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作品改編的電視劇,除了鍾躍民和李雲龍,還應該有文三的位置

2020-09-14 影視地平線

很多人認識都梁這個作家,估計都是從《亮劍》和《血色浪漫》開始的。的確,這兩部作品以及改編的電視劇給觀眾帶來的震撼是持久的。

前者對於民族危亡之際的戰士們,用最貼近真實生活的方式給呈現了出來,讓觀眾熟悉且親切,而那種濃濃的愛國熱情,在李雲龍那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怒吼中,時刻都在警醒著國人。後者對於鍾躍民那一代北京知青入木三分的刻畫,將動蕩的年代和個人的未來緊密聯繫在一起,他們在成長,其實也在找尋,找尋當下的出路和未來的方向。

所以,觀眾對於這兩部作品的喜愛,全然來自於故事內容裡對價值觀念的傳遞和精神理念的播撒,那裡藏著勇猛和果敢,也藏著熱血和激情。

但在我看來,都梁還有一部被改編成影視劇的作品是不能被忽視的,雖然這部電視劇首播是在地方臺,且因為宣傳力度問題並沒有引起廣泛的重視,但是,卻並不妨礙它成為國產劇裡佼佼者,它就是《狼煙北平》,播出於2009年

11年的時間裡,拍攝電視劇的工具越來越先進,特效也越做越逼真,可是,那些過去老電視劇所擁有的精彩內容和精湛演技,卻已經很難尋覓到蹤跡。江山代有才人出,可是,後繼無人的悲涼也漸漸讓觀眾對於當下電視劇產生了排斥與反感。

《狼煙北平》作為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它其實並沒有真正的主角,而所有人物在時局動蕩中被迫的求生之路,都是一種下意識的選擇。即便國民黨一方的徐金戈和共產黨一方的方景林,他們在堅守各自信仰的同時,對於中國動蕩時局該如何扭轉,以及自我原則該如何堅守,都是在不斷自我摸索中慢慢找尋著方向。

電視劇借用文三這麼個底層人物的視角,窺探著中國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

故事發生地就在當時的北平,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故事的時間跨度將近三十多年,而故事所營造的氛圍,並沒有因為戰亂而刻意選擇壓抑或是陰沉,相反,那是一種生活場景的直白展示,你看到什麼樣劇中就呈現什麼樣

所以,總是給觀眾,尤其是上了年紀的長輩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即便國家面臨著內憂外患,但除了徐金戈和方景林這類擁有信仰的軍人之外,其他的像文三,二順子,白連旗,花貓,肖建彪等這類混跡生活的底層人,似乎無論怎麼改朝換代,他們都能夠像野草那般頑強的生長。

故事開始於對日本笠原商社的監控,這個時間剛好處在盧溝橋事變的前夕,此刻,中日的關係劍拔弩張,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當時的北平就像是一個大染缸,敵我難分且是非不明。

當然,這種時局的動蕩,並沒有深刻影響到像文三這類底層百姓的生活。在他眼裡,能夠吃上飯睡上覺就是最重要的,至於國家大義捨生忘死就是別人的事了。他會同情別人甚至背地裡會唾棄漢奸和日本人,但絕不會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有的人或許會認為文三這種灑脫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但如果結合整部電視劇內容來分析,就會發現,其實,文三這類人,恰恰是原著作者都梁所批判的。

都梁曾這樣分析過文三這類人:

讓拉人力車的文三兒去保家衛國,實在是勉為其難。他們中不少人生活的主要狀態是墮落的。坦率說,這個階層很墮落。一個人被扔到最底層會是什麼狀態?我認為貧困也容易扭曲人的心靈,有時比金錢財富更厲害。人在社會最底層,讓他向上、善良、光明,是勉為其難的。他們好也罷,壞也罷,寫作者不該去人為拔高,我就是反映他們的真實狀態。

都梁的看法和魯迅的看法不謀而合,可魯迅更多的是深刻的批判,而都梁則是在批判中試著接受。當然,接受不代表認同,他只是承認這種現在甚至未來長期存在的中國人的真實狀態。

因此,這部電視劇最主要突出的就是真實,尤其是對於底層人群生活狀態的呈現上,儘量做到不去貶低或是拔高,而是平視

電視劇表面上講的是徐金戈和方景林這兩大派系之間,從共同合作抗日到為了各派利益爭鋒相對,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凸顯出在北平城內所有百姓的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因此,我們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總是能夠輕而易舉的看到自己的影子。

試想一下,真到了民族危亡之際,有幾個是能夠像楊秋萍和羅夢雲這樣捨生忘死的?有幾個能夠像徐金戈和方景林這樣堅守自我原則的?恐怕大多數人會像文三這樣,苟且且自嗨式的活著。

其實,在文三身上存在著兩種精神,一種是如同唐吉坷德式的自我幻想精神,一種是如同阿Q式的自我安慰精神,這兩種精神的存在,雖然能夠取得短暫的生活快感,卻也容易陷入自欺欺人的麻木不仁當中。

這部電視劇我已經看過兩遍了,可是,每一次都會覺得新鮮無比。如果說,第一次看的是徐金戈和方景林的合作和較量,那麼第二次看的就是文三以及他周圍類似群體的生活狀態。

三十多年的風雲變幻,有的人死在了抗日戰爭時期,有的人消失在了解放戰爭時期,見證了滄桑巨變的文三,在多年後依舊能夠在澡堂子裡,和那些如同他一樣白髮蒼蒼的蹬三輪的好友談笑風生。

這更多的不是灑脫,而是感慨,這種中國農民頑強的生存能力,造就了五千年綿延不絕的文化,卻也將那種無法剔除的奴性深埋於民族精神之中。

劇中所有人都像是歷史中的塵埃,被時代洪流裹挾著被迫前進。

徐金戈失去了楊秋萍,方景林失去了羅夢雲,可文三似乎什麼都沒有失去,就連他最後的死都是靜悄悄的,三天後才被人發現。但這類人怎麼也叫人痛恨不起來,因為,回頭看看我們自己的生活,何嘗不是和文三一樣呢?

《狼煙北平》這部電視劇看過的人很少,雖然也是出自都梁的同名小說,但是,卻並沒有《亮劍》和《血色浪漫》那樣備受矚目。不過在我看來,這部電視劇卻是我看過所有同類型作品中最有感觸的。

無論是從演員演技還是故事內容上來說,總比現在的戰爭劇強很多倍。因為,它對於所有人物,即便是配角,也能夠花費心思地進行刻畫,比如沒落貴族白連旗,比如賣白薯的二順子,比如報社記者陸中庸,比如黑幫頭目肖建彪和他的打手花貓,比如天津衛混混孫金髮。

這都是些小人物,可看完後卻能讓你過目不忘,這大概離不開原著作者細緻的刻畫,同時也離不開演員們的生動表演。比如劉佩琦老師飾演的文三,即便有很濃的話劇腔,但一口地道的北京話,加上舉手投足之間那副小人物怯懦的嘴臉,絕對是電影裡最出色的角色。

電視劇最後結束於老年後徐金戈和方景林的談話,此時此刻,似乎暗示著為了新中國努力奮鬥後的殊途同歸。

這裡不能用化幹戈為玉帛來形容他們的關係,因為,徐金戈和方景林從來就沒有把彼此當作敵人,他們是軍人,在摸索中選擇著信仰。不能說誰影響了誰,只能說,大家都在努力地讓生活過的更好,正是有這樣懷揣理想的革命者,才能夠讓文三這樣的底層者有了頑強活下去的環境。

看完全劇,總是會讓我想起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詞,大概也是最適合形容這部劇的吧——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相關焦點

  • 都梁作品改編的電視劇,除了鍾躍民和李雲龍,還應該有文三的位置
    很多人認識都梁這個作家,估計都是從《亮劍》和《血色浪漫》開始的。的確,這兩部作品以及改編的電視劇給觀眾帶來的震撼是持久的。
  • 寫出《血色浪漫》、《亮劍》的都梁是什麼樣的人?
    主要作品:2000年1月,出版個人首部長篇小說《亮劍》;2001年12月,發表電視劇劇本《亮劍》。鍾躍民。他創作的作品類型多樣,但每一部都有獨特的情感寄託,展現了都梁先生的家國情懷。《亮劍》詮釋了國之「軍魂」,《血色浪漫》描述了一代人的青春奮鬥史,《狼煙北平》有著典型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榮寶齋》則算是一部「家族企業」管理學作品,飽含了商業智慧和人生真諦。他筆下的人物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他的每一部作品,總有一個或幾個人物能夠牢牢抓住讀者,比如《亮劍》中的李雲龍、《血色浪漫》中的鐘躍民、《狼煙北平》中的文三兒,以及《榮寶齋》中的莊虎臣、王仁山、張幼林等等。
  • 《亮劍》背後的男人——都梁
    這也反映了我們現在的影視市場在原創劇本方面的薄弱,只注重利益而不尊重作品的質量,要知道《亮劍》的作者當初創作的目的可並不是為了名和利,只是因為和朋友的一個賭約,也是為了自己心裡揮之不去的軍人情懷。他就是都梁,隱藏在亮劍精神背後的男人。都梁是個低調的人,自己寫的作品《亮劍》紅遍大江南北,幾乎人人都知道了李雲龍,卻少有人知道創作者是誰。
  • 《血色浪漫》中的鐘躍民究竟喜歡周曉白嗎?
    都梁老師的幾部作品都翻拍成了電視劇,其中以《亮劍》、《血色浪漫》最為出名。《亮劍》中有許多的經典臺詞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背下來,而《血色浪漫》的劇情以及人物演出深深的吸引了我,因此這部劇我也看了3遍,其中以劉燁飾演的鐘躍民一角非常出色,今天我們來一起聊聊鍾躍民劇中究竟喜歡周曉白嗎?
  • 電視劇《血色浪漫》中的偵察兵戴拳套練習散打是否符合歷史事實?
    《血色浪漫》改編的,它的作者叫都梁。都梁有兩部小說被改編成了電視劇,一部是《亮劍》,一部是《血色浪漫》,有著不錯的收視率。在當時的中國老百姓和軍人還不知道拳擊是怎麼一回事。所以,電視劇《血色浪漫》中的散打也好拳擊也好是不應該存在的。
  • 淺析電視劇《血色浪漫》男主角鍾躍民
    很少看電視,可是很偶然看了這兩部電視劇,進而開始讀作品原著。坦白講,這是兩部讓人感動的作品。
  • 《亮劍》沒敢拍這段,李雲龍金門大敗,九年後毛主席下令炮轟金門
    在得知電視劇改編自都梁的同名小說後看了小說之後才發現,原來電視劇中的故事並不完整。比如李雲龍和楚雲飛這對老對手,他們在1949年後還交過手。第17章的標題為《兵敗金門》,主要講述了李雲龍兵敗金門的故事,而楚雲飛正好也是敵方的一名指揮官。當時,李雲龍師下轄的C團和兄弟師的兩個團,乘臨時徵集的百十條木帆船,頂著風浪和猛烈的炮火分別在金門島的龍口、古寧頭、湖尾鄉突破登陸。但沒想到島上守軍有四萬餘人,人家正以逸待勞張開網等著來軍,李雲龍等人手下的三個團全軍覆沒。
  • 《亮劍》原著精彩片段鑑賞1——李雲龍空口套白狼
    榮獲了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長篇電視劇獎,第26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長篇電視劇一等獎,2007年電視劇風雲榜十佳收視電視劇,2013年青少年推薦100部優秀影視片等獎項。足以證明這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被觀眾普遍認可的優秀作品。 電視劇《亮劍》改編至同名小說,作者都梁。
  • 《亮劍》中不敢拍的劇情:李雲龍和趙剛自殺,只有孔捷活到了最後
    其實到了今日,這部劇已經播出15年了,但裡面的許多戰爭場景仍然讓人印象深刻,我們都知道「亮劍」是根據都梁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拍攝的,其中的某些問題直到現在也有很大的爭議,因此這樣的劇情拍攝出來,有可能就會與前面略顯詼諧搞笑的風格脫節,所以拍攝團隊才決定將原著攔腰折斷,不再拍攝後面的劇情。
  • 結局令人扼腕,李雲龍自盡,田雨獄中受辱
    但若說《亮劍》這部電視劇有沒有「遺憾」?相信很多人,都會提出它的劇情太過短促,只是拍攝到1955年李雲龍等人授銜讓人意猶未盡。那麼《亮劍》為何只拍攝到授銜便啞然而至呢?作為主角李雲龍又有何結局呢?他的妻子、戰友結局又如何呢?
  • 16年後重溫電視劇《血色浪漫》鍾躍民的信念,情感一直在路上
    就買來了小說原著看,書本上和劇情上還是有部分出入的,不過整體差距不大。熱愛他起初是語言上的俏皮活潑,細讀後作者都梁的智慧。他記錄了一個代人的青春,也記載著很多人的夢想,細膩的情感爛漫的夢想勾勒成一幅炫麗的油畫。
  • 孫儷十五部經典電視劇,孫儷的哪部電視劇最好看?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海巖女郎出道的孫儷,星途可以說是相當平坦,大熱作品一部接一部,演技的提升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對於作品的眼光和角色的鑽研不能忽視,你覺得孫儷的電視劇哪部最好看?孫儷電視劇中最讓你眼前一亮的是哪部?
  • 盤點各路北京大院子弟題材的影視作品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些相關的影視作品。 《血色浪漫》:人人都想活成鍾躍民,最後卻都活成了李奎勇 這部2004年問世的電視劇,是根據自都梁小說改編的作品,這部劇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樂道,但儘管它展示的是一群北京人的故事,但是片中的幾位主演大多都說不好太標準的北京話。
  • 看《血色浪漫》、我眼中鍾躍民的愛情
    毫無目的地搜索著…好久以前巨喜歡的的電視劇擱現在竟一點激情都沒了。只是機械地撥著手中的搖控。突然撥到了《雪色浪漫》。還記得曾經熬夜看它看地天昏地暗,喜歡鍾躍民喜歡的一踏糊塗。可今天看來發現喜歡錯了鍾躍民。記得以前一直覺得鍾躍民真愛的是秦嶺但重新看我發現鍾躍民只愛他自己。一徹底的自私。
  • 《亮劍》你不知道的9件事:魏和尚差點「摔死」李雲龍?
    2005年上映的《亮劍》應該算是最優秀的抗戰劇之一了,當年它火爆熒幕,平均收視率達11.42,十年後的重播還能偶爾擠進收視榜前五,這足以說明一部好的作品,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沒有「手撕鬼子」「棉被擋子彈」等雷人的劇情,《亮劍》幕後的故事,卻也跟正劇一樣有趣!
  • 《血色浪漫》裡高玥和鍾躍民 有2種相同的地方 我來告訴你
    看過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高玥是鍾躍民最後認識的女朋友,高玥和鍾躍民最合拍但是你知道高玥第一次出現是在第幾集嗎?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直接打開20集就能看到了。20集我們能看到那是高玥第一次和鍾躍民相識。他們緣分來自一份「煎餅」,高玥在煎餅攤向鍾躍民吐露著苦水鍾躍民用幽默的話語回應著她,然後越聊越投機居然有想把煎餅搞成「煎餅託拉斯」的大膽想法。那個時代做個體生意是需要勇氣的因為那時候的思想不同,覺得個體很不「體面」如果有沒有一顆強大的承受能力是做不來的。但是高玥聽到鍾躍民的想法以後很是認同。
  • 李雲龍是湖北人還是河南人?抑或是安徽人?
    在沒有新電影可看的這段時間,我只能通過愛奇藝等視頻app來觀看之前經典的電視劇或電影。《亮劍》一定是許多熱血青年反覆觀看的電視劇之一,每次看我都能發現一些新鮮的事情或疑問。這次觀看《亮劍》我產生的疑問就是李雲龍這樣一個性格鮮明的傢伙是哪裡人?畢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 電視劇《亮劍》已經播出很多年了為什麼火爆程度還是不減當年
    《亮劍》這部劇是2005年播出的一部抗戰電視劇,它的劇情緊湊,生動地演繹了當時抗戰時期的艱苦困難。它的服裝、的電視劇不顧歷史、違背基本事實讓觀眾只覺得天雷滾滾不忍直視這部劇雖然是改編自都梁的同名小說,但是電視劇中的細節還是能夠體現出當時的歷史事實,或者劇中有根據史實改編的,例如李雲龍消滅日軍戰地觀摩團情節,就是來源於真實歷史王進山將軍殲滅日軍戰地觀摩團,經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