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雨聲,讀書聲,人生總在詩意的況味中緩慢生長

2021-01-18 浪子詩書

在所有的時光裡,這個世界總會用其各種形態,給予你對自然萬物的感受。比如四季的更替,比如陽光燦爛,或者驟雨侵襲。在這此種種自然界的變幻中,不知怎麼了,我猶喜雨天。特別是在下雨天讀書,在我的生活中,是一件特別美妙的事。

在雨天最舒適的是躺在床上,聽一聲聲雨滴,從窗簷下滑落。滴答滴答的聲音,和著你呼吸的節奏,慢慢進入一種似想非想的思緒。這時候你的內心,真的很寧靜很平和。這時候你可以自然而然地體悟到秦觀之:「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的詩意纏綿。

也許,這很小資也很布爾喬亞。但可能每個人的生活狀態的形成,都是和他的環境和經歷有關。

我從小在江南小城長大,小橋流水曲幽通巷中,常常領略著雨打窗欞的詩意。如果說,戴望舒的雨巷,是盈溢著丁香花開的芬芳。那麼,這種芬芳,只有在雨天時,漏過半掩的窗戶,送達至你而能感受得到。這時,你最佳的狀態,是斜臥尺床在一卷書香中,去細細地品味人生中,那些詩意盈溢的況味。

下雨天只能讀書,同時提供了一種可能,那就是暫時的逃避。生活很苦逼,一地雞毛的現實,充滿了煩躁無奈和諸多的心緒不寧。在雨天的讀書中,你可以擺脫很多糾結不清的事務。你也可以合著一些詩句做夢,做的夢也是如雨水一樣溫情脈脈。這個氛圍裡,心跳是平和的,心境是安寧的。

而至於人為什麼要讀書?這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從深層次的挖掘,並不是一兩句話可以概括的。因為,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各異,所以,對讀書的根本需求,就各有不同。

從廣義上來說:讀書是一個人來到人世,獲得知識而至成長的渠道。或是人的精神需求。

季羨林老先生曾說過:「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進步,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

而具體到我個人,對於

一是,讀書可以明事理長知識!

人有緣來到這個世界上,人之初時懵懵懂懂,對於了解這個大千世界,好多時候是充滿好奇的。而打開這個世界大門的鑰匙,就是通過讀書。從小學,初中,高中,乃至於大學,課本教材的閱讀,是必須文化知識的積累。而另一種讀書,涉獵各種各樣的好書,卻是修身養性,提高人的品味的階梯。多讀書讀好書,不做白丁,就會成為一個高尚的明事理的人。

第二,讀書可以讓人安靜。

現實生活很無奈。儘是掉落一場雞毛的煩瑣。而喜愛讀書,可以讓人擺脫凡俗煩惱,靜心地到一方安寧的空間,想自己所想,追自己的所夢。

當你打開書頁時,在和書中的人物對話時,你的空間就猶如打開了另一窗,呈現的是另一個世界。這時候你的時光中,真的很安寧。所有糟心的事,就離得很遠!古人云:「寧靜而致遠」大概就是這種境界!

第三,讀書可以讓人的生活愉悅!

每個人在生活中,各有其諸多使自己開心好玩的事。對我來說,「讀書」這一事項,卻是我平生最大的樂趣。

我愛讀書,也許是出身於書香門第之故,血液裡流淌的,大概都是對閱讀偏好的因子。

我父親留給我的書很多,包括自己所購的,現在放在我工作山裡的小屋中,林林總總的約摸有三千多本。

在生活中,書對我的用處很大。吾平生猶喜有三,讀書,寫作,喝酒。有人常常說我是個書呆子,但人云亦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何許是戲言。但卻在讀書的中,獲得了很多生活閒散中的樂趣。

遠的不說,就說我目前蝸居在山裡工作。平時的生活孑然獨身,孤寂的要命,只有書陪伴著我,更多的時候,當夜雨侵窗的時刻,一杯茶一卷書。而沉浸在字裡行間,去和書中的人物共呼吸時,就不會感覺到寂寞侵身,因而,每天的日子就會很快樂!

無須緯言,讀書有時也是一種生活的消遣。打發時間,怡情解憂,消愁解悶中的樂趣,是不讀書的人,難以理解和所能感受得到的。

許多時候的雨天,我都躲在溫暖的被窩裡,手捧一卷書,讀著白居易如許的詩句:「暗蟲唧唧夜綿綿,況是秋陰欲雨天,猶恐愁人暫得睡,聲聲移近臥床前」。舒適的氛圍,窸窸窣窣的雨聲真的很催眠,也很使人淡定。

有首歌叫《時間煮雨》,歌中唱到:「風吹雨成花,時間追不上白馬……。」其含義為時間就像被蒸發的雨水一樣,永遠逝去而無法返回。然而在讀書的過程中,時間卻會變得很緩慢,而充滿回味!

因而言之:風聲,雨聲,讀書聲,人生總在詩意的況味中緩慢生長。

(浪子詩書)典型的江南60後.主業為生活而生活,業餘寫文碼字.現為浙江省散文學會會員,湖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湖州市網絡作家協會會員。創作以散文詩歌見長。幾年來數百篇(首)作品,發表於全國各地報刊和各大文學網站。15年16年18年,各有散文收錄於省市級文選集。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風聲雨聲讀書聲|第十二屆讀書節開幕式
    古人有云「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我們要有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做到事事關心,人人盡力。校第十二屆讀書節即以「風聲雨聲讀書聲」為主題,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以特殊的方式,「宅」家不停讀,防疫有書香,閱讀伴成長,明德助飛揚!       書籍,尤其是那些優美的童書在孩子童年的生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 簡單地相伴,在粗茶淡飯中,品味人生的況味
    《淡淡的家話》14簡單地相伴,在粗茶淡飯中,品味人生的況味話語如路邊的花,零星地搖曳,卻蕩漾成遼闊——肅竹《淡淡的家話》有一些話語,可以拆成碎片,分成若干次去說。有一些話語可以重複很多次,卻也百說不厭。
  • 李商隱最有詩意的一首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同時他詩作裡很多非常優美的詩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會經常引用,例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 夏日到來風雨多,來聽一聽帶有詩人情感的風聲雨聲
    雨聲敲打著玻璃窗,不免感到一絲無聊和空曠。順手拿起一本古代詩集,恰巧看到了詩文中字裡行間的「雨」。很多詩句不只是描寫雨中夏日的景色,其中或悲、或思、或怨、或悔、或愁,總有一種詩人的情緒沉浸在裡頭。就讓我們走進唐詩宋詞,聽一聽帶有詩人情感的風聲雨聲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在我國,清明是一個寄託哀思的日子,人們在這一天掃墓祭奠、緬懷已故的親人。
  • 留得殘荷聽雨聲
    《紅樓夢》四十回中寫,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枯荷無疑是一種殘敗衰颯的形象,偶爾的枯荷之「留」,贏得的卻是詩人的「聽」,而詩人「聽」到的,又只是那悽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有誰能解其中個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詩人的化身,而那「雨聲」也遠不僅是天籟之韻了,或許它還是詩人在羈泊異鄉、孤苦飄零時,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韻呀!
  • 風聲雨聲燒柴聲,聲聲入耳又助眠
    但自然界中的下雨的聲音、海浪拍打巖石的聲音、風吹過樹葉的聲音、燒柴的聲音等都是接近白噪音的存在。 為什麼白噪音可以助眠? 人類的聽覺其實是十分敏感的,空氣中哪怕是細微的能量波動,都會使我們的身體警覺,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對白噪音如此寬容甚至放心呢?
  • 久違的《雨夜驚夢》,羅文的歌聲與窗外的雨聲伴我度過難眠的夜晚
    古往今來的多愁善感者,每每被雨聲點燃內心深藏的濃情。《詩經》中的「風雨如晦」,曹植的「時雨中夜降」,陶淵明的「微雨從東來」,杜甫的「好雨知時節」,李後主的「簾外雨潺潺」,陸遊的「小樓一夜聽春雨」,《紅樓夢》中的「殘漏聲催秋雨急」,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餘秋雨的《夜雨詩意》……多少文人墨客,在雨聲中滿懷情思,落筆成文。
  • 馬華文學作家黃錦樹小說集《烏暗暝》:我們都在雨聲中長大
    一直不理解一些馬華文學作品所滲透出來的潮溼感,直到看見黃錦樹在短篇小說《落雨的小鎮》中寫的這句話:「我們都在雨聲中長大,是以記憶總是潮溼多汁。」《落雨的小鎮》是黃錦樹小說集《烏暗暝》中的第一篇,哥哥尋找離家妹妹的旅途,串起了他們的童年和小鎮的過往,除了依然磅礴的雨聲,大概一切都在變化著。哥哥離開了小鎮,妹妹想方設法也離開了小鎮,或許都以為更好生活在火車駛向的遠方。小鎮青年總想從小鎮出走,對於這樣的衝動和嚮往,我們並不陌生,而此後那鄉愁的縈繞,我們也是同樣熟悉。
  • 安師大附屬肥東實驗學校:誦中華經典 品詩意人生
    安師大附屬肥東實驗學校:誦中華經典 品詩意人生 2020-12-21 12:48:44   來源:安青網
  • 外賣小哥與詩意人生
    13年來刻苦讀詩背詩,能夠在13年後站在央視的舞臺上,來參與這場詩詞的盛宴,怎麼說也是人生中最美的經歷。雷海為1981年出生於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2001年中專畢業後外出打工。20歲的雷海為遇上《俠客行》,也從此翻進詩詞的江湖。後來他經常去書店讀詩、背詩,看完回去默寫,忘了再回去翻。
  • 鄭小冉:課堂的詩意和遠方的蒹葭
    鄭小冉心裡一動:生活需要詩意,如何讓孩子們留意身邊的詩意美,以生生不息的人生態度去面對生活的「苟且」呢?課題有了,就叫《遠遠近近的詩意人生》。 她回家後查了一下,「名列前茅」就是指這種「茅」,古人作戰時,總喜歡拿這種「茅」站在隊伍前面代替旗幟的,而「蘆葦」是生長在水邊的植物。可這「蘆葦」哪兒有呢,總不能去孫犁的白洋澱找吧。後來,她在「相子詩生活」的公眾號裡看到一首詩,《像葦草那樣入夢》,是寫陽新蓮花湖的蘆葦的。她想,什麼時候去蓮花湖看看蘆葦。
  • 人生,自有詩意
    人生怎麼可以沒有詩意?不要說為生活勞累,就放棄追求詩意的美好。實際上,現在的物質生活條件,輕易就越過了老子、陶淵明、李白,甚至三毛,但是,我們生活中的詩意卻早已蕩然無存。有的人一生都在忙忙碌碌,像一輛在高速行駛的汽車,除了加油,就是朝著一個目標疾駛,沒有去看沿途的風景。目標達到了,回過頭來,發現人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老了。
  • 風聲雨聲不及讀書聲 青島九萬餘名初三學生返校複課
    此外,筆記本中還有防控小妙招、心理調節小妙招等,處處體現了學校的良苦用心。「春風十裡,不如校園有你」「所有過往,皆為序章」「久別重逢,從容前行」「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風裡雨裡疫情裡,學校始終在等你」……青島三十七中為同學們精心製作了數十個歡迎牌,老師們人手一個,守候在校門口和體溫檢測口,揮舞著牌子迎接學生們的到來。
  • 寶寶生長發育緩慢的元兇之一,很多家庭沒注意!修正育兒系列!
    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做智慧的麻麻讓寶寶健康成長。 寶媽米粒帶三個月的米粒去醫院做兒童保健,卻被醫生告知小米粒的小腦袋現在還不能立起來,有輕度發育遲緩的跡象。
  • 食有五味人有五情,人生的況味都在這一道菜裡
    01  「如果人生只剩下一天,最後的晚餐你會吃什麼?」  這是我在一本書上讀到的一句話。我也這樣問我自己,答案是:家裡做的糖醋魚。  從小到大,我最愛吃的菜,就是家常糖醋魚。小時候,都是母親做飯。
  • 雨聲蛙聲蟬叫聲,一起欣賞美女詩作《八月》
    雨聲蛙聲蟬叫聲,跟我欣賞《八月》【以下為文章正文】八月文/劉秀麗八月,暑意濃濃,潑灑的筆墨,如火焰般濃烈!八月,柔情似水,溢香的夏荷,如仙子般婀娜!喜歡用文字書寫詩意人生!【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允許,禁止轉載,作者聯繫方式,請站內留言】——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千萬人收聽他收集的雨聲,杭州西湖區專門...
    耳邊的國家級溼地、森林公園上線了     古人有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西湖區通過風聲、雨聲、蛙鳴聲來訴說人間天堂的美,展現良好自然生態,將進一步擴大杭州西湖區各大景區的知名度。隨著喜歡聽自然聲音的人越來越多,《雨聲催眠 大自然的聲音 自然聲音》《清晨大自然白噪音| 好聽 超治癒》《聽蟋蟀聲入睡 聲谷 大自然聲音》等專輯的總播放量突破了8000萬。     此次受邀為西湖區採集自然聲音,聲谷表示「作為一位新杭州人,有幸通過聲音的形式,讓更多人知道杭州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