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4句話,功德無量!

2020-12-23 明月天心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菩薩紀念日,寺院裡都會舉行法會或者佛事,寺院裡也總是香火鼎盛、信眾不斷,人們都在很認真虔誠地燒香禮佛做供養,許多人也會在禮拜的同時在佛前敬香許願,希望佛菩薩能慈悲加持、消災解難、諸事順遂。其實,「萬般皆苦,只可自渡」,我們拜佛不是拜自己的欲望,不是功利主義的求佛,發心不真誠,做再多供養也是徒勞。「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內心的清淨恭敬才是對三寶的最好供養。

佛菩薩不會因為你供養得又多又好,而對你有偏愛,也不會因為你沒有做供養而降罪於你。一切供養皆是自己的發心,若自心清淨,再做供養,自然是增上功德。若心地不淨,再多供養,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良善之人,縱使不做供養,佛菩薩也自歡喜。我們拜佛拜的是自己的清淨心,是發心懺悔,是修正自己的念頭,是發願向佛菩薩學習,斷煩惱、離苦海。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4句話,功德無量!

一、眾生無邊誓願度

其實,佛教裡並不提倡人「許願」,因為人許願多數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私心利益,成就的是人的私慾和更多的欲望,這並不是佛教所提倡的利他無我的大慈悲心。佛教倡導人發願,發心利益他人,自覺覺他、自渡渡人、自利利他,利益他人的同時,把自己的心量、福報越修越大,這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福德。

就如佛門裡常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種大慈悲心,心懷慈悲,則處處「佛光普照」。我們看佛教裡諸佛菩薩都是無量慈悲心的聖者。觀世音菩薩本可以成就佛果,但為了便於度化眾生、救苦救難而選擇倒駕慈航;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時,就發下四十八大願,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接引眾生離苦得樂,等等。菩薩心裡總是想著他人,所以是菩薩;凡夫永遠只想著自己,所以是凡夫。

二、法門無量誓願學

「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告訴我們要珍惜這無常法身慧命精進修行,早證菩提。「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人生有了智慧,才能覺悟、離苦、解脫。沒有智慧,只會是煩惱人生、苦海無邊。

「佛法難聞,人身難得」,如《開經偈》所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娑婆世界眾苦充滿,還不趕快精進念佛修行,遠離諸苦。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水少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三、煩惱無盡誓願斷

人生之所以痛苦,源於欲望太多、執念太深,求不得、放不下,心中掛礙太多、我執太重。我們到寺院裡拜佛,會發現寺院的門檻特別高,這就是在告訴大眾既人佛門,就要把世間名利慾望煩惱放下,一心念佛,但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帶著煩惱心禮佛,一邊念佛號,一邊心頭又妄想雜念不斷,如此這般: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心經》裡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當我們能夠觀一切法空相,不生執著,不生貪念,內心自在無掛礙,才是真正的自我救度。《金剛經》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放過自己,別和自己較勁,是最大的放生。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

佛門裡常說一句話: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成就如佛陀一樣的無上正等正覺,究竟脫離三界、不住輪迴。既然發心修行,就一定要朝著目標去努力,「阿羅漢」、「菩薩」和「佛」果位都是非常殊勝的,若能修成圓滿佛果,更是無上功德福田。希望大眾聽聞正法、覺悟人生,成就無上菩提。

以上這4句話,其實就是佛教裡說的修行菩薩道所發的「四弘誓願」,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利益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感恩閱讀與分享,祝大眾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拜佛求籤」時,嘴裡默念這2句話,往往更有「上上籤」
    導語為什麼有一些人去拜佛燒香?求籤的時候很容易抽到上籤,而有一些人拜佛卻沒有辦法感應到佛菩薩呢?其實這就與我們求求籤拜佛時,嘴裡默念的話有關係,如果我們拜佛求籤的時候,嘴裡默念這兩句話,就比較容易感應到佛菩薩得到上上籤。
  • 拜觀音菩薩時,心中默念三句話,福報無量!
    正所謂「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自佛教傳入中國,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悲憫精神和美名就深深刻入百姓心中,成為人們心中的敬仰。我們最常見到的觀音菩薩造像往往是菩薩一手持淨瓶,一手持楊枝播灑甘露,象徵播灑清涼於人世間,解救眾生脫離危難。
  • 燒香拜佛時需要注意什麼?記住4點佛教常識就好,不懂得了解一下
    中國是一個受佛教影響的國家,佛教在國內的歷史已經有上千年了,很多人可能都以為佛教就是中國的本土宗教,但其實並不是。不過在國內絕大多數的人們都是信奉佛教的,因此國內的寺廟才會有這麼多的遊客來上香拜佛。其實去到寺廟旅遊很多人就是奔著上香拜佛,祈願去的,不過燒香拜佛時也是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的。比如以下的這4點佛教常識,第一點:走側門。去過寺廟的小夥伴就知道,一般正殿都是有三個門的 ,都是正門以及旁邊的兩個小門,其中這兩個小門還是對稱的,大小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去上香拜佛最好是走小門,也就是側門。
  • 去寺廟燒香拜佛,默念三個拜佛原則,好運隨之而來
    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燒香禮佛,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越來越流行。許多人去寺廟燒香拜佛都會遞上自己的供奉,在佛前嘮叨幾句,向佛菩薩禱告自己的願望。然而很多時候人們不了解,其實拜佛也是有講究有學問的。如果在拜佛時犯下原則性的錯誤,那麼自己許再多願,供再多香油錢,那也於事無補,是得不到佛菩薩回應的。
  • 佛說,拜佛時,默念這3句簡單的「佛語」,往往能心想事成
    導語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人們去寺廟燒香拜佛,越多越多人會將拜佛視為一種成功的捷徑。尤其是當生活不如意或者遇到困難時,便會去寺廟燒個香、拜個佛。有些人甚至相信在佛前磕的頭越多、燒的香越多或者去寺廟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實現自己的目標。
  • 去寺廟燒香拜佛,需記住這4個規矩,看看你做對了幾個?
    佛教作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在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發展歷史,有著許多香火鼎盛的寺廟。信奉佛教的人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前往寺廟當中祈福,而若是遇到了一些節日或者重大事件發生時,寺廟當中更是會擠滿了人。不過,很多人在敬香時,都不是很注意,甚至是覺得點一根香就可以了,但其實在此過程當中包含著很大的學問,也有很多的規矩。一、穿衣打扮前去燒香時所穿著的衣服應該簡約而端莊,切不可花裡胡哨,更不能夠為了圖涼快穿著吊帶、熱褲以及拖鞋。且在出門之前,還應該沐浴一番,這象徵著洗盡世間凡塵。如果這樣做了,前去燒香拜佛也更顯誠意。
  • 佛教:這4類人不用燒香拜佛,佛緣卻很深,其中有沒有你?
    佛教從東漢就傳入中原,之後和中華文化融合創新,形成了今天被人接受的佛學思想。不過對於佛學,有人不太能明白,認為佛教徒是愚痴,信自己不是更好?這些人很難聽得進佛法,還會有牴觸的念頭,甚至還詆毀三寶。但有些人不需要多指點,他們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對三寶很是虔誠。
  • 佛教:拜「觀世音菩薩」,心中默念這2個字,福德無量!
    在大眾的心中,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象徵,眾生凡逢苦難,一心稱念觀音名號,便可得到救渡、離苦得樂。其實,觀音菩薩在過去世中已然修得佛果,法號「正法明如來」,後因不忍眾生疾苦,選擇倒駕慈航,降格為菩薩,普度眾生。許多人到寺院就喜歡拜觀音菩薩,也總是在菩薩像前誠心許願,希望菩薩大發慈悲,保佑自己怎樣怎樣。
  • 去寺廟燒香拜佛,一定要燒這五炷香,功德無量!
    去寺廟燒香拜佛,到底應該如何燒香?我們看一看六祖慧能是如何開示的。很多人去寺廟燒香拜佛,並沒有真正理解燒香的用意,也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去燒香,其實燒香拜佛最重要的,是看你有沒有燒這五炷香。這五炷香不需要花錢去燒,但燒香的效果卻是你花再多的錢也不及的。
  • 拜佛時只要做到這三點,功德無量,看看你知道嗎
    2020年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不容易的,疫情還沒有消退,全國各地的洪澇頻發,網上報導很多人都選擇去寺院燒香祈福,祈願可以國泰民安,但是很多人燒香拜佛的時候並不知道有什麼需要注意的,所以也導致了燒香磕頭的方式各種各樣,今天跟大家說一下拜佛時只要做到這三點,功德無量。
  • 佛教:拜佛為什麼要燒三炷香?別再迷惑了!
    燒香拜佛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所謂功德皆在自己的心裡,而非外在。佛菩薩從來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佛菩薩慈悲對待一切眾生,無二無分別,不會因為誰多燒香,誰沒燒香而偏袒誰或開罪於誰。我們要明白的是,佛教不是「交易」,不要以世俗的眼光拜佛,佛菩薩不缺你的那炷香,我們也不要妄想著頭香、高香就有什麼靈驗之處。凡是信佛走向功利和迷信,都是愚痴,不是正信。
  • 去寺廟燒香拜佛有時間要求嗎,有什麼忌諱?
    燒香時間一般為初一、十五或者菩薩生日時,燒香完忌諱將未用完的香燭帶回家,燒香只能燒單數或一把。佛教十分重視燒香禮佛,燒香拜佛就是表達對佛的尊敬、感激,是民間普遍的信仰習俗。按照佛經上所說,香為信心之使,凡夫俗子與佛隔越,故須燒香遍請八方諸佛菩薩前來接受供奉。東晉以後,就有行香習俗,即燃香薰手或將香末撒在經行之處。東晉道安制定的僧尼規範裡就有行香之法。善男信女禮拜時須五體投地,頂禮膜拜。五體投地,即兩肘、兩膝和頭都要著地。先立正合掌,右手褰衣,屈兩膝,以手承足,然後頂禮。頂禮,即用頭頂尊者之足。
  • 抬頭三尺有神明,燒香拜佛的講究和忌諱
    而燒香拜佛進門也是有忌諱的,不是和尚尼姑最好不要走中間那道門,中間那道門被稱為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而兩旁的們可供香客們進出,進門需要注意,女邁右腳。男邁左腳。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這是對佛的不敬。進顛直接跨過就是。3、拜佛禮儀:前來拜佛的人心要虔誠,手要乾淨,因為手要作揖,要拿香所以要乾淨。前來拜佛在殿內說話要注意,勿議論,勿喧譁。不要對任何佛像指指點點。
  • 旅途中偶遇寺廟,千萬不要隨意燒香拜佛,這些佛教禁忌你懂嗎?
    佛教起源於2500多年前的印度和尼泊爾,漢明年間,佛教傳入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它有19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祖庭」和「石源」,三國時期,由於戰亂和百姓流離失所,佛教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因此,全國各地修建了越來越多的寺廟,你在旅途中可能會遇到寺廟,但不要隨意燒香拜佛
  •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三種行為,對「佛菩薩」不敬!
    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一定要注意,這三種行為,會對佛菩薩不敬。去寺廟燒香拜佛時,禁忌太多,經常有人說,去寺廟拜佛時,不能拍照、女性生理期不能拜佛、燒香時不能右手上香,這些行為都會對佛菩薩不恭敬。其實很多禁忌,並不是佛教的禁忌,在佛教當中,並沒有那麼多的禁忌,你去寺廟燒多少高香,並不是佛菩薩保佑你的原因。
  • 燒香拜佛時,是先燒香還是先拜佛?來看看修佛人怎麼說
    所以燒香拜佛就是這個道理,先燒香後拜佛體現出對佛祖的尊敬。我們得先燒香讓佛知道我們來了,再繼續拜佛,才可以拜佛祈禱。燒香拜佛也是對佛祖的尊敬,有些虔誠的信徒甚至每天都會做,所以如此頻繁地做,我們一定不能弄錯了順序。
  • 拜佛燒香,為什麼只上3根?正確上香方式,很有講究,少有人知!
    拜佛燒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相傳在上古神農時期,就已經有採集植物焚燒以達到驅邪避諱的目的。到如今,拜佛燒香更成為民間最繁盛的活動之一。每臨大事,或路過寺廟道觀,尋常人都會進香禮佛,以祈求佛祖庇護。尤其是新年之時正月初一,很多地方都有燒香祈求來年順遂的習俗。
  • 燒香拜佛時,這五大禁忌要知道,有錢人都避開了,一定要注意!
    在現代社會,儘管佛教不像以前那樣繁榮,但仍有一些佛教徒信奉宗教,來佛教寺院燒香、拜佛的情況也很多。燒香拜佛的時候有五個禁忌,有錢人避開了那個,難怪他們變得越來越富有。其次,燒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握香的姿勢。通常我們必須用左手握香。
  • 去寺廟燒香拜佛時,這些「願」還是不要許了,說了菩薩也不會答應
    自古就有很多人喜歡燒香拜佛。它也是人們對自己某種願望的渴望,一種內心願望的表達。從菩薩的角度來看,燒香拜佛時,這句話最好不要說。佛教和菩薩無我無眾生,所以菩薩不喜歡他們。從世俗的角度來看,說出這句話並非佛所喜愛,說出來對自己也沒什麼用處。
  • 佛教:燒香拜佛的時候,三種忌諱的願望不要去許,切記切記
    不管是學佛人還是旅遊的人,當我們來到佛教的寺廟裡面時。我們避免不了要去給佛祖上一炷香。有的人是因為信佛而去燒香,有的人是燒香是為了臨時抱佛腳,也有的人是為了還願等等。由於燒香的人絡繹不絕,也讓一些動了歪心思的人做起了噱頭的生意,比如燒頭香,燒高香等等覺得佔了優勢的燒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