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看完《被光抓走的人》,大感迷惑,這片子到底是怎麼拍才能拍的這麼爛啊?
不過鑑於之前評價《南方車站的聚會》被噴的太慘,我只是在發《誤殺》影評的時候在末尾提了一嘴這個電影。
現在電影已經上映五天了,單從票房來看已經明顯撲街了,豆瓣評分也正在從7分良好到6分一般的區間移動。
按理說不應該呀,我們先看看該片的卡司何其強大!
這陣容就算放郭敬明導演手裡,票房上個億總不是難事吧~
可就是這樣一大堆高級材料,讓導演硬生生煮成了一鍋垃圾亂燉。
總有些優秀編劇想跳出舒適圈做爛片導演,董潤年應該也有這樣的抱負。
在擔任《廚子戲子痞子》、《心花路放》、《老炮兒》的編劇之後,董編劇終歸是動了自己上手拍片子的念頭。
據說該片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董潤年的一個腦洞:「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會的平靜與法則被打破,我們該怎麼辦?」 在導演的腦洞中,光代表什麼?為什麼人會被光抓走?誰會被光抓走?留下來的人要怎麼辦?這一系列疑問都可以在片中得到解答。
擺明了,這就是一個強設定的電影,這種片子類型不多見,因為缺點很明顯,如果導演不能用合理且有效的方式說服觀眾快速接受這個設定以及設定中理所應當的事情,那之後的故事情節就毫無真實感可言。
可惜董導就是頭鐵,拋出設定之後很自然的就開始講故事。
完全不考慮人類面對未知事物時的情感,不顧及突然消失的人們帶給社會的恐慌和留下人們的求生欲。
難以理解在未知力量對生命的剝奪下,導演還會讓人們像什麼都不曾發生過一樣的去討論愛情的價值和意義。
劇情迷惑之處:
科學家對「真理」的發現,直接掐死了在家做飯的妻子。對愛的判斷這麼幼稚和盲目嗎?(去TM的量子糾纏,量子糾纏都快被科幻標籤用吐了)
中年夫婦沒了感情是那麼「沒面子」的事情嗎?那「七年之癢」豈不是很羞恥的事情。
為什麼有一大堆情婦的男人還要談真愛?PUA高端玩家嗎?
雙方願意為彼此去死的愛情就是真愛? 不需要考慮懵懂無知和荷爾蒙上頭的原因嗎?
既然消失的人只佔了全城人口的百分之幾,那說明非真愛即大多數,那大多數的人們為什麼要為之羞愧呢?
這狗血卻不離奇的劇情,地鐵口報刊亭摸本《故事會》和《知音》,兩本混一起攪合攪合,估計也能湊合出七八個模板。
董導很好的講完了自己的腦洞和故事,光代表什麼?為什麼人會被光抓走?誰會被光抓走?留下來的人要怎麼辦?
但問題是,觀眾相信嗎?
可憐我渤哥,作為華語影壇僅次於吳京的「130億影帝」的票房保障,在2019年竟然還能拿到如此慘烈的票房成績。
我知道寧浩、徐崢、黃渤這撥人對新人導演的幫助和扶持,但也不能盲目助推呀,故事稀爛,就算演員演的再好也無濟於事。
我真覺得董導得跟黃渤說一句抱歉,大家本就是衝著演員去的,心裡稍微帶一絲對導演的期待。但這片子無論是票房上,還是評分上,都很清楚的說明了,不及格。
雖然電影應該是包羅萬象的,但從《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開始,到《地球最後的夜晚》,再到近期的《兩隻老虎》、《南方車站的聚會》,以及今天上映的《被光抓走的人》。近期的電影話語權掌握在這些人手裡,真是一種悲哀。
完美的撞到了觀眾們的「反感點」,看似真實的情節,經不起推敲。市場已經給了此類電影的實際票房,就讓藝術的歸藝術,人民的歸人民。
真以為「狗血文藝愛情片」披上了所謂的科幻設定就是新玩意了?
我相信,即便面對如此不堪的答卷,仍然不乏有影評人和文藝青年幫著辯駁,從不同角度來闡明影片的深意。
但文藝片子確實也得分好壞,去年的《無名之輩》也是談人類之間的情感,那才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好片子。
最後說一句,這屆觀眾真的很行!不僅拒絕了流量,也拒絕了不懂裝懂,把徐崢一直念叨的那句話換個說法——國產好電影的春天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