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人生最美的那一刻定是手捧書本,沐浴書香之時。在細雨和風、春暖花開的四月,南上山街小學於4月10日下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教師讀書盛會,各年級自選書目,組織讀書論壇,在這裡與經典相約、與生命對話、與智者同行,一起遇見書中的美好。
學校邀請到山東教育社編審、原總編輯、中國孔子基金會傳統文化教育分會副會長、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教育部「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齊魯師範學院基地導師陶繼新,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資源部主任、小學語文教研員武先鈴,市中區教科室主任明亮,市中區宣法科董國華,市中區教研室王璐老師,市中區基礎教育科孫景濤老師,以及龍山掛職校長和集團各校區代表們參與此次活動。
第一篇章:教育無痕話幸福
讀書和教師的思維方式、話語系統、生命狀態、幸福指數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老師的一生幸福,從讀書開始。
首先出場的是二年級的老師,他們恰巧選讀的正是陶繼新的著作——《做幸福的教師》,在老師們的言談中將「幸福」定義於手中有事、身上有情、眼中有愛、胸中有夢、心中從容,將幸福的行動解讀為「善為福之根、恆為福之路、智為福之顯、書為福之源、思為福之徑」。老師們把自己的幸福歸結於平凡的真實和不平凡的奮鬥,由此踏上了幸福的教育之旅。
一年級的老師帶來了《重新定義學校》,他們圍繞「為什麼要重新定義學校」以及「怎樣定義?」兩個核心問題展開論述,分析了教育變革的重要性,明確了重新定義學校的做法,即改變觀念,採用中觀的原則,確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目標,選擇適切、包容的課程方案,使學生真正地站在學校的正中央,把教育教學的改革進行到底。
第二篇章:書卷多情遇故知
研讀教育是教師最為重要的學習途徑,可以讓教學永遠充滿活力和豐厚的內涵。但我們不僅是教育工作者,更扮演著生活中的多重的角色,體驗著人生的百態。因此,廣泛的閱讀也可以使我們內心變得細膩溫柔,使老師的閱歷變得鮮活豐厚。
六年級的書友們把《我們仨》帶入會場,將錢鍾書三口之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他們過得平凡而有趣,欣賞對方的優點,教育孩子也頗有方法,這正在於家中有最美的家風,讓其成為具有家國情懷的三個人,也使得每位傾聽者體會到了人間親情的溫馨。
五年級的老師在龍應臺《目送》中感悟,聚焦散文中關於生命、時間、朋友、生活的目送,點點滴滴的話語道出對生命的不舍,對時間的留戀,對朋友的牽掛。
三年級的老師們帶來了《追風箏的人》,他們對「風箏」這一象徵體進行了解讀——不同的時期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義,將「風箏」作為故事的線索,挖掘了其象徵著內心的掙扎、心靈的救贖、最初的美好的豐富內涵。雖然老師們的語言略顯沉重,卻是深入人心,對心靈的最深刻追問。
第三篇章:博古論今溢書香
讀書能夠洗滌心靈、啟迪心智,更能積澱學養,而讀書更離不開讀史,因為歷史可以趨真向善,可以使人寧靜致遠氣質高雅。
千呼萬喚始出來,四年級的老師們古典裝扮閃亮登場,他們以詼諧幽默的形式講述了《蘇東坡傳》,給予蘇東坡無數個了網絡潮詞:大書畫家、資深吃貨、健身達人、養生先驅、時尚先生、古代創客、段子手,這些稱呼使蘇東坡變身當代達人,以全新的視覺展現了他至情至性、豁達瀟灑的一生,讓聽者們情不自已地愛上了大文豪蘇軾。
六個年級以不同的富有創意的形式,在書中暢談了教育理想,抒發了心靈感言,在感動、溫馨和激勵中相遇到書中的美好。
第四篇章:專家引路點明燈
在讀書交流分享過後,老師們又走進專家的視角,用心聆聽專家對此次讀書論壇活動的點評指導。
陶繼新對讀書活動高度評價,感謝書友們將每本書中的精華得以梳理,核心內容得以呈現,形式得以創新表達,使其感到幸福。他說:大家應該讀最好的書。什麼樣的書是最好的呢?那就是世界大師的作品,這些書裡閃爍著智慧的光環,激蕩著我們的心靈,經得起時間的磨練,比如老子、孔子的書籍,讀他們的書,我們的境界得以提升。漸漸地發現自己語言變了、心態變了,各個方面都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陶繼新認為,老師也應該在短暫的時間裡走進大師的作品中,不光讀,還要寫,不斷積累,方能成長。老師的腳跟是站在課堂上的,應該將知識與實踐融合,將生命智慧融入課堂,把學生點亮,才能成為真正的好老師。
武先鈴有感而發,對老師們的讀書表示讚賞。她認為讀書能將精神厚重,帶給人不老的容顏,讀書的人笑顏如花,目光如炬,精神矍鑠,十分好看。書是一間房子,如同契科夫的短篇小說《打賭》的內涵,吳主任也分享了書中的內容,希望老師們能在自己的「房子」裡,安然如初,田園其間,靜心去讀兩種書,一種是「輕鬆的」,一種是「壓得下去很重」的書,達到「我本乘興而去,現已盡興而歸的」理想讀書生活。她相信只有讀書人才能培養讀書人,激勵所有老師繼續讀書。
專家們的精彩點評和指導如一盞盞指明燈,為老師們領路前行。最後,學校為參與此次論壇的老師們頒發榮譽證書,激勵其享受書香浸潤,享受讀書的樂趣。
書香脈脈,成一派正氣,醉心讀書,促學校發展。希望老師們在濃鬱的書香氛圍中不斷「走向書和遠方」,讓高品位的閱讀成為教師永遠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