,更別提舌根音g後面的短元音以及拼讀了,每次學習報告發給我親媽,都讓外婆愁眉上西樓…
後半段是學習呱美課第167天的Gr和Pl開頭的單詞發音,可以聽到同樣的舌根音「g」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另外以前「k」的音是根本說不出來的,現在「look」的發音也算是很不錯了,外婆外公隔空聽我分享報告,激動的連發3條60秒長語音…
(我並沒有挑哼讀的最好的學習報告放上來,因為怕你們覺得假,其實他近期真的常常出現過100分或者90分以上的讀音,每次看見屏幕上跳出100分,哼哼都會激動的抱住我,他自己也為自己的進步而很驕傲呢~)
沒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也只是清楚哼哼發音進步了,但從來沒想過翻看以前的學習報告,剛才錄屏翻了一下並又播放了幾遍,哼爸蹲在旁邊看書也聽到了,老父老母聽得眼淚真是啪嗒啪嗒自己流出來,是的,哼哼始終還是那個語言遲緩的寶寶,能做到現在這樣,真的非常棒,非常非常棒!
好啦,回到正題,大家都看到啦,嘰裡呱啦就是這樣,聽說讀寫、層層遞進,用有趣的教學形式,明確的教學主題,形成學習、練習、複習、測試的學習閉環,並且難度螺旋式上升,課程質量非常高!
並且,學完4節體驗課真的9塊9全返了
Chapter 4 自然拼讀我想說的話
既然提到自然拼讀,那就多說兩句。看我列表就發現了,我總是會把是否含自然拼讀單獨列出,對於3歲+的孩子,大約是現在年輕的家長們開始決定英語啟蒙的年紀,大致按照官方推薦的要求,學習斑馬英語從S1級開始,學習瓜瓜龍從K0級開始,學習嘰裡呱啦從級別1開始,這些級別中,只有嘰裡呱啦從一開始就包含了自然拼讀的內容,其他都需要學習大約一年後升入更高級別再接觸。那麼現在我們就談談我個人看法的什麼是自然拼讀(Phonics),早學好不好呢?
有些家長會誤以為這個是我們初中時候接觸過的國際音標,但其實他們只是能達到相同目的的不同手段。目的都是讀出單詞的發音,但手段卻各有不同。
下面這句話摘自網絡by「超爸」:"自然拼讀直接從單詞(的拼寫規律)上獲得讀音,有一定的拼錯概率,音標是通過(詞典上查到的)音標符號拼讀獲得,100%不會讀錯。"
更形象點切換成漢字來說,自然拼讀就好比認漢字時大部分遇到的形聲字我們常說的,"認字認半邊",只要有聲旁,大差不差這個字就發跟聲旁類似的音,但是偶爾也會有完全不遵循這個規律的字。而國際音標呢,就像我們的漢語拼音,是一種注音符號,幫助標記每個詞的讀音,那當然不會錯咯~
現在為什麼層出不窮的app啊和英語啟蒙機構都教自然拼讀呢?當然是希望孩子能夠看到詞就猜出讀音,從而實現自主閱讀。我們成年人學了這麼多年音標,從來沒有系統學過自然拼讀,但是是不是大家也經常看見一個不認識的單詞,能大致讀出一個差不多的音? 說明這種自然拼讀意識在我們學了幾千單詞後,慢慢的潛移默化的產生了。我們的孩子其實不用學,到了我們這個程度肯定也能自己總結歸納感受到拼讀規則。
那何必超前學?超前學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奉上哼哼的英語學習小片段,請忽略哼媽hin不專業的顫抖的鏡頭(我離一個up主真是很遠啊)哼哼的英語線上學習小片段
很多孩子上了大班才剛剛開始接觸自然拼讀,結果一年級馬上學拼音,很多類似的發音,立馬混淆,所以,我的建議是,要麼就3歲開始學拼讀,等到大班時已經掌握的很熟練了,此時再去學漢語拼音,又打開另外一番境界的感覺。或者那就乾脆別在啟蒙階段學自然拼讀,到小學三四年級以後,漢語拼音已經掌握的很牢固,再開始進行phonics方面的訓練。其實最終孩子都是可以掌握這個規律的,但是早學和晚學到底哪個更能幫助孩子自主的英文閱讀? 答案顯而易見...
說了這麼多,其實嘰裡呱啦試聽課裡的自然拼讀內容只體現了極少一部分,主線課裡還有更多更有趣的形式,總之,就是使用有趣的AI互動教學,吸引孩子的遊戲式學習讓小朋友沉浸式的開始學習...
那沒有真人外教互動的系統AI課口語到底能不能提高呢?反正哼哼一天天的跟讀,從開始的car發成"踏兒",happy發成"嗨氣",mom發成"爸哞",到現在的舌根音,雙唇音等等一一的都糾正過來了。自然拼讀的學習不僅讓哼哼英語進步了,中文說話也比以前清晰很多(當然必須有醫院語音矯正的功勞,可是學自然拼讀的這些口肌、氣息訓練也是功不可沒)。
想知道哼哼語音矯正小日記,戳這兒~
--
Chapter 5 社群輔導要不要?呱呱家長課是幹嘛的?
此時,有些家長還是有些疑惑或者對自己的發音沒信心,擔心沒有老師教,單純靠家長怎麼保證學到純正的口語呢?畢竟斑馬和瓜瓜龍還帶有社群輔導老師的呀……
可是如果真的體驗就知道啦,這種線上課社群輔導老師一個人要帶多少個孩子呢?老師每天可能是麻木的評價每個孩子的作品,把孩子的作業大致分幾類,評價的方式應該沒有千篇一律至少20篇一律肯定是有的,這樣的輔導有意義嘛,我個人猜測,社群老師存在的意義可能主要是盯著我們按時完成課程並續課讓他們完(拿)成(到)任(提)務(成)?
當然,如果真的要選社群輔導,還是推薦選斑馬的老師,畢竟課程上線時間久一些,師資更有保障一點,也可能是我們這次運氣不好,遇見的瓜瓜龍體驗課社群輔導老師的口語發音太一般(我都從老師的英語聽出她北方某省口音了),而斑馬的老師發音則很純正,應該是科班出身。
此外,瓜瓜龍的社群老師輔導還有著讓我不能理解的英語啟蒙理念,老師居然在給孩子的語音評價中包含了單詞、短語,句子的翻譯,節選如下:
"turtle,海龜,
a turtle,一隻海龜,
a big turtle 一隻大海龜,
this is a big turtle 這是一隻大海龜..."
我耐著性子聽到這裡真的想問一句
"納尼?" "納尼?""納尼?"
這段語音的內容在我看來是幼兒英語啟蒙的大忌,所以我沒有播放給哼哼聽。因為
幼兒學英語是不需要翻譯的
他們英語啟蒙時還不算中文優勢的年紀,當然一些6-7歲的孩子可能已經中文優勢啦,這就需要翻譯了,2-4歲的小朋友對於詞和圖形的認知是不需要經過中文翻譯這步的,你一說turtle,他腦海中就可以出現
的圖案。因此,翻譯是多此一舉。
嘰裡呱啦的家長輔導模式跟上面兩個都不同,他的體驗課也有老師督學,教家長怎麼引導孩子學習,並通過拍攝學習視頻打卡的方式在社群互相促進,還會在每天分享英語啟蒙的知識,跟家長探討啟蒙教育的誤區和正確方式方法…
嘰裡呱啦的正課前21天也有老師進行類似的輔導,幫孩子建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但後面就不再有老師輔導了~
那麼,不會陪學的家長怎麼辦?
嘰裡呱啦很貼心的設置了家長課,並不是真的要家長去上課,但是卻很好的指導了家長,關於孩子每次課程的內容大綱,重點單詞的發音規則,以及如何引導孩子發聲的tips。
可以看到,家長課裡從發音到口型,從教具使用到練習冊指導一應俱全,還能隨時隨地查看孩子的學習報告(也就是說老人陪著用app學完,家長也能跟蹤到進度回來帶著孩子複習)...
這算是彌補了沒有社群輔導的短板吧~
(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少了輔導老師的工資,讓我們購課成本大大降低啦)
某些時候,一些線上課程盲目擴張,迅速拓展業務,導致的結果就是可能在師資方面把關不夠嚴格,於是有些輔導老師出現千篇一律的點評,有些老師把課程內容或者社群裡發送過的內容在點評裡又複習一遍,一條語音時長三分鐘以上,我相信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基本都是沒有耐心聽完的,更不用提本來每個家長就人手幾十個工作群家族群朋友群買賣群,這又來個消息轟炸的小孩學習社群,大家真的有耐心翻裡面的消息和資料嗎?如果沒有,那這樣的社群輔導就是一種擺設了。
既然不需要,何必為之付費呢?
最後我要說,除了主線課程,三家都有些拓展資源,斑馬和瓜瓜龍太相似,都是配有跟課程配套的FM和電子繪本;而嘰裡呱啦呢,除了電臺、電子繪本、闖關複習等環節外,還有極其豐富的拓展資源可供使用,優秀的迪士尼課,趣味互動課,小玻課,以及免費的兒歌課繪本課等等...
怎麼說呢?想了解詳情的家長們也可以「點擊原文」看我之前的文章
(這是哼媽截止目前點擊量最高的文章啦)...
家長和孩子一起去體驗一下就知道,免費的課程都做的這麼細膩,何況是主線課呢?只有真的愛孩子的團隊,才能設計出這麼有愛的接地氣的課程,這絕不是一日之功,跟市面上野蠻擴展跟風上馬的app完全兩回事兒...
最後我當然要說,因為哼哼已經學了大半年的呱呱,進步肉眼可見,所以我特別認可和推薦這個課程,但不代表我要一味的捧一踩一,測評的另外兩個課程當然也有他們的優勢所在,只是我選擇把我所知道的嘰裡呱啦的優勢和特色詳盡的嘮叨給了大家。
那麼,花9.9元(0元)體驗一下,獲得一大盒子教具,何樂而不為呢?
9塊9體驗課連結傳送門↓
----
如果覺得這篇萬字「嘮叨」對你有幫助,歡迎你留言、分享、點讚或點擊「在看」,給哼媽一點鼓勵吧~~~
如果你恰好也跟我一樣話癆,也非常歡迎你添加哼媽私人微信號↓跟我交流育兒心得喲~
帶娃路上,我們一起做夥伴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