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6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星標「西江網」,與肇慶相約
環衛工人是「城市美容師」
一個整潔舒心的城市環境
離不開他們的辛勤勞動
甚至可能是一家兩代人的心血努力
今天(10月26日)是環衛工人節
在這特殊的日子裡
讓我們一起走近身邊的「城市美容師」
傾聽他們母女接力、父子上陣
夫妻聯手的環衛故事
故事一
母女接力美化環境
楊歡歡是封開縣一名環衛工人,2年前,在母親、環衛退休工人李群清的鼓勵下,成為了一名環衛工人,每天上午7時至12時、下午16時至19時,負責駕駛電動保潔三輪車清運轄區的垃圾,每天清運8至9車垃圾。
「駕駛電動保潔三輪車、傾倒路面垃圾桶、清掃垃圾桶地面殘留垃圾,一腳踢,日曬雨淋,比較辛苦。」楊歡歡告訴記者,雨天需要穿上雨衣工作,垃圾存有積水,傾倒存放垃圾的垃圾桶時比較吃力,車輛也會「超載」難行。每逢節假日,垃圾量增多,清運難度則會加大。
一樣米養百樣人,有的人見到垃圾車就捂著鼻子走,有的人主動迎上來投放垃圾,有的人噓寒問暖熱情關懷,楊歡歡就遇到過一件溫暖人心的事。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楊歡歡途經一戶居民家,在清運門口垃圾時,屋主熱情迎上前,請進屋喝口水。楊歡歡自己帶有水,感謝並推辭了。這時屋主一個轉身,端出一個裝有幾塊西瓜的碟子,再三請楊歡歡吃塊西瓜、歇歇腳。那個感人瞬間,楊歡歡至今記憶猶新。
展望未來,楊歡歡只希望能夠立足本職,既為大家美化環境,又為自己謀求生計,但願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故事二
父子上陣清運垃圾
李醒華是一名80後,在親戚引薦下當上環衛工人後,他把父親李雄偉也拉上,上演了「環衛戰場父子兵」的故事。
▲李雄偉父子(右為父親李雄偉,左為兒子李醒華)
2011年,李醒華一開始是垃圾中轉站的一名環衛工人,負責操作壓縮垃圾的機械,簡單來說是按機械按鈕。半個月後,他轉為當壓縮式垃圾車司機,父親李雄偉接他的班,一個清運,一個壓縮,一起為懷集縣環衛事業做貢獻。
「這個崗位算是環衛工人當中較好的,只是負責開車,車裡還有空調,工作相對輕鬆。」李醒華突然話鋒一轉說,工作時間有時候較長,特別是節假日,例如除夕夜,晚飯後20時許,他又要外出駕車清運垃圾,通常是工作到凌晨1時至3時,然後第二天7時又開始新一天的工作。節假日的清運工作任務重、時間急,每次他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時刻保持清醒狀態,緊握方向盤,由不得絲毫出錯。
李醒華表示,工作十年來,他工資提升了幾次,每次都讓他高興的睡不著覺,他希望這樣的好事多一些、密一些。
故事三
夫妻聯手打掃路面
在德慶縣環衛工人隊伍裡面有一對夫妻,他們是羅潔榮和紀英夫妻組合,負責同一路段的路面打掃工作。丈夫羅潔榮工作2年了,妻子紀英工作5年了,雖然工作不算很長,但是見證著城區街道整潔變化。
▲環衛工人紀英
他們的工作分為清掃和保潔兩個時間段,前者是5時至8時30分,後者是8時30分至12時以及13時30分至18時。清掃時間段,他們兩人一起打掃;保潔時間段,則保留一人巡邏保潔。
「我們把打掃街道當成是自己的事業,工作上配合默契,每次都能較好的完成任務,給大家一個整潔靚麗的生活工作環境。」羅潔榮告訴記者,他們所負責的路段商鋪較多,之前商家文明素質參差不齊,把垃圾隨意丟棄在街道上、垃圾桶旁,清掃難度大。後來隨著創建文明城市的廣泛宣傳,市民群眾普遍提高了文明意識,不僅路面垃圾減少了,而且越來越多市民主動投放垃圾,大大減輕他們的工作量。
看到乾淨整潔的街道,大家生活得輕鬆愉快,羅潔榮感到自豪,他讀職中的兒子也被感染了,曾寫歌頌「城市美容師」美德的文章。這讓羅潔榮倍感欣慰,更加專注於環衛工作。
羅潔榮認為,環衛工人是一個值得尊重的職業,能夠為市民遊客提供整潔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是一份光榮的工作,他將持之以恆,感受當中的汗水與快樂。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威豪
原標題:《今天,是他們的節日!肇慶的「城市美容師」,辛苦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