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Post Rock?他的中文名叫做後搖滾,又稱為實驗搖滾。簡單的說,後搖滾是指將電子音樂加入舊式搖滾,形成了一種新的、更為輕鬆自由的音樂表達風格。後搖滾拒絕(或者說是推翻)了一切與傳統搖滾相關的元素。相對於旋律以及歌曲的結構,後搖滾樂更注重一種乾淨流暢的音樂表達。該風格的音樂通常會藉助樂器使其整體效果錦上添花。
隨著兩支標誌性的樂隊的專輯----talk talk 的《laughing stock》和slint的 《spiderland》的出現,後搖滾風格於1991年正式形成。
slint 被認為是後搖滾力量的創造,是一個由布瑞恩McMahan Slint樂隊(吉他,主唱),戴維(吉他),pajo布裡特沃爾福德(鼓),託德布拉希爾(低音spiderland)和Ethan圓盾(低音鑷子)。他們形成在路易斯維爾,肯塔基,在美國的1986。雖然他們解散了大約1991,他們繼續在今天的後搖滾現場的巨大影響。
Slint樂隊的第一張專輯由傳奇工程師史提夫鑷子被記錄在1987和發布阿爾比尼默默無聞的珍妮佛哈特曼記錄標籤1989。這是兩年後又廣受好評的spiderland,發布了傳說中的獨立標籤去觸摸和記錄。被認為是一個開創性的工作,是一個以其spiderland黑暗,專輯切分音的節奏,稀疏的吉他線和難以忘懷的題材。
後搖滾雖然已經先有了一個較為正式的稱呼,但其實在最初的時候,許多音樂雜誌對這一群人所玩的音樂基本上都還是無法做一定論。像是滾石雜誌當初在介紹這些團體時,還只是用"Instrument Rock"一詞來稱呼他們,其原因主要是這些樂隊大部分都較偏向純樂器演奏而且也沒有主唱。但有的刊物又因針對其樂風或淵源,於是有人又稱之為"DroneRock"、"Space Rock"、"Out Rock"、"Neo-shoegazer-rock"或"Kraut-Rock"等各種名詞。
然而,"後搖滾"這個名稱被正式採用,則還是後來英國《Wire》音樂雜誌持續有系統的用"Post- Rock"一詞做大幅度的介紹報導後,整個所謂的"後搖滾運動"才慢慢地傳開來。
《wire》音樂雜誌封面:
新的創作觀念與錄音技術不斷的帶入專輯作品中,樂手與樂隊之間的互通有無,類型與次類型不斷地開發分芽,新的搖滾美學再度重新被定義。如果,再按照西蒙·雷諾茲(SimonReynolds)所說的,"後搖滾"簡而言之就是將搖滾樂器做非搖滾目的的使用。那麼回首四十年來的發展,搖滾樂不也向來就是一種革命的音樂?不管是對當年的貓王,還是現在最前衛最先進的地下音樂,對於當時的社會及他們每個世代而言,這些勇於突破的人就都是相對於當時最革命的音樂了。甚至我們可以說,即使搖滾樂跨入了後搖滾時代,搖滾樂的實踐哲學的本質其實是依然不變的,而只要一天堅持現場表演的真實與物質性,那麼搖滾樂依舊是搖滾樂。而革命的種籽也繼續在各角落獨自發芽。
我認為,後搖滾的出現,並不是顛覆了傳統搖滾的風格,而是在搖滾這不朽的風格中加入了新鮮的血液——電子。後搖滾,是搖滾樂大家族裡的新成員,他的出現讓搖滾樂變的更加絢麗,更加豐富!
看看四十年前草莽的火爆浪子,再看看現在的數位化與電子資訊時代,當年勇往直前活潑亂跳的小鬼們依稀可辨,他們起創搖滾向前闊步邁進的精神仍未熄滅,只不過手持空心鋼弦木吉他早已換成閃亮酷炫的電子設備與樂器,後現代社會早已來臨,或許這些剛開始成長的音樂,才恰好可以反映與迎接這跨世紀的時代與精神吧?!
最後,讓我們以一首經典的後搖滾樂曲來結束這次介紹吧!nightwish 是我最喜歡的後搖滾樂隊之一,他的曲子大多偏於叛逆,節奏韻律令人衝動,他們的後搖滾總令人一見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