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嘉蘭45年的演藝生涯,跨越了整整五個世代。在上個世紀上半葉,幾乎所有美國人都認識她,她的歌也是家喻戶曉的存在。
朱迪·嘉蘭的演藝生涯豐富多彩,而且橫跨了各種領域,無論是電影、廣播、戲劇、歌唱還是電視秀場,無論在哪一個領域,朱迪·嘉蘭的是其中的佼佼者,用實力徵服了當時的所有觀眾。
朱迪·嘉蘭曾經是好萊塢的當紅巨星,後來卻淪落了,只能帶著自己的一對女兒在洛杉磯的小戲院裡賣笑演出,以換取生活費用。
而且,落魄潦倒的朱迪·嘉蘭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每天夜裡都在城市裡亂逛,到處尋找落腳點,處境相當尷尬...
生活陷入撩到的朱迪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重新振作起來,再次踏上徵戰倫敦戲院演出的旅程,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兩個女兒。
重新徵戰倫敦戲院,也意味著朱迪需要離開自己的女兒,去打拼事業。其實朱迪內心是十分不情願的,因為她的離開,女兒又將交給那個啃光她所有積蓄的第三任丈夫Luft身邊。
但是為了能繼續擁有女兒的撫養權,給女兒一個安穩的家和穩定的生活,她必須掙錢,即使自己身心俱疲,工作早已超過自身所能承受的負合,她也堅持著...
在1968年,朱迪·嘉蘭重新登上倫敦的舞臺,倫敦的觀眾依然愛她如昔,可朱迪·嘉蘭卻變了。
朱迪·嘉蘭在正常的時候,演出總是獲得滿堂喝彩,但是在不正常的時候,就會出現酗酒發酒瘋、藥物濫用、經常遲到等惡劣的行徑,甚至有時候還會和自己的粉絲互嗆對罵。
然而,這一切都不是偶然...
朱迪·嘉蘭在自己兩歲的時候便跟著自己的兩個姐姐登臺演出,並且因為長相可愛,又具備遠非常人的音色和表演天賦,因此受到了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之一的米高梅電影公司的賞識,並且一路提拔,在1939年的《綠野仙蹤》中大放光彩,成為了享譽全美的「鄰家女孩」,但被米高梅電影公司看中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朱迪·嘉蘭在演出《綠野仙蹤》的時候,已經18歲了,比書中設定的小女孩整整大了6歲,而且當時的朱迪·嘉蘭整面臨成長的關鍵時期。
但是,米高梅電影公司並沒有考慮朱迪·嘉蘭的自身因素,而是嚴格的管控朱迪·嘉蘭的飲食,每天只為她提供雞湯,幾乎沒有任何主食,導致朱迪的發育失衡,天天都處於過度飢餓的狀態之下。
不過,這些看似合理的要求對朱迪產生了極大的心理陰影,即使後來享譽盛名,但她始終有點不自信。不論是在自己的身材方面、長相方面,甚至是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歌聲,她都沒有絲毫信心。
長期失眠的朱迪·嘉蘭,只能依靠藥物助眠,每天醒來的時候又得依靠藥物提神,長時間下來,朱迪就變成了一個神經質的過氣女神,讓人惋惜。
在倫敦的巡演中,朱迪·嘉蘭再次陷入了這種惡性循環中。最終,在1968年6月22日,朱迪因藥物濫用離開了這個世界、逝於倫敦,一代傳奇就此隕落。
其實,比起演藝生涯中的朱迪,現實生活中的她更為悲慘,遭遇了命運的戲弄!
朱迪·嘉蘭在家中是老么,在Gumm家裡(朱迪·嘉蘭的原名是Frances Gumm)以有兩個女兒,而且她們家家境貧寒,她的父母原本是沒打算再把她生下的,只是當時的醫生堅持不讓她媽媽做墮胎手術,她才僥倖來到了這個世界。
即便如此,幼時的朱迪也經常被父母遺棄在路邊,年紀這麼小就經歷這種慘絕人寰的事情,肯定對朱迪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當下就有研究表明,母親懷孕期間的心情和情緒是完全能夠傳達給腹中胎兒的,也會影響胎兒的心理髮育)
所以,朱迪·嘉蘭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有極大可能是因為幼時的影響。
根據朱迪二女兒Lorna luft所著的《Life with Judy Garland: Me and My Shadows》書裡描述:朱迪·嘉蘭的母親是一個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甚至會出賣自己女兒的惡毒母親。(當時朱迪和兩個姐姐組了一個團體「Gumm Sister」,後來改名為「Garland Sister」)
為了讓女兒們更容易的進入好萊塢,他們舉家從明尼蘇達的小鎮搬到了洛杉磯。不過,還有一個紀錄片的說法不同,說是朱迪的生父是個雙性戀,他父親在鎮上與一個男孩發生了醜聞,這才導致他們離開了那個小鎮,舉家搬遷到洛杉磯。
在朱迪·嘉蘭和米高梅電影公司籤下高額合約以後,朱迪就失去了自己的人生自由,淪為母親的賺錢工具。
在那個時候,她的母親每天只管數著鈔票,根本不去管自己女兒的情況,以至於朱迪每天都超額工作,夜裡又嚴重失眠...(據當時的一個員工透露:朱迪·嘉蘭藥物濫用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她不得不在晚上吃安眠藥入睡,早上吃提神藥工作。)
在飲食方面,亦如出演《綠野仙蹤》的情況,朱迪·嘉蘭每天只能靠著雞湯和黑咖啡度日,有時候為了破壞自己的食慾,朱迪每天都抽80根香菸來麻痺自己!
在加上當時好萊塢的美女的要求近乎苛求。原本長相就不差的朱迪在好萊塢的標準裡只能算一般,還達不到完美!
認為朱迪·嘉蘭的牙齒不夠整齊,鼻子不夠高挺,為了讓朱迪變得更加完美,甚至不惜利用一切手段的去改造。
可能就是因為經歷了這些事情,所以朱迪即使很成功、很出名了,也無法認真看待自己的天賦、對自己的才華和美貌也才生了質疑。
當然,導致這些情況的也可能是她的婚姻問題,朱迪·嘉蘭結果五次婚,不幸的婚姻也很容易出現神經質和缺乏安全感的現象。
如果以當今時代的眼光來看,朱迪·嘉蘭所處的時代真的是病態至極,別談女權了,連女性最基本的保證到蕩然無存。
所以,無論朱迪·嘉蘭在當時有多紅,在各大片商眼中,她都只是一枚棋子而已,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隨時都可以拋棄。
朱迪·嘉蘭的悲劇至今能屢見不鮮,為何這麼多童星長大後都會誤入歧途、酗酒、脫軌等等錯誤行徑?
可以想像,把一個個身心未發育健全的兒童或青少年丟入娛樂圈那個大染缸裡,他們會如何定義自己?如何發展健全的自信人格?如何才能不陷入過度自我膨脹或隱性的自卑中呢?
我覺得,要怪罪那個時代、把所有的過錯都推給那些曾經迫害過朱迪的工作人員是很簡單的,但是有一個大前提:
1939年米高梅電影公司在投入製作《綠野仙蹤》的預算高達300萬美金,在那個時代,相當於孤注一擲,把整個公司都搭上了,是一場豪賭!
這是一場沒有人能夠輸掉的責任,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如此殘酷的對待朱迪,對她做出種種不合常理的行徑。
但是,相對於米高梅電影公司的高層,他們反而會覺得朱迪是幸運的,能夠在那樣的世道被看中,並且不惜花重金打造一部受歡迎的童話,以當時朱迪的酬勞來說,能比得上大部分人兩三年的工資總和了,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幸運的事情嗎?
但是,我並不這麼認為。我一點也不想為那個畸形的父權操控的社會說話,我只想換個角度來分析這件事情。
對我來說,批判一件事情是很簡單的,但批判是應該具有建設性的。我更好奇的是,在我們現代人觀看那個時代的醜聞時,設身處地的問一下自己,如果自己也生活在那個時代,作為那個時代的一份子,我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300萬美金的豪華製作,幾乎可以確定是當時多數工作者一輩子裡遇到的最佳機會了。在巨額的金錢誘惑下,在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有這樣一個機會擺在你面前,你會選擇同流合汙嗎?還是和多數人的選擇一樣,當一個沉默的共犯?
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大多數人會選擇當一個沉默的共犯,默許這一切的發生,然後找一些自我安慰的理由來抵擋良性的譴責。
朱迪·嘉蘭這個被父權操控與扭曲的靈魂,竭盡一生都沒能認清自己的存在價值,生存在討好父權社會的陰影之下。
如果朱迪·嘉蘭能夠出生的晚一些,活在有女權主義及女性話語權的世代,她的燦爛和輝煌應該能延續得更久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