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作為國內冰雪界老大,哈爾濱萬萬沒有想到,今年會遭遇長春的一個下馬威,而且還差點兒被打個措手不及。
但是,也僅僅是但是,隨著遊客在哈爾濱、長春兩地冰雪遊的實際體驗的曝光,對比只有兩年舉辦經驗的長春冰雪新天地,始創於上世紀末1999年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可能更勝一籌。
長春冰雪新天地耍了個花招,通過先下手為強的方式提前佔領高地,但擁有二十餘年冰雪遊歷史的哈爾濱在這方面不太懼怕;另外,儘管長春冰雪新天地在園區佔地面積、用雪量等方面強勢阻擊哈爾濱,但這顯然不能成為左右成敗的關鍵。根據遊客反饋的結果,長春冰雪新天地在經歷了開業頭幾天的熱鬧後,遊人逐漸變少,表現出明顯的後勁不足,而隨著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開園,熱度不斷升溫,也越來越受遊人追捧,漸入佳境。
遊客的直觀感受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長春冰雪新天地作為新生事物,遠離市區,公交線路單一,接駁車輛無法滿足遊客需求。開園前期,由於遊客眾多,自駕出行方式遭遇堵車;
2、長春冰雪新天地因為佔地面積很大,園區內景點分布散落,主題體現不明顯,影響觀感;
3、長春冰雪新天地、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園區都設置單獨收費項目,遭部分遊客吐槽,對體驗感造成一定影響;
4、雖然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已成功舉辦22屆,但在標準化服務流程上還未形成體系,導致遊客很難獲得沉浸式體驗觀感,很難帶動二次消費。
其實,長春冰雪新天地、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同為我國最著名的冰雪旅遊目的地,各自應該發揮城市優勢,打造特色冰雪遊,而不應該一味地追求面積大小,甚至通過價格戰的方式獲得既得流量,這樣的拼殺,只能兩敗俱傷。
為哈長兩地的冬季冰雪旅遊提幾點建議:
1、長春、哈爾濱作為東北兩座省會城市,擁有天然的城市知名度,長春市冬季更「暖」,在「暖冬」上做文章,「來長春逛冰雪 不凍手更暖心」,類似這樣的廣告會是更好的宣傳;
2、形式單一的旅遊產品已無法滿足遊客需求,兩家需要向長隆度假區學習,打造度假區概念,利用當地特色,深挖冰雪文化,打造冰雪樂園主景觀的同時,還要在周邊建造其他分景觀,如冰雪主題客房、冰雪動物王國、冰雪影視基地、甚至冰雪創客世界等多層次,多元化的文化輸出,才能豐富自身產品線,獲得更大的流量和經濟效益;
3、必須重視交通網打造,甚至遠期規劃通往園區的地鐵線路,在短時間內無法形成固定線路的時候,可以通過臨時交通網覆蓋的方式,為遊客提供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出行體驗對遊客影響極大。這一點也可以參照長隆的做法:長隆度假區在各園區及酒店間,都設有接駁點,住酒店的遊客,只要按照時間點排隊,就能在多個時間段通往不同園區,便捷高效;
4、長春、哈爾濱歷來是友好城市,不存在各自為王、各自為政的情況,共建共享,深度融合是健康發展的唯一出路。兩地可聯手打造冰雪旅遊共同體,打造統一的冰雪遊品牌,最終促進冰雪旅遊的產業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