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詭筆記|一百年前,陶然亭傳出「大老妖怪叫」

2021-01-08 澎湃新聞

不久前,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秀水鎮的大山裡不時傳出奇怪的聲音,引發社會上的強烈關注,很多網友專程跑去拍攝了短視頻在抖音等平臺發布。有些迷信者堅稱這是「虎嘯龍吟」,有些好事者造謠說這是地震先兆,搞得人心惶惶……直到後來,當地政府通報稱,不明聲源系一種名為黃腳三趾鶉的鳥類發出。黃腳三趾鶉為小型鳥類,繁育期叫時聲音悠長沉悶,和黃牛的叫聲有點相似,才造成了這場天大的誤會。

當筆者看到這則新聞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一起發生在百年前的真實事件:在京師南城著名的陶然亭,也因為突然響起了莫名其妙的怪聲,引發了一場震動朝廷的恐慌。

一、謎題:忽有怪聲如牛鳴

這一事件最早「爆出」的時間,當是光緒甲午年(1894年)三月,據《清稗類鈔》記載:「京師宣武門外南下窪陶然亭畔葦潭中,忽有怪聲如牛鳴,其聲嗚嗚然,人名之曰大老妖。福文慎公錕時為步軍統領,調兵窮搜,莫得端倪。」

能驚動步兵統領,並非因為此事的妖異程度有多麼劇烈,而是上達了天聽。據文廷式《聞塵偶記》記載:那怪聲有時像是牛叫,有時像是驢鳴,「鳴必三聲,東西互疑,莫有定處」。有喜歡在夜晚於葦潭邊散步或釣魚的人,說見過「大老妖」的真實面目,乃是個「牛首蛇身」,於是謠言四起,聽者糜集陶然亭,都想一睹究竟。

近代法學家、曾任大理院推事的江庸在《趨亭隨筆》中記載了當時的場景:「我時寓居保安寺,楊舍人住官菜園。見怪不怪試一往,自龍泉寺成市廛。美人如花著高屐,胭脂塗頰擎雙鬟。時逢繡幰中風走,道旁貧婦爭乞錢。前行野潦一圈碧,萬頭攢戢人如山。是時一哄怪乍狀,竟吹樹葉敲銅環。驀然一聲殷地發,事果不謬如人傳。」這首詩中的「我」乃是詩作者、時任翰林院國史館編修的著名學者趙熙,而楊舍人是指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銳。趙熙和楊銳聞聽陶然亭南下窪「傳有怪物聲振天」,便偕同往觀。由龍泉寺(位於陶然亭附近的龍爪槐胡同,亦名龍樹院)到南下窪好像趕集一樣,從年輕婦女到貧老乞丐,萬頭攢動於南下窪周圍,正當大家議論紛紛懷疑這不過是以訛傳訛的時候,怪聲突然傳來,把所有人嚇了一大跳。

《蜷廬隨筆·趨亭隨筆》

楊銳回到家中,怎麼都想不明白,文人遇到困惑,自然是要從書本中尋找答案,「取五行志終夜翻」。最終他認定,這吼聲乃是一隻原本住在頤和園昆明湖裡的老鼉(鱷魚)發出的,此前水師在昆明湖上演練時操作水雷,炸壞了它的窟穴,使它受了驚嚇,「徑攻地道鑽城垣」,一直從頤和園跑到了陶然亭。

楊銳的想像力令人欽佩,不過有一說一,他這番猜測的本質就是徹頭徹尾的胡說八道。但從中不難看出,京城的市民、官員和知識分子都開始關注「南下窪怪聲」。同樣親自來到陶然亭考察並親耳聽到怪叫的,還有工部員外郎李嶽瑞。他在《春冰室野乘》中寫到:「餘時在都下,嘗親聞之,確如牛鳴盎中,其聲嗚嗚然。」他說當時很多人確實認為發出這個聲音的是「蛟蜃之屬者」,即鱷魚一類的水中猛獸。無論哪個朝代,妖異之事的新聞都是最受人們關注且最有傳播力的,所以「市井人妄繪其形,名之曰大老妖,謂其物專噬洋人。稍有識者,皆哂其無稽。而圖說刊板流傳。遍布大江南北,乃至新疆塞外。官吏示禁,竟不能止」。

《春冰室野乘》

不知怎麼的,這件事傳到了光緒皇帝的耳朵裡,頓時引起了他的高度警惕,因為當時日本對中國蠢蠢欲動,帝黨和後黨也一直在明爭暗鬥,且不說「國之將興,必有祥瑞,國之將衰,必出妖孽」的傳統迷信,就說那句「謂其物專噬洋人」,恰恰說明有人在藉機宣傳盲目排外,這於本來就錯綜複雜的中外關係而言,絕不是什麼好事。於是光緒皇帝下旨,讓自己的老師翁同龢和步兵統領福錕「窮究其變」,務必要查他個水落石出,徹底破除那些怪談邪說。

二、解謎:內務府設宣經壇

今天的陶然亭,乃是北京南城一處優美宜人的園林景落,但在一百多年前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明建文帝四年(1402年),朱棣篡位成功,不久之後即遷都北京。為了營造城垣廟宇和宮殿,工部在北京設立了五大窯廠,並把燒制板瓦的黑窯廠設在了西南城隅(俗稱南下窪),直到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裁撤,其地「坡壠高下,薄渚參差」,遠可望見青翠重疊的西山,近可俯瞰「葦花搖白」的野鳧潭,漸漸成為遊覽勝地。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在這裡營建了三間敞軒,取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更待菊黃佳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命名以「陶然」二字。《藤陰雜記》記載:「陶然亭又名江亭,春秋佳日,宴會無虛,亭前廊以軒楹,可容小部……百餘年來,遂成為城南觴詠之地,名家集中,多有登覽之作。」

雖然上述文字,讀來令人浮想聯翩,以為陶然亭必是風景絕佳且名士雲集,但其實在舊京百姓的眼中,那裡還有另外一番景象:「福州老館在京師南下窪,其旁多叢冢,福州義園在焉。」也就是說南下窪當時有一大片墳地,「夜深無月,荒煙蔓草間鬼磷上下,毛髮皆竦」。郭則沄著筆記《洞靈小志》記載,當時有幾位文人雅士「相與為扶乩之戲」,三更半夜「持香步赴義園」。「是夕月黑園深,岑寂可怖。」他們走了一會兒來到叢葬深處,「靈風颯起,燈火皆滅」,頓時驚惶失措起來,「風繞其前,翛然若逝」,嚇得他們「皆若寒噤,凜然急返」。

《洞靈小志》

由此可知,南下窪在當時本來就是個容易出現怪力亂神傳說的地方。翁同龢和福錕來到這裡調查「怪聲之謎」的時候,心中想必也是忐忑不安的,這一點,從他們主持的勘查方略可見一斑。他們的第一個辦法是指揮大量民夫淘葦潭的水,想著「水落石出」,誰知折騰了半天,「蹄涔之水,千夫挹之竟不能涸」。然後又對南下窪展開大規模搜索,「卒莫得端倪」。最後內務府出了個餿主意,「召僧道設壇諷經以禳之」。《趨亭隨筆》有詩云「自餘厭勝有萬法,內務府設宣經壇。西山老道習雷吼,星冠木劍揚朱幡」,指的就是這荒唐的一幕。

事態發展到這裡,已經完全偏離了光緒帝派人調查的初衷,不但承認了妖異確實存在,而且還調動了迷信方法來剷除妖異。然而儘管使出千般手段,萬種花招,依然沒有查出真相,「至六月初聲始止」,等於是不了了之。

三、謎底:無乃小怪作大驚

怪聲雖然沒了,但民間對此事依然眾說紛紜,其中稍微靠譜一點的說法是「甘肅人或雲刺蝟老者其聲如此」,而巡城御史為了平息各種漫無邊際的猜測,乾脆出了一則告示說怪聲乃是「有人藏於葦中戲吹鳴角」,但這種說辭對於曾經「觀者如堵、喧闐特甚」的京城百姓們而言,無異於欲蓋彌彰。很快,更加可怕的謠言出現了,說這不是什麼大老妖怪叫,而是「城鳴」,也就是北京城自己發出的叫聲,「於兆主兵」。翰林院庶吉士張其淦在《夢痕仙館詩鈔》中說:「右安城門當畫晴,野畦淺水蘆葦平。忽有怪物如牛鳴,路人千萬皆聞聲……人妖既除邦乃寧,物妖有象禹鼎呈。何至妖異喧神京,無乃小怪作大驚。」說是不要大驚小怪,可是字字句句都顯示出張其淦內心的惶恐不安。此後不久,日本悍然發動侵朝戰爭,繼而擊潰北洋水師,兵鋒直逼北京,回想起三月怪聲,「議者乃曰是兵象也」,更加坐實了「城鳴」之兆。

《夢痕仙館詩鈔》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22年後,民國五年(1916年)的夏初,南下窪再次傳出了怪聲。

當年曾經聽過這種聲音的市民們趕過去「重溫」之後說:這一次的怪聲和22年前一模一樣!於是成千上萬的人湧到陶然亭去參觀。警察總監吳炳湘派出大批人馬前去搜捕,外五區的警察尋聲溯源,漸漸把「包圍圈」縮小到一處蘆葦茂密的地方,然後一邊割掉蘆葦,一邊把附近的水抽乾,最後在最深處發現一個大鳥巢,鳥巢中臥有一隻水鳥,「怒嗥欲飛去,經槍擊墜落」,從此南下窪再也沒有傳出過那種怪聲了。而那隻怪鳥則被製作成標本,送到中山公園董事會北廳陳列展覽,有媒體報導:「這隻鳥身高一尺,頸長八寸,全身虎皮色,又似土色。嘴尖長,足有四爪,甲堅長,眼黃瞳黑,專吃小魚。其狀與『長脖老』等相似。或即系此類。但何以鳴聲如雷,則不得而知。或是一種聲袋變態,亦有謂系鳥吃小魚時,嘴入泥中,吹氣作聲使然。」1942年4月16日的《實報》報導,那時的怪鳥標本還作為「稷園四異物之一」陳列展出。著名學者鄧雲鄉先生在《宣南秉燭談》一書中回憶,他年輕時在中山公園曾經見過這個標本:「比大雁腳高,長嘴,很像魚鷹,原是一種珍異的水鳥,而且可能是候鳥,習慣於春夏之間來陶然亭蘆塘中棲止,可能正是求配偶時期,所以發出響亮的鳴聲。這本來是自然的,而無知者卻把它當作水怪,發現之後,又開槍打死,還好製成標本了,但標本始終標著『妖鳥』的名稱,真可謂鳥非妖而無知者卻似妖了。」

《宣南秉燭談》

鄧雲鄉的感慨,一直到今天依然發人深思:一百年前南下窪蘆葦蕩中的水鳥,一百年後秀水鎮大山裡的黃腳三趾鶉——鳥還是鳥,叫還是叫,無知者也還是作他們的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敘詭筆記|古代筆記中的「名偵探蒼蠅」
    但也正是蒼蠅,在我國古代刑偵史上佔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幫助人們破獲了很多奇案,成為不少古代筆記和法醫學典籍中提及的「名偵探」。今天的這篇「敘詭筆記」,咱們就來說說這些故事。明代學者謝肇淛在筆記《五雜俎》中說:「京師多蠅。蠅最痴頑,無毒牙利嘴,而其攪人尤甚,至於無處可避,無物可闢。且變芳馨為臭腐,浣淨素為緇穢,驅而復來,死而復生……物之最小而可憎者,蠅與鼠耳。蠅以痴,鼠以黠。其害物,則鼠過於蠅;其擾人,則蠅過於鼠。故防鼠難於防虎,驅蠅難於驅蛇。」在這段話裡,謝肇淛認為蒼蠅和老鼠一樣,都是既小又奸,卑鄙無賴的壞蛋。
  • 《來看我吧》反思之作,敘詭式推理
    (其實在這裡,該片的敘詭已有兩個伏筆(個人看出的):1姜女被綁入精神病院後,遇韓給自己送藥,奪其筆,欲寫號碼讓韓向外求救,被韓奪回,並被告知精神病院內患者不可持尖銳之物,這與其寫出了那本日記相矛盾;2.男主去採訪姜女時無意說姜女日記中的畫很漂亮,問她是否學過,又問她為何不畫了,那假如姜女不會畫畫呢?(事實。)對於二人回憶構築出的黑暗世界,我不願多提,諸君大可放開想像,去想像的人間地獄的樣子。
  • 敘詭筆記|這種野味,吃多了為何會「遭報應」?
    而在古代筆記中記載更多的,則與故事的結尾截然相反,吃鱔魚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遭遇「報應」。後來有一天,天降大雨,地痞在家中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叫他的名字,召喚他說:「河中有很多從上遊漂下來的木頭,趕緊撈出來賣錢!」他頂個鬥笠出了門,卻沒有見到喊他的人影,跑到河邊一看,果然有很多大圓木流下,高興地下了河。誰知剛到水深處,「忽變為大鱔,急向岸上呼曰:『寄語老母,鱔魚索命矣』!」然後就隨波而沒了。
  • 敘詭筆記|雪中虎:「罪人子」是怎樣逆襲成直隸總督的
    今天這則敘詭筆記,說的便是在清代多部筆記中記載的「雪中虎」,看似玄奇無比,其實仔細品味,卻大有深意。一、車笠之交:每年徒步萬裡遙先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角——方觀承。方觀承字遐谷,安徽桐城人,他是清代雍乾年間的名臣,此人一生極為傳奇,稍作更改就是一部劇情曲折離奇的電視連續劇。
  • 敘詭筆記|勸君多讀《嚼蛆詩》,人前人後少嚼蛆
    筆者從小就討厭在背後說長道短的人,對那種在暗地裡朝人潑汙水的行徑更是深惡痛絕,今天這篇敘詭筆記,便來說說古代那些「嚼蛆者」們遭到的報應。《右臺仙館筆記》這類事件在古代極多,單單《右臺仙館筆記》一本,就有多條記錄:「上海譚家橋有宋姓,寓此有年矣,一女,年十六,頗有姿,會有誣以他事者,女無以自明,縊而死」,「婦前世為其兄之妻,有憾於其妹,誣以不貞,兄信之,詬其妹,妹無以自明,縊而死」……《右臺仙館筆記》本就擅寫婦女在亂世的不幸命運,不足為奇,而若說到「奇」,首推《洞靈小志》記江蘇如皋一事。
  • 城南舊事之——陶然亭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每當聽到這首送別,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陶然亭!想到陶然亭,自然想起陶然亭公園!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為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園以及陶然亭地區名稱就是以此亭而得名的。
  • 敘詭筆記|古代清明祭掃,有時是個「危險活兒」
    清明雨,溼紙灰,清明雨,溼孤墳,聽來就是那麼悲涼和悽愴,卻也道出了幾分清明時節墓地上的真實境況:墳前燒紙,雨打飛灰盡成泥;跪地哀泣,悲悲切切若遊絲。倘若天地再昏暗一些,影影綽綽中更是分不清人與鬼有著怎樣的糾葛與變幻。
  • 敘詭筆記|朱棣與明代「福爾摩斯」之死
    公案小說中的「名偵探」往往是靠不住的,《包公案》也好,《狄公案》也罷,倘若翻翻史書,便可以發現無論是包拯還是狄仁傑都並沒有幾個依靠聰明智慧來破獲疑案的記錄……依據明代著名清官海瑞編撰出的《海公傳》也基本上是杜撰,而有明一代真正能稱得上是「福爾摩斯」的,是一位名叫周新的官員,他的顯達和死亡,都與前一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的主人公之一
  • 敘詭筆記|丁戊奇荒中的幾個歷史細節
    光緒初年這次發生在北中國——尤其是山西的大饑荒,應該是近代史上非常慘烈和嚴重的災難,但在晚清筆記中記錄並不算多,只在清末學者李慶辰的《醉茶志怪》和民初學者郭則沄的《洞靈小志》等少數筆記中偶有提及,但讀來格外悽惻。
  • 敘詭筆記|道光年間的寒山寺「一百四十餘人命案」
    清代學者薛福成在《庸盦筆記》裡的這句話,足以見得寒山寺歷千餘年而不減的盛況,但是在道光年間,「寺僧之老者、弱者,住持者、過客者,共一百四十餘人,忽一日盡死寺中」。《庸盦筆記》《庸盦筆記》與很多清代筆記不同之處在於,其中所述內容真實者多而杜撰者少,是以史料價值大於文學價值,而寒山寺發生的這起離奇命案亦翔實可信。
  • 首經現場:跳巖企鵝亮相 陶然亭公園冰雪嘉年華開幕
    【<同期聲>】記者 王娟 看到這些可愛的小傢伙,可能您還叫不出名,它們叫「跳巖企鵝」,學名叫「鳳頭黃眉企鵝」,仔細看看,非常可愛,每隻企鵝頭上都像長了麥穗兒似的,黃黃的,其實那是企鵝的眉毛,又長又豔麗,這8隻小企鵝是陶然亭雪場今年請來的小明星。
  • 敘詭筆記|歷史上的「如懿」為什麼剪髮?
    而由於有清一代在文字上的苛察之深,文人墨客也極少在筆記中詳細記載並深入考證此事,以至於成為了一個歷史之謎——那拉氏究底為什麼用斷髮的方式和乾隆皇帝徹底決裂呢?一、改嫁的寡婦才自剪頭髮事實上,清朝末年,那拉氏的斷髮事件已經很少為人所知。
  • 28、29陶然亭,直播展會我看行!
    話說今天小編在公司接到了一個奇怪的電話,竟然是陶然亭公園打來的!他說我們的活動沒有在公園管委會申報,不讓我們繼續舉辦。接到電話當時就給小編我驚出了一身冷汗,後來我才想起來我們的活動不是在陶然亭公園舉辦呀!為什麼要去他那裡申報呢?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有人誤以為此次展會在陶然亭公園舉辦,去陶然亭公園諮詢去了.
  • 《港詭實錄》全劇情內容分析 各人物相關信息說明
    港詭實錄劇情人物信息都是什麼?想來很多朋友都還不是很清楚吧,所以呢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港詭實錄各人物相關信息說明,需要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
  • 《九層妖塔》到底是個什麼詭?
  • 北京的夏天:遊園京夢陶然亭,京城最有古韻的城市公園
    在京城的「都市傳說」裡,「牽手陶然亭,分手紫竹院」大概是最無稽又最有趣的一則。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的陶然亭,是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園是建國以後北京市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築都坐落在這裡。
  • 一根敘詭多年的柴火燒豬頭
    蘇東坡在黃州時做的燉肉,美名「東坡肉」,《仇池筆記》作法有歌訣「豬頭頌」:淨洗鍋,淺著水,深壓柴頭莫叫起。當然還有另一個版本的「豬肉頌」:慢箸火,少著水,柴頭罨,煙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
  • 美劇新聞:生活大爆炸、詭媚海妖、西部世界、死亡筆記
    Freeform 恐怖奇幻美劇《詭媚海妖》(Siren)於今年五月正式獲續訂第二季,近日官方式出一支宣傳短片宣布第二季將於 2019 年一月回歸,並預告屆時將會有更多人魚來襲。第二季將增加集數至 16 集~《詭媚海妖》講述美國布裡斯託灣的一個海濱小鎮,當地盛傳著美人魚傳說,過去曾是美人魚的棲息地。一天,一名神秘女孩的到來讓傳說不證自明,她們即將奪回海洋,人類與海洋的大戰一觸即發!
  • 敘詭筆記|雪鬼為祟:清代發生的一起「閃靈」大案
    其實意思也很簡單:雪太大了容易成災,反而會為害在瑟瑟寒風中食暖不能的生靈……所以在世界各國的古代傳說中,往往可見在雪天出沒的妖魔鬼怪,比如日本傳說中的「雪妖」、「雪女」,而中國古代筆記中則多見於「雪鬼」。一、雪為鬼:凍殍易作祟「雪鬼」的由來,多是由風雪中凍死的人所化。
  • 敘詭筆記|清末民初,治牙疼居然真能挑出「牙蟲兒」
    就說牙科吧,在扁鵲、張仲景、李時珍等名醫所著的醫書中,都有大量跟牙齒保健相關的記述,比如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有「小兒疳蟲蝕齒方」,葛洪在《抱樸子》裡提出叩齒保健法,宋代筆記《玉壺清話》載治齒藥歌一首曰:「豬牙皂角及生薑,西國升麻蜀地黃。木律旱蓮槐角子,細辛槐葉要相當。青鹽等分同燒毀,研末將來使最良。揩齒牢牙須鬢黑,誰知世上有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