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假期延長、十道九空、正當大家面對當前嚴峻的防控形勢時,「錦簡聯盟」託管學校成都市錦江實驗學校會同成都市錦江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用炙熱的心為五星九義校帶來溫暖與幫扶。
發求助 幫協調 急速增援
2月20日,成都市錦江實驗學校克服重重困難從學校有限的疫情防控物資裡勻出一部分捐贈給託管校五星九義校。而這一行動僅僅是因為疫情防控之初託管學校胡君校長向領辦學校晁寧校長反映抗疫物資緊缺,請求給予支援。
隔離不隔愛,錦江實驗學校在抗疫物資全面緊缺的情況下,傾力多渠道想辦法在還未備齊本校抗疫物資的同時,努力為託管學校籌得醫用口罩100個、體溫槍2支,為對方暫解燃眉之急,讓五星九義校師生安全多一份保障。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五星九義校收到的是一批批物資,心裡感受到的領辦校的一份愛心,更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匯聚成冬日裡的滾滾暖流,必將驅散瘟疫、迎來春暖花開。
借巧力 享資源 線上聯盟
新冠肺炎疫情阻礙了孩子們上學的腳步,全國各地「線上教育」陸續開啟,一場對「網際網路+」教育應用的真正考驗隨之而來。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面對家長和學生的學習期待,如何在短時間內掌握並應用「網際網路+」教學?如何增加線上教學的趣味性?如何吸引學生有效進行線上學習?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面對一系列線上教學的困惑與問題,五星九義校在得知錦江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正在進行延期開學線上學科教研主題系列活動的消息後,向研究院發出了求助。研究院蔣曉明院長第一時間回應支持幫扶學校,並發動研究院的中小學各學科教研員加入到此次幫扶活動中,為五星九義校乃至平泉學區共同發展提供支撐和服務。短短2天時間內,在平泉學區督導組的統籌協調支持下,學區共1所小學、1所初中、7所九義校共計13門學科,約120名教師分別加入到錦江各學科教研工作群,通過以點帶面連成片,使成都市錦江區優質教育資源和先進教學理念輻射到簡陽更多鄉村學校。
在延期開學這段時間的線上教研活動中,成都市錦江區各學科教研群圍繞「在線下載,免費學習;學案引領,全面輔導;線上答疑,互動溝通;適當練習,鞏固效果;跟蹤情況,動態調整。」等方面展開經驗交流、資源共享等教學研討工作,使平泉學區各學校也能通過「錦簡聯盟」託管的五星九義校的平臺搭建和錦江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輻射獲得優質教育資源,並搭建起兩地長期的學習與交流平臺。
集智慧 共協作 探索「網際網路+學堂」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在平泉學區的引領下,在「錦簡聯盟」的幫扶下,五星九義校的全體教師利用「隔空教研」的新方式全員參與,集思共進,逐漸形成了適合五星師生的「網際網路+學堂」的教學模型。
一是線上集體研討共建線上課堂。
關注學情、因地制宜,共研學習方式。抗「疫」形勢下,線上教學模式對傳統課堂教學發起了挑戰。結合錦江實驗學校大部分學生家庭電子設備資源缺乏的實際情況,採取以「學習任務清單」為主做教學預案設計,堅持學科教師線上指導幫助與學生居家自主(複習、預習)學習相結合,利用微信、QQ在線指導學生進行前置性閱讀、預習及實踐性學習活動,學後反饋評價的同時更有師生、生生間的趣味分享。
分段設計,創新模式,共研課程內容。根據學段實際與學生特點,教研組多次備課研討,結合小學與初中課程設置,安排小學「4+N+1」模式,初中七至九年級「5/6/9+N+1」模式,小學低年級注重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年級注重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進行自主預習。每天不超過五課時,課程設置重在開啟學科教學讀與議、說與練的學習方法指導、在線答疑解惑,開設「N」類包括美育(美術、音樂)、勞動實踐等發展學生興趣特色的特色自主課程,同時圍繞疫情防控知識、學生家國情懷、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等德育內容,每周開設一節主題微班會的全學段公共課程,為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提供生動的實踐平臺。
二是共創網際網路學堂師生共成長。
學科骨幹引領,落實精細研磨。以教導處帶領教研組、學科組、學段部、班主任團隊進行線上研討:從小著眼,研課堂、磨技巧,合理分工,減負增效。教導處把握課程設置、教學時間,語文教學從古詩文、小閱讀、習字進行學的設計;趣味數學從思維、推理進行練的設計;藝體特色從練、演、繪、唱的創意設計等,落實學生在線推送練習的反饋評價。學校藝體組和德育處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推送「防疫心理教育」和「美育課程」。
凝聚班級力量,學科聯動促學。每日班主任牽頭統籌協調,各學科教師聯動分工,在關注班級整體學生的同時,特別關注不同梯度學生的學習障礙、疑難點、易錯處,並適時進行點撥指導。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時推送優秀「作業」、體鍛才藝等分享作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友好、關愛盡顯在線溫暖之中。
行政蹲點指導,保障適切有序。網際網路+學堂,對於師生都是一種探索與創新的學習方式。為了全面了解與掌握線上教學的實效性,校級幹部和行政幹部分小學部、中學部進班進群線上督導,針對每日學習任務清單發布、線上教學答疑指導、家長學生學習反饋、教師評價激勵等方面儘可能做到全面監督,及時向教導處反饋意見建議,幫助教師查找問題,對症下藥,相互學習借鑑,保證在線教育的效果,提高教師線上教學能力。
經過這次疫情,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這一堂關於生命和付出的課程讓大家懂得了珍惜美好、懂得了愛與奉獻,也讓大家感受到祖國的強大。(作者:李梅)
[責任編輯:秦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