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達大屠殺

2021-02-07 醉美非洲

20世紀是集戰火紛飛與和平發展於一體的時代。前半世紀硝煙瀰漫,世界大戰、列強侵略戰爭輪番上演。部分殖民者發動侵略戰爭的同時,還喪心病狂地實施了大屠殺,最慘絕人寰的當屬亞美尼亞大屠殺和猶太人人種滅絕計劃。


1915年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屠殺,導致遇難者達到150萬人,是當時亞美尼亞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三;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分子對猶太人實行人種滅絕計劃,有600萬猶太人遭到迫害,僅奧斯維辛集中營就屠殺了110多萬人。


▲奧斯維辛集中營


後半世紀,痛定思痛,為了恢復世界秩序、促進各國和平發展,聯合國應運而生。冷戰雖時有發生衝突,但和平依舊是這段時間的主題。然而,非洲國家盧安達卻在這樣大背景下發生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從1994年4月7日起,短短100天內,近100萬人被殺害。


即便是在被殖民侵略時期,盧安達也從未發生如此大規模的種族屠殺,而為何在獨立後卻發生大規模的種族屠殺?聯合國與國際社會有沒有阻止這次事件的發生?


▲卡布加,前盧安達首富,在當年利用媒體資源煽動種族仇恨,為極端分子資助屠刀,是大屠殺的關鍵罪犯。2020年5月16日,卡布加在法國巴黎被逮捕



一、荒謬的種族劃分


盧安達大屠殺是指胡圖族對圖西族的殺戮,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兩族的劃分標準並不是風俗與語言,這還得從盧安達的被殖民史談起。


▲盧安達在非洲的位置


早在16世紀,非洲中部就出現了涵蓋現在盧安達、蒲隆地等國的封建王朝。得益於非洲中部的山地地形,自古以來盧安達—蒲隆地一帶的人民以從事農業和畜牧業為主。在那時,圖西族代表人數較少的牧民,掌握著耕牛等重要的生物資源,胡圖族代表人數較多農民,兩者僅僅是職業的差別。但這種簡單的社會關係隨著殖民者的到來被打破。



在19世紀末期的歐洲,普魯士在經過改革後勢力迅速增強並統一了德意志諸地,帶領著德國逐步走上帝國主義的道路,積極爭取早已被瓜分殆盡的殖民地。為了獲得和英法等大國同等的殖民利益,1884年,德國首相俾斯麥打出商業殖民的口號,在柏林召開了西非會議,旨在確定西方各國在非洲的勢力範圍。


▲1884-1885年柏林會議


柏林西非會議結束後,德國不費一兵一卒就獲得了非洲中東部、西部的大片土地。德屬東非包括盧安達—烏隆迪(蒲隆地的舊稱)、坦尚尼亞等地區。


▲柏林西非會議後非洲勢力劃分,在封建和殖民時期盧安達和烏隆迪都是一體的


初來乍到,為了更好的維護德國在殖民地的利益,德國將種族優劣論帶到了盧安達—烏隆迪,胡圖與圖西不再單純的表示職業。殖民者依據英國人斯貝克作品《尼羅河發現日記》中的「含米特假說」,認為尼羅河沿岸的民眾是失落的基督徒。


▲尼羅河全長6700公裡,世界第一長河,流經盧安達


在含米特假說的支撐下,德國人弄出來了一套「胡圖圖西起源論」,根據身高和膚色來簡單區分胡圖族和圖西族。胡圖人起源於南方山地,膚色黑且身材矮小;圖西人起源於北方尼羅河,是失落的基督徒,膚色淺且身材高大。德國人宣稱圖西人在信仰和長相與歐洲人更接近,所以,圖西人成為德國在東非的扶持代理人,代表殖民統治者的利益。


面對擁有槍炮的德國殖民者,落後的盧安達—烏隆迪人無力反抗。最終,當地民族構成中,85%的人口是胡圖族,14%是圖西族,1%是特瓦族。


一戰後,德國戰敗,協約國根據巴黎和會籤訂的《凡爾賽條約》解散德國的殖民帝國,向戰勝國重新分配其殖民地。隨後,國際聯盟將原德屬東非殖民地的盧安達—烏隆迪交給比利時託管,坦尚尼亞交給英國託管。因為盧安達—烏隆迪毗鄰剛果,比利時將該地併入比屬剛果。


為了避免殖民地交接可能出現的動亂,比利時繼承了德國的「親圖政策」。此外,比利時還引入了顱相學和身份證制度來進一步區分胡圖族和圖西族。1933年,比時利殖民者在盧安達—烏隆迪進行了人口普查,通過測量他們的鼻翼長、寬度與顱骨尺寸,在他們的身份證上標註胡圖族、圖西族或特瓦族。


▲進行身份測定的盧安達人和蒲隆地人


殖民統治時期,人數較多的胡圖族一直都是被剝削鎮壓的對象,人數較少的圖西人掌握耕地、擔任政府要職、接受良好的教育機會。生存物資的匱乏、地位的嚴重不對等,導致胡圖族數次起兵造反。然而比利時卻對這種民族識別樂見其成,在面對日益加劇的種族矛盾時,只是一昧鎮壓胡圖族。



二、血流成河的人間煉獄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歐洲殖民大國越來越無力維持海外殖民地的統治。1962年,盧安達—烏隆迪(烏隆迪在獨立時改名為蒲隆地)分離,兩國獲得獨立。


分而治之是西方國家為了維護在舊殖民地的影響力而慣用的手段。比利時交還政權時,讓盧安達與蒲隆地人民主公投選舉總統,人口佔多數的胡圖族具有明顯優勢,盧安達和蒲隆地都有了第一任胡圖族總統,政權隨之移交給了胡圖族。


▲盧安達和蒲隆地的胡圖族均佔當地的85%左右,圖西族佔14%左右


盧安達胡圖族獲得國家政權後,政府和一些國有機構基本上都由胡圖族控制,他們利用政治優勢,一直妖魔化圖西族。臭名昭著的盧安達國家電臺宣稱大屠殺是一場社會革命,只有通過社會革命,胡圖族才能真正改變地位,以此煽動更多的胡圖族民眾加入大屠殺的行列。


1993年10月,鄰國蒲隆地的首位胡圖族總統被圖西武裝勢力暗殺,圖西族重掌蒲隆地大權。蒲隆地胡圖總統被殺,導致了蒲隆地境內爆發內戰,有30萬人在衝突下喪生。


▲盧安達和蒲隆地、烏幹達的位置關係


盧安達獨立以來,由於胡圖族掌握了政治優勢,兩族矛盾導致的流血衝突頻繁發生,許多盧安達的圖西人開始擔憂未來的生存境遇,便源源不斷地流亡到鄰國烏幹達與蒲隆地。以圖西族為主導的「盧安達愛國陣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


圖西族在蒲隆地重新掌權後,流亡的「愛國陣線」在蒲隆地圖西政府的支持下策劃對盧安達胡圖政府軍的反攻。而此時盧安達國內的胡圖族則對圖西族展開報復性殺戮。至此,盧安達胡圖、圖西兩族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面對兩國嚴峻複雜的種族衝突,1994年4月6日,參加調停會議的溫和派胡圖族盧安達總統與蒲隆地圖西族總統乘坐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墜毀。


▲盧安達總統和蒲隆地總統飛機墜毀現場


胡圖族極端分子認為是圖西族的愛國陣線所為。而愛國陣線卻認為是胡圖族極端分子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目的就是為了挑起內戰(目前對兇手仍無定論,主流聲音是極端胡圖分子對溫和派胡圖總統不滿而暗下殺手)。兩國總統墜機事件成為大屠殺的導火索。


盧安達總統墜機身亡後,極端胡圖勢力掌控了盧安達臨時政府,並隨即密謀大屠殺。兩國總統墜機後的第二天,1994年4月7日,當盧安達國家電臺播放砍倒高樹(高樹指的是圖西族人)的行動代號後,胡圖族民兵拿起棍棒砍刀,大屠殺開始了。


▲在卡點手持棍棒砍刀的胡圖民兵


胡圖民兵在全國範圍內設置卡點,挨家挨戶搜尋圖西族人,在短短100天內,大屠殺一共將近100萬的圖西人和溫和派胡圖人遇難,大屠殺的速度是納粹用毒氣殘殺猶太人的三倍。此外還有20萬圖西族女性遭到強姦,百萬以上的圖西人流離失所。


▲大屠殺前後盧安達人口數量變化



三、世界捨棄了盧安達


盧安達於1962年加入了聯合國,而大屠殺發生在1994年,聯合國為什麼沒有阻止成員國盧安達境內發生的大屠殺,而是任其整整持續了一百天?


1948年,聯合國制定的《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強調世界上任何團體或組織若有種族滅絕的行為,將被視為人類公敵,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有義務立即採取強有力措施阻止該行為。但這次,世界集體沉默了,美國等國家沒有採取行動來阻止盧安達大屠殺。


▲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


大屠殺開始之初,10名比利時維和士兵為保護盧安達圖西族女總理被殺,比方當即撤回駐盧安達的全部士兵。當大屠殺發生的消息傳至華盛頓,白宮下的決定僅僅是關閉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的大使館,撤回美國大使。英國等國亦決定效仿美國,暫不派遣士兵。


自稱「世界警察」的美國竟對此次大屠殺無動於衷,原因還得追溯到1993年著名的黑鷹墜落事件。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以人道主義幹預的名義,派遣美軍精銳部隊抓捕索馬利亞最大的武裝頭目。


本該是很輕鬆的任務,但因為情報失誤,兩架黑鷹戰機被擊落,一名美士兵的屍體被武裝分子當街遊行。黑鷹事件傳回美國,受到民眾強烈的抨擊。各國也是罵聲一片,美國盟友英國公開表示:這是一場骯髒的軍事行動。柯林頓因此民調支持率下降,此後在公開場合對索馬利亞行動避而不談。


▲索馬利亞軍事行動中堅守防線的美軍


經歷黑鷹事件後,美軍放棄索馬利亞亞丁灣的優良戰略位置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將戰略重心轉移出非洲,於是對1年後發生在盧安達的大屠殺採取了冷眼旁觀的態度。美國眼裡沒有戰略意義的盧安達顯然配不上大兵們的鮮血。標榜人道主義幹預的歐美等國政府的冷漠助長了胡圖族極端分子的囂張氣焰,間接釀成了現代社會最大的人道主義慘劇。



四、慘劇落幕


1994年7月,獲得鄰國烏幹達支持的圖西族「愛國陣線」聯合烏幹達軍隊攻入盧安達首都基加利,這場百日慘劇才落下帷幕。圖西族重掌政權,現任盧安達總統卡加梅就是當時流亡烏幹達的愛國陣線將領。      

  

直到今天,盧安達依舊是非洲最貧困的國家。大屠殺導致的大量人口流失、基礎設施破壞嚴重讓盧安達的經濟發展受到重創,國內生產總值大幅下跌,通貨膨脹率翻了10倍。大屠殺後盧安達混亂的社會秩序難以吸收外來投資,經濟重建速度緩慢。


▲盧安達的歷年經濟數據


另外,大量胡圖族大屠殺參與者害怕圖西族的審判和報復,逃亡到非洲其他國家,給非洲其他國家造成安全隱患。深受其害的就是蒲隆地,極端胡圖分子逃到蒲隆地後,蒲隆地內戰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導致1993年胡圖族與圖西族的內戰,直到2002年才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調停。


如今的蒲隆地也被聯合國評為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是蒲隆地的種族內戰並沒有獲得與盧安達大屠殺一樣的關注度,自然也就沒有獲得與盧安達相同的國際援助。貧窮落後成了蒲隆地的代名詞。除了蒲隆地內戰,莫三比克衝突、安哥拉內戰或多或少都有極端胡圖分子的影子。


難能可貴的是原諒。大屠殺結束後,盧安達政府只是將大屠殺策劃者和主要領導者送到國際法庭接受審判。對於那些參加大屠殺的胡圖民眾,盧安達沒有追究責任。如今盧安達人的身份證不再區分胡圖族、圖西族,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稱呼—盧安達人。


▲手持身份證的盧安達人



相關焦點

  • 盧安達大屠殺:積怨
    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盧安達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內,便有80-100萬盧安達人死於非命,可以說,即便是在殖民侵略時代,算上整個非洲,也沒有發生如此規模的人間慘案,能與之相比的,只有猶太人大屠殺與亞美尼亞大屠殺。
  • 盧安達真相:大屠殺的白人見證者
    就在不久前(2020年5月16日),法國巴黎警方逮捕了一名涉嫌資助盧安達大屠殺的嫌犯。一周後,另一名嫌犯被確認已於約20年前死亡。於是,時隔26年,這場駭人聽聞的大屠殺事件再次重回世人視線。同時,也揭開了一位老人永遠無法癒合的心靈瘡疤。盧安達大屠殺發生於二戰結束近半個世紀的1994年。那年,幾乎所有美國人都在談論辛普森殺妻案。
  • 盧安達大屠殺:每8秒一人遇害
    1、種族大屠殺的導火索1994年,一架載有盧安達總統和蒲隆地總統(都是胡圖族人)的飛機在基加利被一枚火箭擊落,無人生還。飛機墜毀後不到半小時,總統衛隊便認為此次恐怖襲擊是圖西族人幹的,他們便開始持槍掃射機場外圖西族平民。第二天,盧安達的種族主義廣播電臺聲稱是圖西族人的「盧安達愛國陣線」擊落了飛機,並且聲稱圖西族「蟑螂」必須被消滅。
  • 盧安達:大屠殺陰影之後,如何強勢崛起?
    ▲盧安達地理位置但令這個國家聞名世界的,卻不是山河秀美,而是1994年那一場血腥的大屠殺。此時,盧安達的局勢看似已經好轉,但在1994年4月6日,胡圖族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在搭專機會見蒲隆地圖西族總統時,卻被火箭筒擊中,兩位總統雙雙殞命,至於襲擊者,至今尚未查明。這件慘案直接導致了另一件堪稱20世紀最大的慘案——盧安達大屠殺。
  • 吳昕悅|盧安達大屠殺:一場事先張揚的浩大兇殺
    古雷維奇曾六次前往盧安達和鄰國實地考察,《向您告知,我們一家明天就要被殺》講述了盧安達屠殺的背景和經過。古雷維奇的敘述中包括了倖存者、屠殺者、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總指揮、盧安達新總統等等多方面對盧安達大屠殺的回憶,力圖給大屠殺以全貌描寫。本書初版於1998年,在過去的二十五年裡,人們試圖將各種點滴拼在一起,去理解造成種族屠殺的全景。
  • 【時評】勿讓盧安達大屠殺事件在菲重演
    勿讓盧安達大屠殺事件在菲重演作者:魯天(原載於《商報》)最近朋友借我一本書,是美國記者菲利普·古裡維奇(Philip Gourevitch)所著《我們想告訴你明天我們和家人一道將被殺害退休後開始撰寫回憶錄,並於2003年出版了《與魔鬼握手:盧安達人道使命的失敗》一書,揭露了盧安達大屠殺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和國際社會如何在關鍵時刻遺棄盧安達。轟動全球。 2004年1月,達萊爾出席了盧安達種族屠殺的國際法庭並親自作證。
  • 震驚世界的盧安達黑人大屠殺到底有多慘烈?
    早在大屠殺發生前3個月,加拿大籍的聯合國盧安達援助團司令達萊爾將軍就曾向聯合國維和行動部報告:據可靠情報,胡圖族正在籌劃有計劃的屠殺,圖西族已處在危險之中。他要求儘快採取行動,收繳那些即將用於屠殺的武器。
  • 1994年的盧安達大屠殺:100萬人慘死 幾十萬女性慘遭毒手
    該片由真人真事所改編,以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一位盧安達胡圖族飯店經理保羅·路斯沙巴吉那(Paul Rusesabagina)在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中設法挽救1268位圖西族難民的故事。盧安達大屠殺是世界歷史上的一段黑暗史,它告訴我們遠離戰爭,珍愛和平的重要性。在1994年4月份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總統被暗殺,這在盧安達國內掀起了激烈的暴力反應。
  • 揭秘慘絕人寰的盧安達種族大屠殺,100萬人死亡50萬人遭強姦!
    非洲大陸一直都是動亂不斷,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現在的戰亂,對於上世紀末發生的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來說,都是小打小鬧,因為那一次,直接死亡上百萬人,真可謂慘絕人寰!一、盧安達種族大屠殺死亡人數達百萬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盧安達大屠殺25年後,已成為「野獸們」的天堂!
    01 提到盧安達,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盧安達大屠殺。 在1994年4月至7月的100多天裡,盧安達的胡圖族人對圖西族人發起了一場種族滅絕性質的屠殺。
  • 盧安達大屠殺:死難80萬人,這樣的悲劇為什麼一次又一次發生?
    盧安達是我們胡圖人的土地,我們人口佔多數,他們是一小撮叛亂者,入侵者……」——電影《盧安達飯店》這段來自電影《盧安達飯店》的臺詞是二十二年前震驚世界的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前由極端胡圖族人控制的電臺煽動屠殺的動員廣播。
  • 盧安達大屠殺通緝犯被捕:正是他的電臺煽動族人「拿起砍刀」|京釀館
    文 | 陶短房隨著通緝犯卡布加被逮捕,駭人聽聞的盧安達大屠殺,再度進入公眾視線。 當地時間5月16日,法國巴黎警方逮捕了涉嫌資助盧安達大屠殺的卡布加,並於5月19日將其提交到位於巴黎楠泰爾的檢察官辦公室。 此時距死亡91萬人的盧安達大屠殺,已過去26年。
  • 盧安達大屠殺到底有多瘋狂,看看這個就知道了,聯合國也無法阻止
    人類歷史中經歷了多次屠殺,像發生在近代的南京大屠殺、盧安達大屠殺都是極其殘忍的,其中盧安達大屠殺的發生讓世界為之震驚。喜歡電影的朋友應該都看過一部叫做《盧安達飯店》的電影,這部電影是由真實的事件改編過來的,事實上真正的盧安達大屠殺要比電影中的更加殘忍,盧安達整個國家的人口不過500多萬人,而在這次戰爭中死去的人高達100多萬,佔據了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對盧安達以及世界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但是時至今日也不過只有1名罪魁禍首受到了懲罰。
  • 盧安達大屠殺:你很難想像這樣的慘劇竟發生在1994年!
    然而,就在25年前,在非洲有一個叫盧安達的國家,發生了一場持續了100天左右的種族大屠殺行動,有80-100萬人在屠殺中遇難,20-50萬女性遭到強姦,這場大屠殺被稱為人類現代史上最慘烈的種族滅絕行動,是「人類歷史最黑暗的篇章」。而且這場大屠殺非常特殊。
  • 慘絕人寰的「盧安達大屠殺」:100萬人在100天被屠殺,慘劇為何會發生在1994年?
    然而,非洲國家盧安達卻在這樣大背景下發生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從1994年4月7日起,短短100天內,近100萬人被殺害。即便是在被殖民侵略時期,盧安達也從未發生如此大規模的種族屠殺,而為何在獨立後卻發生大規模的種族屠殺?聯合國與國際社會有沒有阻止這次事件的發生?
  • 26年了,盧安達大屠殺主犯終於落網!身背百萬人命,卻過著富豪生活
    此人名叫利西安·卡布加,竟是26年前慘絕人寰的「盧安達大屠殺」頭號通緝犯!·卡布加提起「盧安達大屠殺」,很多人並不陌生。這是這個星球上離現在最近的一次「種族清洗計劃」。通過有組織、有目的的煽動民族仇恨,盧安達在1994年4月到6月變成了「人間煉獄」。
  • 一位國際紅十字會人員在「盧安達大屠殺」中的劫後餘生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又稱盧安達內戰,發生於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圖族對圖西族及胡圖族溫和派有組織的種族滅絕大屠殺,
  • 100萬人遇難的盧安達大屠殺,真相到底是什麼?
    後記:雖然戰爭已經過去了26年,但盧安達的悲劇給整個國際社會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引發了全世界的沉重反思。
  •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100萬人遇害,究竟有什麼深仇大恨?
    一九九四年四月七日,非洲小國盧安達,在這個面積還沒有一個海南省大的國家內,爆發了一場人類歷史上最慘的種族大屠殺。
  • 探秘咖啡之國:走出大屠殺陰影的盧安達,靠咖啡迎來新生
    有許多人因為山地大猩猩而走進盧安達,愛上了盧安達。1994年4月7日開始的3個月之內,有100萬人被殺。盧安達人直面曾經的歷史,卻不想永遠沉溺其中。盧安達被稱為「千山之國」,海拔一千多米,雨量穩定,還有火山帶來的土壤,非常適合咖啡樹生長的環境。世界各地的大品牌,都會來這裡購買咖啡豆,盧安達咖啡出口量佔到全國出口貿易總額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