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
誰的臉被英國記者稱為人類進化的終極?
誰是唯一不用搜查就可以直接見希特勒的?
誰的片酬僅次於卓別林?
誰在人生巔峰時離去?
好萊塢特別獎又為誰而設?
誰拒絕白宮邀請?
對,是葛麗泰·嘉寶,美豔而又神秘的默片女皇。
「我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迷茫,失落而孤獨。我笨拙、害羞、緊張、恐懼。這就是為什麼我在自己身邊築了一道壓抑的牆,並永遠住在那道牆後面。」
葛麗泰.嘉寶
葛麗泰·嘉寶,原名葛麗泰·洛維薩·格斯塔夫森,於1905年出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
父親卡爾•古斯塔夫長得極其俊秀,是清潔工。母親安娜•洛維莎是農場廚娘,非常重男輕女。
家裡環境特別的糟糕,沒有供暖,即使是嚴寒時期,也只能洗冷水澡。
或許,這還不是摧殘嘉寶的主要原因,她的人生,最終敗給了童年所受的「無情」。
生於這樣的家庭,嘉寶是害羞、敏感而又堅毅的。她不善於交際,常常獨自一個人躲在角落裡思索問題。
這或許成了她後來「避世」的根結所在。
嘉寶13歲那年,漫長的暑假結束時,西班牙流感嚴重,父親卡爾患了嚴重的腎炎病倒在床。
為此,嘉寶不得不離開學校,在家照顧父親。
因為無錢就醫,父親的病拖了再拖,最後病逝家中。
那年,嘉寶才14歲。
在這一過程中,醫院的冰冷,醫生的冷漠,周遭人的冷眼旁觀,年少的嘉寶就像敏感的體表一樣,感知纖毫。
嘗盡了人間冷暖後,嘉寶清晰地認識到,錢是生活之本。
父親離去後,重男輕女的母親並沒有讓嘉寶返回學校,無奈,她只能出去賺錢。
她去百貨公司打工,進了商場女帽部。因為年輕貌美,商場就讓她做了帽子模特,並為她製作了兩個簡陋的商業廣告短片。
就此,年輕的葛麗泰找到了另一條生存之路,當明星。
後來,她又在滑稽表演團當沐浴美女,穿上奇裝異服表演滑稽可笑的動作,還多次當模特。
嘉寶拼命掙扎的同時,也在那一息喘息間尋找機會,創造夢想。
她抓住大大小小的機會,到處參加試鏡。並她靠自己賺的錢,重新進入演藝學校就讀,並接了一些電影的小角色,雖然沒有任何表演經驗,但演出效果都出乎意料的好。
人生就是這樣,你認真踏出的每一步,都在為後面的道路拓平坎坷。
嘉寶的人生拐點,應該是一個男人,而她人生的終點,也是這個男人。
他就是莫裡茲·斯蒂勒,瑞典國寶級導演。
這個男人,成就了嘉寶,也描繪了嘉寶人生孤苦的悲涼底色。
兩人初次見面時,斯蒂勒已經聲名在外,而嘉寶還如一顆沒被雕刻的玉般。前者不太喜歡表演痕跡太重的演員,所以,他透過嘉寶的青澀、懵懂注意到她潛在的天賦。
斯蒂勒給了她」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這個名字,同時帶她去看牙醫,矯正了歪斜的大門牙。
他,還帶她去最好的餐廳,拿起刀叉,幫她切好水果、牛排。
也是他,教會了嘉寶擺脫了粗俗的言談舉止,蛻變成優雅的白天鵝。
當然,也是他帶她進入好萊塢。
在去美國前,斯蒂勒對嘉寶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培訓後。隨後,在他的引薦之下,嘉寶爭取到了參演《激流》的機會,這部默片讓她在好萊塢之路一炮打響。
一個複雜的人物,清純中夾雜著冷豔,孤寂中又帶著張揚,在她不動聲色的演繹中,活靈活現。
緊接著,她在斯提勒親自指導的《尤物》中驚豔的表演,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她紅了,不再是那個貧民窟裡懷揣不安的小女孩,而是一顆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片約接踵而至。
《茶花女》、《安娜·卡娜尼娜》、《瑞典女王》……她演活裡裡面的人物,可以不誇張的說,不是這些電影成就了她,而是她成就了這些電影。
可是,再多的鮮花與掌聲,都驅趕不走她童年裡炮烙下的不安與孤寂。
即使她的眼神裡不再怯怯不安,即使她已是風華絕代。
這所有的根源,都是因為嵌入靈魂的「窮」。
因為「窮」,她一次次要求加片酬,不答應,堅決不拍。
因為「窮」,她不敢正視自己的內心,錯過了人生唯一的真愛。
當嘉寶成為好萊塢大導演爭搶的對象時,斯蒂勒卻要離開好萊塢,遠離美國:「你願意和我一起走嗎?」
嘉寶拒絕了,她窮怕了,對於環境改變所帶來的未知旅途,她不敢冒險。
斯蒂勒沒有告別便離開了,同時帶走了嘉寶的心。
從此,嘉寶心如槁木。
都說,一段戀情留下的傷疤,需要另一段情感來治癒。
但,在嘉寶這,似乎行不通,即使對方是吉爾伯特,他風流、浪漫、囂張、狂狷、霸道。
兩人相識相戀於電影《肉與魔》。在影片中,他們作為情侶,有太多的「肢體」摩擦,擁抱親吻……再加上作為眾多少女的男神,極具浪漫的吉爾伯特對嘉寶展開了瘋狂的追求。
於是,影片沒拍完,嘉寶便「投降」了。
不清楚是內斂寡言的嘉寶,被狂熱的吉爾伯特所「點燃」,還是嘉寶刻意逃避內心。
總之,不管是在電影裡,還是在現實中,他人都嗅到了他倆甜蜜的味兒。
畢竟,除了斯蒂勒,這是嘉寶唯一承認的戀情。
畢竟,兩人戀愛不久,吉爾伯特便向嘉寶求婚。
第一次,嘉寶拒絕,第二次,她迴避,第三次,吉爾伯特假意帶她到友人婚禮上,在眾人和神父面前單膝跪地:「嘉寶,嫁給我吧,我會愛你一輩子。」
男方預想中的感動的情景沒有發生,嘉寶勃然大怒:「我感覺自己會單身一輩子。」
是的,她感覺自己被騙了,一切不在自己預料之中,她厭惡這種感覺。於是,眾目睽睽下,她憤然離去。
這段戀情就此「夭折」。
或許,正是吉爾伯特的「逼婚」,讓嘉寶認清了自己的內心,那個離自己而去的男人,已經深埋於心底。
畢竟,往往太刻意忘卻的事情,反而記得更清楚,這就是有名的「白熊效應」。
往往人被逼到「角落」時,才能認清自己。
有人看不過去,問她:「你有認真愛過一個人嗎?」
嘉寶坦言:「假如我愛過什麼人的話,那就是斯提勒。」
就在這時,她最不願聽到的噩耗來了:45歲的斯蒂勒病逝於家中。
據說,他臨死前,手裡還握著一張嘉寶的照片。
那一刻,她的心也隨著死去。
米高梅大廈仿佛褪去了往日的五光十色,好萊塢也失去了該有的重量,就連那賴以生存的金錢也沒了意義。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像電影落幕般,變得黯淡無光。
36歲,嘉寶息影了。
就像最初步入好萊塢時嘉寶所說:「找一個好人家,在他們家中租一間房子住下,房租最好不要太貴。」
她將自己包裹起來,住在紐約公寓裡,一個人散步,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在送走光陰時,不斷回憶過往。
只是,一個人的50年裡,她是否只靠記憶裡的場景而活,唯有她清楚。
1990年4月15日,85歲的嘉寶,因肺炎在曼哈頓醫院與世長辭。
這個光鮮亮麗、紙醉金迷的世界,最終都沒有滿足嘉寶簡單的訴求。
從始至終,她都是孤獨的、寂寞的、不安的。她所有的神秘莫測,只不過是她逃避現實的方式罷了。
只是,留在人世間最後那一刻,在最後一口氣吐出來,眼睛閉上那一刻,她是否見到了她夢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