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珍:92歲不「退休」 音樂是根植於內心的愛

2021-02-19 半話集

談起郭淑珍,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在中國聲樂界她的名字可謂是聲振屋瓦,一曲《黃河怨》唱出了抗日救亡中整個民族的悲憤和怒吼,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她,依舊奔波在舞臺與講臺的第一線。

1927年,郭淑珍出生於天津市,從小就熱愛唱歌的她,因為聲音亮、嗓門兒大,還被大家送了一個幽默的綽號「大喇叭」。郭淑珍回憶道:「小學時,音樂老師就教我們識五線譜,練二部重唱,當時我就對這些很感興趣。」敢唱,也唱得好的她,時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我母親喜歡民間藝術,從小我就看過很多戲曲名家的表演」。正是這些耳濡目染的藝術薰陶,讓郭淑珍與音樂結緣。

1946年,19歲的郭淑珍順利考取了北平藝專,卻遭到了父親的反對。「當時,我父親認為學音樂就是『下九流』,說什麼都不讓我去。直到第二年,事情才出現了轉機。「當時我是去北平報考助產士學校的,剛好趕上藝專在北平招生,就隨同學一起去報考了。在考場上,趙梅伯老師一眼就認出了我,我還沒上臺唱歌,就被直接錄取了。」郭淑珍激動地回憶道。

最終,父親成全了郭淑珍的音樂夢想,她如願以償的邁進藝術大門。在校期間,她表現優異,收穫了諸多榮譽與獎項,並以優等生被國家選派赴蘇聯留學,進入前蘇聯國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留學期間,郭淑珍接受了高水平的專業教育和嚴格的正規訓練。她說:「許多時候,一個作品一練就是幾十次,甚至上百次。」

提起《黃河大合唱》,就不得不提《黃河怨》。那段如泣如訴、撕心裂肺的歌聲就出自於郭淑珍,而《黃河大合唱》也成為了人們對郭淑珍的一個經典記憶。

談及關於《黃河大合唱》的選拔時,郭淑珍十分激動,她說:「當時的競爭非常激烈,國內許多聲樂界高水平的歌唱家都參與了選拔。我在準備階段,遇到了糾結不知道如何把曲中的情感表達到最好。後來,我反覆地觀看電影,了解作品創作的環境,不斷揣摩作者的情感,思索著如何將這些情感表達出來,整整三天三夜沒有睡覺。」


1977年,郭淑珍在一次演出時的照片

正是對於作品的深刻了解,郭淑珍在演唱《黃河怨》時,作品的表達與情感的處理感人至深。郭淑珍說:「我借鑑了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李勇奇哭訴時的情感表達,來增添整體音樂的慘烈氣氛。」在她的演唱中,臺下聽眾仿佛被拉回到了慘遭日寇鐵蹄蹂躪的悲慘歲月,側耳聽著一位普通中國婦女心碎的嗚咽。選拔結束後,指揮家李德倫對我說:「郭淑珍,你把我唱哭了,我們都哭了」。後來,郭淑珍便正式成為了《黃河怨》的主唱。

之後《黃河大合唱》在全國範圍內接連開演,讓郭淑珍走入了大眾的視野,她的名字也與《黃河怨》一起被每一位聽眾所熟知。

除去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還有一個重要身份:聲樂教育家。幾十年來她相繼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人才,孟玲、吳霜、王秀芬、吳碧霞等都是她的學生。如果郭淑珍的前半生用「歌聲飄四海」來形容,那她的後半生則是「桃李滿天下」。

在中央音樂學院的課堂上,這個聲樂歌劇系的老教授有著和她年紀極其不相符的旺盛精力。有時,她站在琴房的中央,讓伴奏停下,抬起雙手,右腳掌「拍打」著地板,一遍一遍,一句一句地指導著學生。

「以前一個學生給我唱了首《花非花》,我一聽就知道她「花」字的發聲不對,就這一個字,她練了不下五十遍,唱到後面都哭了。我認為,如果一個學生唱的不對,一直到下課了還是沒唱對,我卻讓他走了,這會對他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打擊,他會以為自己的問題沒辦法解決,慢慢的就會沒有信心。所以我讓他的問題在課堂上就能解決,給他一個信心,讓他知道無論多大的問題最後都能克服,他可以做到。只要我不放棄,他們也就不會放棄。」郭淑珍用嚴謹的態度保護學生的音樂夢想。

作為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早已功成名就,桃李滿天下。今年是《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也是郭淑珍進入人生的第92個年頭,然而她似乎並沒有「退休」的意思,仍在不知疲倦地奔走於琴房與劇場之間,傳承著黃河精神。

年齡對她來說似乎只是一個數字而已,音樂才是根植於內心的愛。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郭淑珍92華誕藝術成就展隆重開幕
    北京鼎元國際藝術中心本著「尊重.傳承」之心,精心策劃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郭淑珍92華誕藝術成就展》。展覽精選了160張經典照片,涵蓋了郭先生求學經歷、藝術生涯、教學成果、桃李芬芳、領導關懷、摯友情深等,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郭先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豪邁氣概。郭先生是新中國和黨培養出來的一位堅定、純粹的藝術工作者,心中只有尊重傳統和傳承藝術,如郭先生所說「教育是根植於心中的愛」。
  • 郭淑珍 ▍92歲高齡再唱《黃河怨》,震撼全場!
    此前,「聲樂系」微信公眾平臺編輯整理,並推送了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郭淑珍 ▍90歲唱《黃河怨》氣勢恢弘!她是怎麼做到的?》。這篇文章談及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郭淑珍先生的生平故事,以及她與《黃河大合唱》的深遠淵源。文章中的視頻更清晰完整地展示了郭先生90歲高齡之時,與著名指揮家嚴良堃先生(當時亦92歲高齡)合作,在中央音樂學院演唱的《黃河怨》。
  • 《黃河大合唱》80周年成都唱響92歲原唱郭淑珍親臨現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在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交流會上,詞作者、詩人光未然的兒子張安東分享道,當年他問父親:「您在當時是怎麼想的?郭淑珍接受採訪原唱郭淑珍:傳承「黃河精神」,忘記就是背叛92歲的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她不僅是宋祖英的老師,還是原版《黃河大合唱》中《黃河怨》片段的演唱者。在27日晚舉行的《怒吼吧!黃河》音樂會上,女高音歌唱家王秀芬和男中音歌唱家馮國棟將演唱《黃河怨》與《黃河頌》,他們同時也是郭淑珍的學生。
  • 92歲郭淑珍與《黃河怨》半個多世紀的不解情緣|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
    當郭淑珍接到參加音樂會選拔的通知時,她正和中央音樂學院師生一起在京郊昌平「開門辦學」。由於自己很長時間不唱歌了,復排讓她感到既興奮又很有壓力。她擔心嗓子是否還能演唱,並且對作品的重新闡釋心裡也沒有底。一次試唱後,郭淑珍還是覺得不滿意,當她把這種忐忑的心情告訴學校時任院長趙渢時,趙院長沒有多說什麼,淡淡地說了一句:「我有一張唱片,法國人唱的流行歌曲,聲音一般,但那感情……」貌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卻讓苦苦思索的郭淑珍豁然開朗。唱歌主要是為唱「情」,而歌唱者要想打動觀眾,自己首先要動心、動情才可以。
  • 《黃河怨》郭淑珍,李谷一老師,嫁小8歲丈夫風雨同舟61年?
    那時,92歲的郭淑珍就曾講道:我現在還沒有退休,還在工作崗位上,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1947年,20歲的她考入了北平北平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聲樂,她從小就喜歡唱歌,因而走上歌唱道路是她必然的人生選擇。她在音樂上的成績毋庸置疑,但最令她感到自豪的卻是她身邊一直有一個他,無論風裡雨裡他都一直與她同舟共濟。這便是與她攜手61年,始終對她呵護備至的老公朱工七,他是我國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比郭淑珍小8歲。
  • 中國聲樂教育「掌門師太」郭淑珍
    「教育是根植於內心深處的愛」  「如果一個學生到下課了還沒唱對,我讓他走了,他就覺得自己遇到了大問題,慢慢就沒有了信心。我要想盡一切辦法在課堂上讓學生唱對了,給他一個信心,讓他知道多大的問題最後都能克服,他能做到。」
  • 郭淑珍與朱工七 不被看好的「姐弟戀」
    朱工七  那一年,她32歲,他24歲。  1959年——2015年,56載光陰流逝,她88歲,他80歲。兩人始終相濡以沫。  她叫郭淑珍,他叫朱工七。  說起來,郭淑珍和朱工七雖非「青梅竹馬」,但也是少小相識。1950年,郭淑珍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當時校址還在天津。同年,朱工七就讀的南京國立音樂學院常州幼年班,併到了中央音樂學院。「我們在學校操場上接這批孩子,那時他14歲,還是個小孩兒。」
  • 音樂大師郭淑珍老師的長壽心得
    我對郭淑珍說:「光聽你說話聲,是二八少女,看你背影,像四八少婦,瞧您走道,六八韻婦,近看臉面,有八八樣了。」  郭淑珍笑道:「我現在就是少女嘛!」  我說:「可你畢竟是1927年6月1日出生,都八十八歲高齡了,我們聲樂界的泰鬥。」  郭淑珍說:「唉,我不是,泰鬥是周小燕。」
  • 【人物】郭淑珍:歌聲飄四海 桃李滿天下
    擔任大賽評委會主席的是87歲高齡的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郭淑珍。比賽中,看到青年歌唱家們在聲樂藝術上取得的優異成績,郭老感到由衷的高興。她說:「青年人是聲樂藝術的希望,聽他們演唱,我心裡特別高興。」在隨後舉行的頒獎音樂會上,郭老親自為獲獎者頒發了獲獎證書,並勉勵他們繼續在聲樂藝術道路上執著追求。作為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郭淑珍的藝術造詣和教學成果早已被國內外音樂界所公認。
  • 郭淑珍演唱《黃河怨》深入人心:藝術要以「情」動人
    1946年,中學畢業時,郭淑珍想考取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從比利時留學歸國的趙梅伯老師對她青眼有加。父親堅決不同意,在他看來,醫生和老師才是正經工作,學音樂的出了校門就是「戲子」,是舊社會的「下九流」。郭淑珍不死心,第二年,在報考護士學校時,又瞞著父親跑去了北平藝專,趙梅伯當即決定讓她免試入學。南開大學畢業的表舅也被郭淑珍請來當說客,畢竟知識人的話,父親還是能聽進去的。
  • 郭淑珍和她的學生們
    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老師攜愛徒做客《大王小王》,如今已92歲高齡的她英氣不減當年,不僅堅持在校教課,平時的業餘生活也十分豐富。 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吳霜、女中音歌唱家王宏堯空降現場,作為郭淑珍老師的得意門生,她們對老師有著深深地感情。
  • 郭淑珍與朱工七 不被看好的「姐弟戀」走過56年金婚
    1950年,郭淑珍就讀於當時位於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與朱工七相遇;65年後,88歲的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攜手中央音樂學院重回故鄉。本文部分轉載自北京日報《跨越世紀的風雨相守:四個文藝愛情樣本》作者:牛春梅 路豔霞 周南焱 李紅豔1950年,郭淑珍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當時校址還在天津。同年,朱工七就讀的南京國立音樂學院常州幼年班,併到了中央音樂學院。
  • 2017《記憶》郭淑珍專輯(李谷一做嘉賓)
    2017《記憶》郭淑珍專輯2017年8月28日李谷一老師參加北京臺科教頻道《記憶》欄目「郭淑珍從藝七十年聚會」《我的老師90歲了》節目(北京臺教師節期間播出)。李谷一老師談到與郭淑珍老師的三層關係「老師、鄰居、同事(與郭老師丈夫)」。
  • 郭淑珍與朱工七 「姐弟戀」走過56年金婚
    郭淑珍,我院聲樂系1950級校友;朱工七,1946年就讀國立音樂院常州幼年班(中央音樂學院前身)空格一段跨越56年的愛情發祥於海河岸邊。1950年,郭淑珍就讀於當時位於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與朱工七相遇;65年後,88歲的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攜手中央音樂學院重回故鄉。空格1950年,郭淑珍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當時校址還在天津。同年,朱工七就讀的南京國立音樂學院常州幼年班,併到了中央音樂學院。「我們在學校操場上接這批孩子,那時他14歲,還是個小孩兒。」郭淑珍說。那一年,她32歲,他24歲。她叫郭淑珍,他叫朱工七。
  • 郭淑珍,郭老師,郭阿姨
    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我只有十幾歲,初中畢業,喜歡唱歌。我的作曲家六叔吳祖強對我媽媽說:讓小雙去學唱歌吧,她很喜歡唱,讓她這麼隨意地唱,不如去正式拜師。我媽媽是個思想開放的人,她並不覺得自己是戲曲演員,女兒就一定要唱戲。唱歌,好啊!於是,我在六叔和媽媽的「押送」下,第一次見到了郭淑珍老師,六叔說:這是郭阿姨。我第一次認識了郭阿姨,從此踏進音樂的門檻。
  • 郭淑珍:用美聲唱好中國歌曲
    我對音樂的熱愛源於生活,母親平日哼唱的河北民歌,放學路上街邊門市「戲匣子」裡播放的京劇、河北梆子、評書,激發我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後來,我考入當時的北平藝專,心中音樂的種子開始得到悉心灌溉。1953 年,我成為第一批被國家選派到蘇聯留學的音樂人才。
  • 一家四口皆患癌去世,花光300萬,92歲的田華不敢退休仍掙錢養家
    田華:一家四口皆因癌症去世,治療花光300萬,92歲不敢退休掙錢養家今年92歲的她也已經是一個白髮蒼蒼的遲暮老人了,在相繼送走了4個親人後,田華也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接下來就是平靜且順利的生活,但是命運就是這樣的琢磨不透。
  • 著名歌唱家郭淑珍現場指導朱軍演唱,一語中的!!!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郭淑珍教授現場指導主持人朱軍的演唱,一語中的!在一期《藝術人生》欄目中,主持人朱軍訪問我國聲樂界泰鬥,郭淑珍先生,其間,朱軍現場演唱了《小小竹排江中遊》,並得到郭先生的點評。這一語中的的點評到底是什麼呢?
  • 螢屏四十載,今六十宣布退休,喜劇女王宋丹丹從此息影了?
    在上個月,劉濤、孫茜等人在社交平臺上曬出宋丹丹的60歲大合照,並紛紛配文送上祝福。孫茜曬宋丹丹表演講座照片,並配文:今天是丹丹姐生日,也是她正式退休的一天!愛著我們每一個人。宋丹丹55歲生日的時候也曾和她一起過生日慶生。據悉,先前生日的前一天,宋丹丹就為大家準備了一場表演講座。也是宣布正式退休了,也算是跟喜愛她的觀眾朋友們告個別了。
  • 一個56歲女人的內心獨白:退休後想要生活幸福,需要明白一件事
    而身邊圍攏著不同的朋友,每天有許多的活動要參加,才是與時俱進的退休生活,是一個人幸福生活的象徵。  抱持這種觀點的人,退休後,都會努力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熱鬧起來。  但對於這樣的觀點,我不敢苟同。  我認識一位56歲的女人,她退休有一年多時間了,老公還在上班,唯一的女兒也已在外地工作,成了家,家中大多數時間都只有她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