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戶外冷風侵襲,昨晚杭州大劇院的大堂卻排了兩道火熱的排隊檢票入場的隊伍。兩場截然不同風格的演出同時段不同廳演出,一邊是話劇《枕頭人》,一邊則是青年鋼琴家朱昊的個人鋼琴獨奏音樂會。工作人員不斷提醒大家不要走錯入口,還是有人難免走錯。「好激動啊,朱老師在我們學校裡就是男神級的存在,這次開個人演奏會,我們掐時間趕過來,生怕遲到。」排隊的年輕學生互相交流著,還不忘互相「安利」:「中場休息有嗎?來聽聽我們老師的演奏吧!」學生口中的朱老師,便是浙江音樂學院鋼琴教師朱昊,他也是杭州地區首位施坦威藝術家。
施坦威藝術家是在施坦威公司第二代總裁William E. Steinway(威廉·E.施坦威)的策劃下於1872年正式開始運行的項目。迄今為止,包括郎朗、李雲迪、陳薩、王羽佳等在內超過2000位鋼琴家都成為施坦威藝術家。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每一位施坦威藝術家都至少擁有一臺根據他們個人習慣定製的施坦威鋼琴,還會刻上他們的名字。去年9月,朱昊收到通知獲得了這項榮譽,「因為對鋼琴演奏家來說,這是個巨大的認可,但其實也沒有那麼神秘,有個儀式,有個授牌證書這樣。」在演出前的化妝間,朱昊接受了本報的獨家專訪。
朱昊是第一位在德國安東·魯賓斯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的中國鋼琴家,也是中國音樂金鐘獎鋼琴比賽金獎的獲得者。跟其他鋼琴演奏家相比,他最特別的一段經歷就是曾經在執教浙江音樂學院之前,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Buchmann-Mehta音樂學院學習,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家阿里瓦迪。
「去之前,大家都給我一種炮火連天很危險的感覺,其實特拉維夫是個非常美非常安逸的城市。」到達的第一天,朱昊下了飛機發現所有的公共運輸都停止了,打電話給老師才知道原來自己遇到了什麼都不做的「安息日」。「這個日子真的特別有意思,到了這一天,大家就是什麼都不做,男男女女都去海灘邊癱著。」作為鋼琴家,朱昊最接地氣的一面就是「中國胃」,「因為我的老師以色列德國兩邊教學,所以我經常趁他去德國的時候回國。」不為別的,就為吃一口我們的中餐!
這位青年演奏家和他昨晚所致敬的蕭邦一樣,感性浪漫又不失嚴謹審慎。「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各地自然有很多紀念音樂會,但同時也是蕭邦誕辰210周年,我想說也不能忘記。」從蕭邦升C小調夜曲再到蕭邦敘事曲作品23、38和47,鋼琴詩人的音符從朱昊手下連綿不斷傾瀉而出,夢幻的「蕭邦之夜」把觀眾帶入了一個回味無窮的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