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海律協 上海律協
來源:上海律協(本文系作者投稿)
作者:朱樹英 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
·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分享交流各自觀點 ·
·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上海市律師協會立場·
編者按
2019年9月,上海律協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首屆上海律師行業履行社會責任主題宣傳活動,經評審,最終產生10位「上海律師行業公益之星」、20家「上海律師行業履行社會責任先進集體」、10個「上海律師行業履行社會責任典型案例」,並於2020年1月2日舉行的「紀念律師制度恢復重建40周年大會」上對獲獎集體與個人進行表彰。上海律協陸續推送10位上海律師行業公益之星的個人事跡,展現上海律師的大愛無疆。
朱樹英,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主任,1949年5月出生於上海,本科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從建築行業成長為一名專業律師,在成為國內建設領域專業律師代表的同時,積極參與建築行業的立法工作,尤以制定國內工程合同示範文本的功績最為顯著。
在律師制度恢復40周年之際,我收穫了上海律協頒發的「上海律師行業公益之星」,這對我來說很有意義。律師制度恢復到現在,社會上大多老百姓,對律師的認知不準確也不全面,甚至是有誤解的,認為律師做事就是為了賺錢。其實不然,這不是律師行業的基本情況。我做律師至今有28年了,在這28年當中,我還真是做了很多不賺錢、沒有錢的工作。這個獎項是表彰律師在公益方面所做的工作,同時也反映律師行業的一個本質特點:法律服務是一門崇高而神聖的職業,律師不僅要出色地完成委託事項,更要履行社會責任、主張正義。
一、從建築行業中走來,始終「忠誠於建築業」
我出生在中國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16歲起就進入上海建工八建公司,先後做過木工、企業專職教師、工會幹事、總經理秘書、企業法律顧問室主任等工作,將生命中的二十八度春秋沉浸在建築行業。建築行業的經歷,使我具備不畏艱難、勤奮好學的品質,既熟悉行業又熟悉法律的優勢,使我對專業法律服務的探索有了奮飛的翅膀。1992年4月,上海城市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委員會籌劃組建一家為城市建設提供法律服務的專業律師事務所,我負責組建工作,開始了自己的專職律師之路。
建所之初,我便確立了八字辦所方針:「超前、務實、至誠、優質」。28年來,建緯所以建築房地產為專業,不斷深化和拓展法律服務領域和地域,走出了一條以專業化為前提的品牌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之路。作為建築行業培養出的專業律師,我始終存有「忠誠於建築業」的信念,認為專業律師有促進行業發展、用專業回饋建築行業的責任和使命。
二、踐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立法、制定示範文本工作,健全行業法制建設,保障建築業改革升級
隨著我國建築產業轉型升級,面臨著相關法律不完善的現狀,正需要通過立法完善各項配套的法律法規來促進和保障產業升級。我曾多次參與我國《建築法》《招標投標法》《建設工程招投標暫行規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立法討論、修訂工作和住建部《建築市場條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條例》《建設工程質量保證金暫行規定》《監理條例》《關於進一步強化質量責任保障住宅工程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的起草、研討與制定工作。我認為,律師就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與有關部門的專業立法工作。
我參加或負責制定的先後四版《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範文本)》*以及建設領域幾乎所有的工程合同示範文本*,均成為我國建築施工行業的交易習慣,具有規範行業交易的重要影響,這也使我成為了我國工程合同示範文本的奠基人。
*1988年6月第一版、1999版第二版、2013版第三版、2017版第四版
*如《建設工程施工專業分包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勞務分包合同》和正在徵求意見的《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示範文本)》及配套的工程總承包項下設計、採購、施工分包合同示範文本、《建設項目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合同示範文本》。
除了花大量時間參與起草、制定各種工程合同的示範文本,我還帶領建緯所積極參與國家主管部門的立法課題研究,如《建築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違法行為認定查處管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徵求意見稿)》《完善工程組織實施方式研究》《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政府投資項目事中事後監管制度》研究課題。在繁忙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向建緯律師提出要爭取做「行業律師」這一目標,要求有能力的專業律師通過主動承擔,提高建築行業立法質量、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以專業能力服務行業,履行好專業律師的社會責任。
三、勤於總結實務經驗,樂於傳道授業
多年來,我擔任著北大、清華、人大、交大、同濟、華政、浙大、廈大等10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承擔業界眾多培訓、授課任務,還承擔了多次宣貫任務,先後參與撰寫、主編共計1639萬字的專業著作和10本個人專著。其中,我的專著《建設工程法律實務》《房地產開發法律實務》《建設工程實務問答》在業內影響巨大,被稱為建築房地產專業律師和法務人員的入門必讀書籍。
授課、著書比較律師業務的收入,雖是微乎其微的,卻需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體力,但能將自己在專業上的學識和經驗,作為律師行業有實操經驗的老律師的實務總結,相授給有志於不斷進取的專業律師、業界同仁,能夠對行業發展起到切實的推進作用。
四、發揮行業影響力,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通道
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我認為作為律師應參與到多元化糾紛解決服務中去。目前,我擔任「一帶一路」(中國)仲裁院副院長,贛江新區國際仲裁院副院長,上海、北京、武漢、廈門、濟南、台州、蘇州、常州八城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推進在訴訟之外通過仲裁解決糾紛。
2016年,在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理論與實務研討會」上,我作為唯一一個律師代表出席並發言《專業律師應成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構的生力軍》。我提出多元化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除了人民法院外,行業協會是重要的一環。目前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已正式組建調解中心,作為該協會常務理事兼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我也擔任了協會的調解員。同時,我提出律師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律師在民商事糾紛案件中也完全能夠成為多元化調解機制中一支生力軍。
2019年12月28日,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與建緯所就「上海市建管委建設工程與房地產領域行政調解」項目籤訂「行政調解委託合同」,約定雙方在建緯所已組建「建緯建設爭議商事調解中心」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上海建設爭議調解中心」,上海建管委負責管理,我擔任調解中心主任,建緯所已獲司法行政批准的96名調解員全部兼任該調解中心調解員。此舉開創了律師調解與行政調解相結合的新思路,探索出多元化解決建設爭議的新路徑。
五、源於社會,回報社會,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我始終感恩建緯所發展至今所得到的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向建緯律師提出:「來自社會回饋社會,建緯人要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幫困扶貧,履行社會責任。」誠如所言,一直以來與建緯所專業之路並行不悖的是一條灑滿陽光、溫暖的公益之路。
2005年,建緯在雲南省箇舊市他期村捐建造了「上海建緯—他期希望小學」;2008年汶川地震,建緯總所全體員工捐款達30餘萬元,我個人捐款20萬元;2015年,我捐贈100萬元人民幣,在華東政法大學設立「樹英獎學金」,旨在鼓勵有志於畢業後從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以及建築工程等建築領域法律業務的學生,促進新時期律師後備人才的培養及法學教育事業的發展;2017到2018年,建緯所數十位律師參與了「愛心翔鄉村教師培訓,我圓鄉村孩子小心願」活動,為近百名鄉村孩子送去了各種心愛小禮物,實現了他們的「小小心願」;2017年10月20日,上海青年律師志願者大隊黃浦分隊在上海律師公會舊址陳列館正式成立,12名建緯所的青年律師報名加入志願分隊;2018年9月,為進一步加強黃浦區與普洱市的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工作,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號召全體律所工作人員為普洱市貧困群眾進行募捐,共籌得現金5萬元整,悉數捐獻給普洱市扶貧辦,用於脫貧攻堅,為普洱市貧困地區有需要的人們送去溫暖和幫助;今年爆發新冠疫情,建緯總所募集捐款近30萬元,我個人捐款20萬元,總所合伙人一致同意事務所額外捐款66萬餘元,與建緯武漢分所募集的捐款合計100萬元。除此之外,建緯所長期參加市委、市政府信訪接待值班,主動承擔法律援助任務,為社會弱勢群體設立法律諮詢熱線;積極參與市司法局、黃浦區法律援助中心組織的法律諮詢、信訪諮詢、法律援助、新頒法律法規生效前的法律宣傳活動,每年提供法律諮詢數千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幾十起。
鐵肩擔道義,丹心築法治。隨著國家法治建設不斷加強和深化,律師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與國家法治的發展相輔相成,除了為當事人提供一流的專業法律服務,律師應當在社會中承擔更大的責任、發揮更多的作用。基於這樣的認知,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踐行社會責任,就是源於自然而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原標題:《上海律師行業公益之星 | 朱樹英:責任與擔當》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