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兒女這一輩子最為親近的人,付出了半輩子的心血,只為求得兒女幸福快樂。父母的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但是做兒女的卻改變不了父母逐漸老去的事實。
老有所養是所有老人的期盼,誰不希望自己可以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
現如今生活節奏加快,年輕人一邊忙碌工作,一邊還要照顧自己的家庭,有時候照顧老人就顯得力不從心。正因如此,養老的問題越來越難解決。
不是兒女不孝,實在有許多無奈
小麗的母親早已經離世,留下了父親獨自一人。小麗雖有一個姐姐,但是終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遠在異國也難以照顧到父親。
小麗一有時間就去探望父親,開始時父親行動敏捷,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一次意外,改變了所有的事情。父親出門在外,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只能臥床修養。
小麗沒有辦法,只能每日奔波於工作和家之間,努力照顧好父親的日常起居。
但是日子久了,終究會體力不支,父親又不願請護工來幫忙。小麗實在是忍受不了是工作和生活雙重壓力,無奈向父親提出了送往養老院的意見。
父親看到滿眼淚水的女兒,不由得心疼起來,埂咽著答應了。
子女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不孝順嗎?
傳統觀念中,人們都會「養兒防老」的想法。正因為如此,養老的職責應該有兒女來負擔,送到養老院是萬萬不可取的。
老人受觀念的影響嚴重,在加上自己不喜歡養老院的環境,於是不願意去住。老人覺得如果自己去了養老院,就只剩下每日的期盼,生活也缺乏生機。
從老人的角度考慮,許多養老院擁有良好的生活以及醫療條件。看護人員可以進行全天候的服務,給予老人專業的照顧。
大多父母與子女都不會贊同到養老院,但是各家都有難處,有時也是被迫無奈。
將老人送往養老院不是不孝順,從兒女的角度來看,忙碌的事情太多,不能很好地照顧老人,常常只剩下疲憊。因此,老人去往養老院也可以為兒女減輕不少負擔。
父母到養老院,並不意味著責任的結束
◆ 多去探望和陪伴老人
父母去了養老院不是就不用過問了,即便沒有時間去照顧,也要抽時間去探望和陪伴,不要讓老人心中充滿了空虛。
父母不要求子女做什麼,在養老院的日子裡,兒女能夠常常來陪伴就好。有時間與老人聊天、談心,隨時了解老人的內心想法,可以有效地紓解心情的苦悶。
◆ 隨時了解老人的狀況
老人不想要給子女添麻煩,凡事都會選擇說好的方面。但是作為子女,不能將父母送往養老院就不聞不問,老人的情況要時刻了如指掌才好。
平日裡要多向養老院詢問,與負責的工作人員及時溝通,不要忽視父母的身心狀態。父母身體有什麼不適的症狀,也可以進行很好的治療。
◆ 懂得聽從老人的意見
兒女要懂得遵循老人的意願,不要自作主張。作為子女,要衡量多方面的因素,從父母和自己的角度全面考慮。
養老院的選擇要聽從父母的建議,如果有相伴的老友,那麼父母也更容易適應。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從兒女的情況做考量,條件好的養老院自然收費也會很高,選擇在子女所能承受的範圍之內為最好。
作為子女,要正確看待父母老去的事實
每個人都會有變老的一天,隨著父母年紀的增長,養老的問題也會越加明顯。再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於養老院常保持一種不願接受的心態。
老年的生活不外乎有兩種情況,一是依賴子女,一是依靠自己。如果自身的經濟條件允許,那麼可以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養老院雖說不是最終的選擇,但是綜合所有的情況,有時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解決方案。父母要從自身和子女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辦法。
除了兒女,父母自己也要面對年邁的情況。年輕時為兒女奉獻一生,到了老的時候,要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管什麼樣的環境,都要時刻保證好的心情。
老有所依是所有父母的願望,誰不想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舒心、快樂。
不要過於在意去不去養老院,只要父母能夠得到好的照顧,選擇適合的方式就好。父母終究會老去,而作為兒女除了要重視老人的身體,更要時刻關心老人心理健康。
今日話題:你對於送父母去養老院這件事是如何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