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閒來沒事,想起了之前做過模組線,正好朋友有求,自己順便也做套自用。
模組線製作教程網上其實也多,但是很少有細節介紹的,這裡大牛我就先做個引路人,整個詳細的介紹帖,把做線過程中的小問題一一說道一遍,這裡先從工具開始介紹
鍍銀線,FF46-2鍍銀高溫線,一方的規格,耐200℃高溫,額定電壓可達600V,電氣性能相當出色,就是比常見的電源線硬一點,不能騷氣的走線。
除了鍍銀線,其他高溫耐壓線也能用,常見的有UL1007、UL3239之類,規格一般AWG18的就行。(AWG是美國線規,指的是導線直徑,並不是線的種類)
得力的DL-L3A壓線鉗,最便宜的那種,由於太難用了這裡不做推薦。入門玩家可以選擇SN-28B或者SN-48B,或者一步到位上世達19011,日本ENGINEER PA-01之類的。
剝線鉗也是之前買的,得力DL2002,馬馬虎虎湊活著用吧,肯定要比剪刀強。
各種膠殼,購買膠殼前要仔細確認,哪些是電源那一側的,哪些是接駁設備的。特別是6PIN和8PIN,兩側的接口規格並不一樣,不能通用。
這個是退針器,避免安裝出錯時線材取不下來。
老媽的裁縫皮尺,鋼捲尺雖然精度更高,但不能任意彎曲,還是用皮尺方便。
測線序和檢查模組線的時候必備之物,萬一接錯線了,那就真的BOOM了。
紙和筆,方便記錄所需線材長度,接口線序。
嗯,還有吉祥物—阿楞。
今天做的模組線是這臺電腦的。先來看下機箱的結構,好確定如何走線。
愛國者風行機箱,中塔結構,兩面均為PVC側透板。
分體式II的結構和先馬的ATX III類似,下置電源,硬碟為主要都集中在光碟機下側。
這次做的模組線主要是圍繞背面這個三個硬碟位,一個2.5寸的硬碟位在主板背面,2個3.5寸硬碟位在光碟機下面。
背面除了硬碟需要接線以外,還有個風扇和燈光的HUB需要連接大4Pin,所以這裡要做兩根線,一根1拖2的sata線,另一根是大4Pin+sata的。
電源位,底部預裝有海綿緩衝墊,可以減少電源風扇轉動帶來的共振。
電源呢則是XFX的XTR550 550W金牌全模組電源。支持風扇停轉的靜音模式(然而我並不用這個模式)
做電源模組線除了線材,壓線鉗之類的工具之外,最關鍵的是要知道自己需要定製的模組線長度,還有電源的線序。So,幹活之前要先量線材長度和測線序。
這個時候可以任意彎曲的皮尺就非常方便了。從電源位開始,然後根據機箱孔位來走線,量好長度,再適當的放5公分做預留,確保萬無一失。
接著就是測線序,用萬能表一個一個去測就好了。其實有便捷方法的,後面會說。
測線序前要短接電源,不然電源不啟動,你什麼都測不了╮(╯_╰)╭。電源的PS ON在4號位,左右兩側都是接地線也就是0點位,所以短接3-4或者4-5都行。
再來就是要裝備兩側的膠殼,記號膠殼背面數字對面的線序。
前面說到測線序有便捷方法,其實很簡單,電源接駁設備那一側的線序是通用的,也就是說,網上百度一下就OK了,這裡XFX很貼心的在說明書裡附帶了線序,好評!不過電源那一側的線序還是得自己動手去測。
電源一側的線序最難測的是主板24Pin對應的線序,主流的是24Pin和28Pin這兩種,我手上的XFX XTR550 正巧是280Pin這種,有四組線需要壓雙線,這個靠萬用表是測不好的,還是得百度上去找參考資料,這裡提供一個老外整理的線序帖子,供大家查閱http://www.overclock.net/t/1420796/repository-of-power-supply-pin-outs#。
前面的準備工作結束之後就開始乾重頭戲了,做線正式開始!!
根據需要剪裁好鍍銀線,然後第一步要做的是剝線,顧名思義,就是得把鍍銀線表面的絕緣層剝離開。這裡剝線也是有講究的。
剝離的線芯不能太長,這樣①卡不嚴實;線芯太短,則②卡不嚴實。剝線的長度應該是絕緣層正好抵在②的位置上,線芯的長度要正好能被②完全包裹住。簡單點說,①是固定線材絕緣層的,②是固定線芯的,③是插入膠殼之後,固定端子的。
噥,線芯只要②那一段長度就夠了。在壓線前,先用手或者工具壓一下①的位置,這樣是為了固定端子,避免壓線的時候端子移動,壓出來的就不理想了。
壓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只能壓到②的位置,③那個小耳朵一定要露出來。
壓好的端子就是這樣的。
插入膠殼也是有講究的,③對應的小耳朵要朝向膠殼卡扣的那一側。
sata和大4Pin有這種刺破膠殼,不需要做端子,直接把線壓進去就OK了,非常省事的。
由於sata和大4Pin口都是一拖多的,所以接口的屁股要選擇不同的後蓋,在線材中間的要選擇短一點的後蓋,方便線材通過;在最後面的要選擇一頭長一點的,完全遮蓋住線材避免外露。
噔噔噔噔,折騰了大半天,終於搞定了。換上鍍銀線是不是瞬間清爽多了呢?!
以上內容來自5X興趣社區,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