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臺灣歷來是重要的海防要塞,60年代初期,因戰備需要,用鋼渣回填形成炮臺山,並在沿江形成了大片鋼渣地。利用原有的長江灘涂溼地,秉持「環境更新、生態恢復、文化重建」的理念,在鋼渣堆上建起了吳淞炮臺灣溼地森林公園,是人與自然、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和諧發展的新模式,曾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經過多年的建設,公園於2007年正式落成。
吳淞炮臺紀念廣場——炮臺山下的和平暢想
公園陸地面積約60公頃、灘涂溼地約50公頃,沿江岸線長達2公裡,分為森林休閒觀光區、谷地生態走廊區、荒漠景觀區和濱水溼地景觀區等五大區域。
礦坑花園——工業遺存的循環利用
不僅讓原有的灘涂溼地在建設中得到有效保護,並在沿江岸線一側通過大小生態島的組合,利用潮起潮落的水位變化,營造出了11公頃的溼地景觀。設有長江河口科技館、貝殼劇場、礦坑花園、遊船碼頭、體育俱樂部等場所,是集科普教育、休閒娛樂、觀光旅遊等功能於一體、野趣與人文相映的大型公園。
貝殼劇場——回歸自然的露天劇場
吳淞炮臺灣溼地森林公園裡,草坪樂園擁有近2公頃的草坪活動區,以樹木蔥蘢的炮臺山為背景,適合放風箏、野餐等各項戶外活動。嘉年華園是適合3歲以上兒童及廣大青年人使用的戶外遊樂場。靜心雅園則通過周邊茂密的植物圍合形成了濱江地區幽靜的休憩空間。
草坪樂園——野外活動的綠色空間
公園裡的木棧道、軍事文化廣場、競技體育活動場等景觀和主幹道已建成。數千棵樹木也已種植成活,形成了森林和溼地兩大特色景觀。同時,公園也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示範基地,具備了集科普教育、休閒娛樂、觀光旅遊於一體的功能,形成上海水上門戶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長江河口科技館——河口知識的科學殿堂
具有江南水鄉風情的「萬竹園」位於嫩江路之南,傍近嫩江碼頭,是公園的南園。萬竹園以「竹文化」為主題,擬造了一個「江南竹韻、清清通幽」的秀麗竹景。竹園地勢起伏、青岡林茂、清溪悠悠、小橋流水、翠竹送香,形成了一派「日出清清秀、月照清清影」的竹趣盎然的自然風光。竹園主體建築呈明清格調,與小橋流水相映襯,似有來到江南水鄉的美感。遊人至此,可觀竹亭、賞竹飾、食竹飯、劃竹船、購竹器。 「竹影橋」、「墨竹齋」、「竹韻閣」、「傣樓」等特色建築巧妙地點布竹園之中,小溪、竹叢與建築的完美組合,繪就了一幅清幽的水鄉畫面。
鏡湖映影——生態修復的水下森林
最具特色的當屬濱江溼地灘涂。隨著常年潮起潮落的水位變化,在那裡形成了11公頃的綿延溼地,自然生成的蘆葦、茭白、水草等野生植物隨風搖擺;江邊大大小小的鵝卵石錯落有致,形成阻止潮水衝刷的天然防護。每年三月,公園成為拍候鳥的聖地,眾多候鳥棲息於此,吸引了很多攝影愛好者。
濱江溼地——公園精髓所在
二期工程南至公園一期範圍邊界、西至炮臺山、北至長航碼頭、東至長江,面積約20公頃。圍繞「1322」的規劃結構及理念,即「一個主題;三個項目——吳淞烽火臺、長江口水文館和世界河口廣場;兩個通道——長江文化步道和吳淞風情雕塑;兩個表示——吳淞口地標和古炮臺等展開。
鏡湖映影——生態修復的水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