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這是描述某個女友的故事。
去年某個時間點,我看完了《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前幾天偶然發現第二季已經結束了,而我卻根本沒有那麼熱衷去追,只能說我是一個不甚熱情的假粉,而且是真正的假粉。
《我的天才女友》劇照
從一開始我對「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失蹤的孩子》的追捧,到現在的對某些觀點和行為的鄙視都是存在的。
《我的天才女友》到底說的是什麼樣的女友呢?從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發展來理解也不難:上個世紀,義大利那不勒斯的兩個女孩長達五十年「塑料姐妹情」,既互相欣賞幫助,同時也互相傷害互相比較,像極了「塑料姐妹花」卻又真的愛護對方。
有一瞬間我感覺莉拉像以前讀過的某本書裡面的人物,某一天在洗衣服的靈感乍現終於想來起來——《安娜.卡列尼娜》。最初代入式喜歡萊農,因為萊農是一個有安靜向上力量的女孩子,後面發現我對她的了解就像我對人的理解一樣膚淺,直到看到莉拉在不斷更新之時,我才發現「人人都有像萊農,卻又渴望成為莉拉」。
下面的評論來自於上個學期看完第三部《離開的,留下的》。
我第一次完全贊同,書看多了腦子會壞掉。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個月前我已經預約了這本書,這本書是這學期圖書館新增的館藏資源。去年(2018年)我看了第二部《新名字的故事》。只有看到這第三本《離開的,留下的》讓我懷疑人生。
女主角之一萊農,大學畢業後出書、結婚、生孩子、帶孩子、一面做家務一面憧憬著寫作和幻想;丈夫沉醉在自己的學術世界無法自拔,很少分擔家務,只想擁有自己的時間。女主最後厭倦了家庭,厭倦了埋在家務中的自己,厭倦了寫不出好作品的自己,尋求過外遇,卻沒有成功,直到遇到了童年時期就愛過的人,明知在彼此有家庭有孩子的情況下還不顧一切地遠走高飛……看到最後的時候,我在想——難道看那麼多書接受過那麼多思想薰陶的萊農依然擺脫不了依附男性而活的命運?
有時候不得不覺得,萊農真的非常自私。說白了是利己主義也會好,功利主義也好,就是個人利益之上。在她身上我第一次覺得讀書多了不是一件好事,像萊農,有思想、有主見,但是她身上永遠有兩面性,並且心胸狹隘,小女人十足,一心往高處爬,結果爬到高處她又做了些什麼?仰仗過丈夫的家族獲得過別人的贊同,出版了小說,但是依然免不了依附男人而活,沒有尼諾又怎麼樣?
相反,女主角之一莉拉卻一直走在萊農前面。活得澄澈如莉拉,敢怒敢言。萊農一直活在莉拉的影響下,暗暗比較,渴望莉拉的友誼,同時也渴望超過莉拉。生活不是一場比較,也不是賽跑。萊農讀書那麼多依然改變不了屈服於男人的命運……如果真的要做一個獨立的女性,那就為自己而活,光明地活著。有時非常鄙夷萊農,不停地揣測別人(這裡的別人主要是莉拉)的想法……我倒是希望將來「莉拉」也出版一部書——以莉拉自己的視角來看待這段五十年的塑料友誼,來解讀萊農。因為現在這部書是萊農在解讀莉拉,很多都是萊農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