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01 長江第一灣,它像一根縈繞著山巒的碧綠腰帶 冷杉/攝
小學的自然課,開篇第一句話便是:沒有水,就沒有生命。H2O是組成萬物的大分子,這些微觀的物質在自然界中千變萬化,成為雨雪霜霖和湖泊河流,最終匯集成大海。水的萬千姿態又是孕育美感的來源,人類常常將自己的情感與河流大海聯繫起來。克裡希那穆提說:「生命是無常的、恆變的,它是那麼迅速、深奧,充滿了無比的活力及美。當你安靜地坐在河邊時,你會聽見河水的歌唱——水浪的輕拍聲以及水流經過的聲音?河水永遠有一種流動感,不停地流向更深更遠的地方。」
【尋找水印】第二期網友照片徵集活動結束了,在這些眾多的家鄉水環境照片中,既有環境優美的溼地和溪水,也有或乾涸或汙染的河流。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對水環境的愛與痛交織並行著,而兩者很多時候就走在在彼此的邊緣上。
愛——家鄉的美麗山水
圖02 重慶長江索道。這萬裡長空第一條空中走廊確實不凡,小車挺穩。包必超/攝
圖03 瀘州立石鎮玉龍湖。雖然下著小雨,可是大家都很高興,平靜的湖面在春雨的滋潤下愈發靜謐。黃曉琴/攝
圖04 嘉陵江與長江的交匯處,三峽大壩的修建改變了太多事,是好是壞,要留待後人評說……雷婷/攝
圖05 家鄉位於湖北南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處,四面環山,中間為河流衝積的小平原,自然景觀以丘陵、水稻田為主。池塘就像大地上的一顆顆美麗的明珠,不斷變化的光影、水塘中的美麗荷花、天際飛過的一行白鷺,柳梢自在啼的黃鵬、無一不構成美麗的兒時回憶,只是這樣的美景,已難敵經濟發展,越來越難以見到了!葛增明/攝
圖06 四川省丹稜縣梅灣水庫。五十年代我們的父輩一鋤頭一簸箕地修成的。現在是整個丹稜縣城的飲用水水庫。每年三月漫山遍野的桃花盛開,真正是「其華灼灼」。黃婕/攝
圖07 家鄉的變化那山那水。李翠敏/攝
圖08 家鄉的河名為漣水,在河畔長大的我,記憶裡的童年滿滿的都是她。小時候,爸爸帶我去河裡遊泳,遇到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黃鴨把我當成了媽媽緊緊跟隨;中學的時候,河水一度汙穢難看,當時的自己除了痛心,卻找不到辦法去保護她;大學幾年後再來到家鄉,遇到白鷺飛飛,驚嘆之餘多的是欣喜;現在,清清的漣水依在,兩岸的樓房拔地而起,家鄉的發展太迅速,只願兩岸的人們能心存自然之道,繼續愛著護著她!唐雯珏/攝
圖09 曾經,放水造田、水質惡化、兩度乾涸,異龍湖命運多舛;如今,恢復生態,成為國家溼地公園,異龍湖劫後餘生:山與水相依,水與人相護,沒有喧鬧,沒有浮華,有的只是一份靜謐而明亮的清靈。上善若水,母親湖繼續默默滋養著高原上的一片生靈。楊帆/攝
圖10 夏富村的日落。夏富村同樣位於是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景區的核心地帶,是錦江流域下遊最後一塊山地衝積平原。村落依江而建,水陸交通便利,歷史上曾是錦江下遊的第一商埠。夏富「三宗寶」是黃糖、淮山、沙田柚;夏富「三土產」是酸筍、蘿蔔、紅花藕 ..這些地方特色的鄉土美食,能讓外地人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漁樵飲食文化。(照片拍攝於2014年10月5日)葉舟/攝
圖11 升鍾湖青山綠水蜿蜒秀麗,少年時碧水藍天只可追憶。豪哥張/攝
圖12 家鄉在入藏的初始,溫柔的雨鄉,未完成的石橋橫跨于澄清水流之上。冬末春初的傍晚日光映在粼粼水面,時光就這樣被擁住。袁梅/攝
痛——當身邊的水環境遭受汙染
圖13 曾經清澈的小溪,如今變成了垃圾堆積溝。黃婕/攝
圖14 這條河(新津母親河-南河的一條支流)沒有具體名字,從我記事起它就叫「大溝」。它陪我走過了兒時的春夏秋冬:暑假我們在河裡釣魚 洗澡;寒假枯水期我們捉螃蟹 挖螺螄;而今看這條河儼然是一條小溝渠了,他們說不是它變小了,而是我們長大了!宋曉娟/攝
圖15 城北的河流被各路液體和固體混濁了顏色,居民生活離不開水,卻缺少對水的尊重和愛護。王秦韻/攝
圖16 草原沙化:曾經的草原,現在的荒漠。拍攝於內蒙古西烏旗。希•扎那/攝
圖17 距離我家十多公裡的四川射洪縣仁和鎮,一條都沒有名字的小河穿過場鎮流向涪江,再入長江。河水十多年前還清澈見底。如今場鎮規模越來越大,新房越來越多,河道兩邊的垃圾也越來越多,河水越來越黑。胥輝/攝
圖18 藍天白雲大樹流水人家,很美的畫面,可是清澈的河流成了兒時記憶,如今河流開始變渾濁,河岸沿途隨處可見隨意垃圾傾倒…依蘭/攝
愛與痛的邊緣,水環境背後的故事
圖19 圖中的水,在男子的眼裡。初春水庫的蓄水位低了,露出了沿壁的石階。每一階上的木樁都出了頭,它們原來都是調節水位的。當男子還是少年的時候,他在這水庫周遭抓魚摸蝦釣青蛙,玩得熱了就一個猛子扎進水裡去,像一條花鰱。初春的水庫水位低了,就像歲月褪去青春,顯出了她的素顏。陳紅/攝
圖20 旱區稻田常年蓄水 用於一季:與水利資源充沛地區土地種完小麥或油菜種水稻多季節耕種不一樣;由於水資源緊缺,四川省鹽亭縣龍泉鄉的稻田很難將土地價值最大化,每年只種的一季水稻收割後就完全閒置,除了為來年繼續種植蓄水外,剩下唯一用途就是放養鴨子了。胥輝/攝
圖21 家鄉小河的流水依然清澈,只是擔心越來越小的流量還能堅持多久,會不會最終乾枯。圖片為南充市儀隴縣永樂鎮石騾溝村的小河。徐攀科/攝
天南地北的秘友們參與了本次圖片徵集活動,大家都會收到秘境守護者特製明信片一張,有些網友分享了不止一幅照片和故事,由於篇幅有限沒能一一刊載,望見諒!以下是獲得優秀獎和入圍獎的名單:
優秀獎:葉舟、胥輝(獎品:《中國國家地理自然百科系列:海洋》)
入圍獎:楊帆、希•扎那、陳紅、唐雯珏(獎品:《最後的漂流》)
鳴謝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
源創馬拉松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部
微信號:wonderlandkeeper
合作聯繫微信:fangfangz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