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角王》又名《摔跤王》,摔角又名摔跤,以豆瓣裡的翻譯為準,所以採用摔角一詞。
2008年,美國導演達倫·阿倫諾夫斯基以摔角為名,講述了一個中年危機的故事。2010年,導演達倫用《黑天鵝》,講述了一個年輕人追逐夢想終成魔的故事。這兩部都是值得看的影片。
我說導演達倫在本片裡是以摔角為名講故事,是因為,男主米基·洛克扮演的蘭迪,一臉滄桑頹廢,哪有摔角手的勇猛和銳氣,片裡展現的幾場摔角賽,從裡至外都是做秀……
《摔角王》講中年危機,但不止於此,還有事業危機,家人危機,自我危機,以及理想主義者的迷茫,觀影者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對於那些喜愛此片的觀眾來說,大概都是從中看到自己的某一部分。
1
蘭迪正式露面前的七分鐘。不再是特定的人物。
為此片擔綱的主要攝影設備應是手提攝影機,拍攝角度總是在角色的背後,觀眾的視角與蘭迪的完全相同,搖搖晃晃的鏡頭,清晰真實的腳步聲,以至於我看著看著就把自己融進了蘭迪的身體裡——雖然魁梧卻顯臃腫笨拙,男子氣概已成昨日故事。
影片開始,字幕,聽到賽場喧囂的歡呼聲和慷慨激昂的解說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真正的美國人,人民的英雄,大錘蘭迪」,哇,好有氣勢,未見其人先未評價聲!隨著一張張剪報的滑出,勾勒出一個摔角英雄的故事——20年前,上世紀八十年代,摔角手蘭迪·魯賓遜如何以標誌性的奪命砸紅遍全國。
字幕結束,黑幕,響起咳嗽聲,一個蒼老的男人聲音,畫面進來,一個披著金色長髮赤裸上身的男子,頹廢地憂傷地,在一間雜亂的房子裡,面向角落坐著。
這是誰?
咳嗽又起。
字幕出:20年後。我知道了這個蒼老的背影,就是前面那個紅極一時的摔角王。
咳嗽又起。動作開始加進來。
緩慢的清理傷口,拖著箱子離開,給粉絲籤名,開車聽音樂,黑暗中開門,鏡頭一直在角色背後,我只看到背影。又跟著他上樓,敲門,沒人理會,離開……沒有配樂,只有腳步聲,喘息聲。
角色回到車上,像頭受傷的狼一樣爬進去,解開身上的繃帶,吃藥,有輕音樂響起,映射著壁面上密密麻麻的照片,在昏暗的光線中,終於,看到主角的臉。此時已是影片7分20秒了。
這樣的表現手法,一方面代入感極強,我好像就是那個角色,我看著他看到的一切,我經歷著他的經歷,另一方面,一直沒有看到主角的臉,這讓我想像著片裡的主角,他甚至不是一個真正的特定的角色,而是一個有著模糊面孔的人,他是我們中任何一個人。
2
當摔角成為表演,其摔角的意義已經失去。
第一次看到這麼假心假意的摔角秀:對戰前先商量好誰要假裝輸,誰要假裝贏;場上各出什麼招式,你的招式我的招式清清楚楚,如同電影臺詞一樣各有各的份;臺上按照劇本演出,用刀片在自己頭上割出傷口,然後把鮮血抹得滿臉都是,故意顯出受傷依然勇猛狀;用釘書機直接把一張鈔票釘在自己腦門上,又咔嚓一聲釘在肚皮上;一盤大頭釘哐當一聲打在背上,閃閃亮亮釘了滿背;亂鋼絲人架梯全上場,好像沒有什麼道具不能用……
摔角場上走下來的摔角手,臉上背上腹部都是血在流,各種各樣的傷口和異物,看起來慘不忍睹,但實際上都沒有受重傷,並不像《洛奇》裡面所表現的那樣生死拳擊,甚至沒有《搏擊俱樂部》裡面那樣地下搏擊場上的血腥惡鬥。
而這樣看起來華麗激蕩的摔角,是所有摔角手們都接受的方式,年華都已過去,留下那麼多的傷殘同伴,摔角只能這樣繼續下去了。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摔角,同樣也是影片裡的觀眾們都喜愛的方式,他們看到摔角手臉上的鮮血就狂叫,看到幾個經典的動作就熱血沸騰,尤其是蘭迪的最後一擊,成為他的保留曲目,經久不衰,每場必演,圍觀者的期待也總是能恰到好處地滿足,喝彩聲也總是在合適的時刻響起。
當我這樣寫著時,突然感覺這摔角表演,如同我們國家的京劇表演,每一個招式每一次邁步,都有固定的套路,走七步的地方就不能走五步,而那些京劇票友總是知道在什麼地方該眯起眼睛,什麼時候該張大嘴巴,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什麼地方該喝彩。我曾作為京劇小白去看戲,場子裡我都不敢鼓掌,怕時間不對反倒驚擾了演員的表演。
3
舞娘的故事,是從事著另一種職業的蘭迪故事。
脫衣舞娘總是影片的吸睛吸金部分,每個舞娘總是極盡誘惑之能事,但是這部影片裡的舞娘卡西迪,卻讓看到除了火辣身材之外的另一面。
卡西迪也露點露臀,鋼管舞動作也到位,大腿舞也不賴,但是她沒有一般舞娘臉上的色迷情惑,或者冷漠無感。
舞娘卡西迪的舞蹈裡,我看不到色情,只有蒼涼和落寞,她的臉上她的眼睛裡有掃不去的孤獨。
舞娘,吃的是青春飯,卡西迪已不再年輕,顧客總會抱怨她的年紀太大了,她也總是沒有顧客。
卡西迪對待蘭迪的態度,並不是舞娘和普通顧客,他們會聊一些工作上的煩惱,生活上的事,甚至卡西迪會陪著蘭迪去給女兒買禮物,蘭迪也曾送給卡西迪兒子小禮物。舞娘卡西迪在這部片裡並不是色情的吸睛產物,而是與蘭迪一樣有著中年危機的女人。
影片裡沒有介紹卡西迪更多,但是可以知道,她並不愛這份工作,只因為家裡有兩個孩子要養,她也不能有感情,因為她的艱難生活沒有人能承受。有那麼一個瞬間,她想與蘭迪在一起,想勸蘭迪珍惜生命,但是蘭迪一意孤行頭也不回,她只能黯然離去。
4
每個人都在這個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男主扮演者米基·洛克,也曾是紅極一時的演員,但因其叛逆性格,多變的脾氣,被好萊塢視為異端,拳擊賽讓他傷痕累累,甚至毀容,讓他成為好萊塢的棄兒,所以影片《摔角王》其實也帶有米基的自傳性質。
對導演達倫來說,這個故事也是他自己的故事。他曾說:「《摔角王》的故事,就像是我自己的經歷一樣,當然,我沒有像蘭迪那樣遍體鱗傷,我的家庭和生活也很幸福,但我的導演之路還是走得不太容易。」
而對觀眾如我來說,蘭迪的故事又何嘗不是自己的故事,雖然我沒有他當時的紅火期什麼的,卻也曾在低谷期徘徊又徘徊,好像孤單一人行走在人世間,受傷時只能獨自撫慰傷口,當去追問時,好像不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
有人說這是一部老年勵志片,我覺得還不到老年吧,也不是勵志片。蘭迪對女兒不負責任,對卡西迪的勸告不聽,對自己的身體不在意,那只能走向自己的命運了。
當摔角場上蘭迪經典一擊起跳後,影片結束,響起一二三四的急呼聲,我想那是急救蘭迪時的聲音。
賽場需要他,他也需要賽場。賽場之外,他是零是無。
一個理想主義者,由於自己的純粹和執著,拋棄了身邊的所有,將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再沒有回頭的路,也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一直走下去,走到絕境,走到人生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