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包含「九天玄女、天罡地煞、董超薛霸」,卻比《水滸》「離譜」很多的書

2021-02-19 探謎古小說

你會想到哪個故事?

對,一定是《水滸傳》,不過這裡要說的是另一部明代小說——《平妖傳》!

沒錯,上述這些人物和情節在《平妖傳》裡也都有,但它和水滸在故事線上毫無聯繫,講的是宋真宗、仁宗兩朝,一群魔法師大亂鬥的事。

其實共有兩部「平妖傳」,一部是二十回本《三遂平妖傳》,傳為羅貫中所著;另一部是四十回本《平妖傳》,俗稱「新平妖傳」,傳為馮夢龍所著。兩部書人物都差不多,第一部只講貝州王則叛亂的前後始末;後一部除了講貝州王則叛亂,還包括蛋子和尚和狐仙聖姑姑等盜取天書學法等情節,故事更加豐富多彩。有學者認為後者是前者的續作,也有人認為二者各自獨立。

跟許多話本小說一樣,「平妖傳」的作者和版本也是有各種說不清的話題,這裡不打算趟這趟「渾水」,只想把馮夢龍版《新平妖傳》和通行本的《水滸傳》(容與堂本)之間做個比較,看看兩部書為什麼有這麼多「共用」的情節和人物。

平妖傳:一部天書引發的戰亂

北宋真宗年間,有個老和尚從在河水中的撿到一枚蛋,從中居然生出個小孩子來。小孩子被老和尚和寓居在廟內的一位火居道士共同撫養長大,取名「蛋子」。蛋子和尚一心想學神仙之術,他冒著千難萬險來到雲夢山白雲洞尋找天書,差點掉下萬丈深淵摔死。歷時三年,矢志不移,終於感動了守洞的白猿,傳授給他拓印取石壁天書的竅門。他盜取了部分天書,可只有找到幫手才能「完成學業」,他與一隻修煉千年的老狐——聖姑姑聯手,躲在一個大戶人家的深宅中修煉,終於掌握了天書上的魔法。

老狐聖姑姑有兩個孩子,瘸腿兒子左黜和妖媚的女兒胡媚兒。後來胡媚兒託生到一個富戶之家,成為漂亮的小姑娘胡永兒。一天,她給了一個要飯的老太婆一塊餅,老太婆就教給她法術。老太婆正是聖姑姑所扮。胡詠兒偷偷學會了撒豆成兵、剪草為馬等等法術,她爸爸發現之後大驚,為了撇清干係,趕緊把她嫁給了一個傻小子。

最終,三個狐仙再次湊到一處,又聯合道士張鸞、平民卜吉、蛋子和尚等人,共同輔助貝州一個叫王則的士兵,只因王則是武則天轉世,在現世還有稱帝的氣數。

貝州官員貪汙軍餉,王則乘機起事造反,在眾位術士的幫助下,大肆使用幻術,鬥敗了官軍。朝廷只好派老臣文彥博出馬平叛,雙方開始各種法術大亂鬥。後九天玄女顯靈,傳給蛋子和尚天罡正法,命他輔佐文彥博。最終,王則大敗,天書歸蛋子和尚所有。

之所以又名「三遂平妖」,是因為幫助文彥博的人中有馬遂、趙遂、諸葛遂智三人,正好應了九天玄女的預言「逢三遂、妖魔退」。

通俗點說,這就是一本中國宋代版的《哈利·波特》,各路魔法滿天飛,時不時上演大型幻術表演,腦洞直達天際。當代有部很精彩的老動畫片《天書奇譚》就是根據《平妖傳》改編,看過片子的朋友會對故事中的魔法有很直觀的感受,比如騎著板凳變成的老虎,飛上高樓之頂看星星……

動畫片《天書奇譚》

「共用」的神話:九天玄女和天書

九天玄女是道家女神,相當於戰神。據《雲笈七籤》載,黃帝戰蚩尤時因不能取勝而愁悶,九天玄女降臨,傳他一套玄女戰術,這才擊敗蚩尤。

在《水滸》中,九天玄女是梁山命運最神秘的主導神。她曾經顯靈,賜給宋江三卷天書,使得宋江、吳用掌握了帶有法術色彩的兵法,在招安後的各次戰役中一直處於不敗。書中,九天玄女只顯靈兩次,一次賜天書,一次是直接「指導」宋江破遼兵的戰法。

九天玄女的形象是一位儀容端莊的皇后形象:

頭綰九龍飛鳳髻,身穿金縷絳綃衣。藍田玉帶曳長裙,白玉圭璋擎彩袖。臉如蓮萼,天然眉目映雲環;唇似櫻桃,自在規模端雪體。

可是在《平妖傳》中並沒有對九天玄女形象的細節描寫,她有時以神靈面貌示人,有時又化作未婚的少女形象。

《水滸》中,宋江在玄女廟中睡著,遇到了玄女,得到天書和預言;《平妖傳》中,文彥博也是在玄女廟中夢中遇到玄女,得到她的預言。

相比於《水滸傳》,《平妖傳》中九天玄女的「戲份」要多得多,故事主要情節圍繞一部天書展開,九天玄女是這部天書的主人,也是所有人物命運的最終掌控者。

「共用」的道具:天書

《水滸傳》中這樣描寫九天玄女的天書:

「包著三卷天書,度與宋江。宋江看時,可長五寸,闊三寸,厚三寸。不敢開看,再拜祗受,藏於袖中。」

除此之外,圍繞天書展開的筆墨並不多。

而在《平妖傳》中,天書則是核心的「道具」,有非常詳盡的描述。

九天玄女推薦白猿到天庭為玉帝看管「九天秘書」,也就是在天庭當圖書館管理員。可是他違反天條,擅自翻看一本叫做「如意冊」的天書,結果被玉帝貶到人間的白雲洞中,專門看管這本天書,白猿又將天書刻在洞中石壁之上。九天玄女相當於天書的「總負責人」,白猿相當於「保管員」。

當天書被狐仙妖人叛軍這些「非主流人士」佔有,用來對抗「正統」的王權時,九天玄女終於出手收拾局面,不但把最強的天罡術傳給了回歸正途的蛋子和尚,還親自出馬收服了最厲害的妖狐聖姑姑。

再來看天書的樣子:它裝在一個小小玉篋中,上面橫著無數封記,內有火焰般繡袱包裹。

打開看時,三寸長,三寸厚,一本小小冊兒,面上題著三個字,叫做如意冊;裡面細開著道家一百零八樣變化之法,三十六大變,應著天罡之數,七十二小變,應著地煞之數,端的有移天換鬥之奇方,役鬼驅神的妙用。

可以看出,兩部小說中對天書的描寫很近似,特別是大小,都是三五寸見方的一本很小的書。至於天書的功能,《水滸傳》強調這是一部兵法之書,而《平妖傳》更強調它是一部法術之書。

有意思的是,《平妖傳》裡的天書共有108種法術,對應天罡地煞之數,這恰好是《水滸傳》108將的數目和含義。

九天玄女一說出自道教,可見兩部書必然都深受道教的影響。

共用的小人物:董超、薛霸

除了九天玄女,兩部書竟然還「共用「」了一對小人物:董超、薛霸。

這一對兒差役在《水滸傳》中出盡風頭,先是野豬林害林衝,後來又在押解途中害盧俊義,最後被燕青殺死。

而在《平妖傳》中,居然也有一對差人叫做董超薛霸,他們幹的勾當也是半路殺犯人。

二人受知州秘令,要在押解途中結果一個叫卜吉的人,只因這人涉嫌一樁命案,實際上是被冤枉,他又尋到一件寶物獻給知州,知州解決不了案子又想私吞寶物,便決定殺了他算了。在密林之中,董、薛正要下手,道士張鸞突然出現,大喝一聲制止了他們。(是不是很像魯智深救林衝)

隨後,張鸞護送卜吉,跟著董薛一起走。(也和魯智深護送林衝很像)。路上,張鸞展示了神奇的法術,想吃魚了,水缸裡憑空出現一條三尺長的大鯉魚;他用紙剪個月亮掛上天空,使得整個州城都能看到兩輪明月。最終,張鸞將卜吉救走,返回州城,殺死了知州。

好在張鸞留下了董超薛霸的性命,使得二人特別「長壽」,又出現在七十年後的「水滸」故事裡,繼續幹著押解和殺害犯人的「工作」,直到被燕青射死。

兩書發生的年代相距很遠,重要人物自然不可混用,但在兩個小人物身上卻偷了懶,連人名都懶得換,包括與他們相關一些情節也很相似。要知道,在宋元明話本小說中,董超薛霸,張千裡萬都是很「通用」的公差名字,例如《清平堂山話本》中,有對差人叫做「董霸、薛超」,只把二人名字換個位置而已。

竊以為,說書人非要用這樣的熟名字講述不同的故事並不是因為「偷懶」,而是為了拉近了與聽眾之間的距離,聽眾好像一下子在新書中發現了「故友」。

「共用」的文字:大雪贊

《平妖傳》中,老狐帶著一兒一女兩個小狐跋山涉水,遇到一場大雪,此時是書中描寫道:

原來這雪有數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兒,二片的是鵝毛,三片的是攢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喚做梅花,六片喚做六出。這雪本是陰氣凝結,所以六出應著陰數。到立春以後,都是梅花雜片,更無六出了。

而這段文字幾乎原封不動地也出現在《水滸傳》中,在第九十回《五臺山宋江參禪,雙林鎮燕青遇故》中,梁山眾人飲酒賞雪,地文星蕭讓專門講解了雪的特點:

當下,對眾頭領說道:"這雪有數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兒,二片的是鵝毛,三片的是攢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喚做梅花,六片喚做六出。這雪本是陰氣凝結,所以六出應著陰數。到立春以後,都是梅花雜片,更無六出了。今日雖已立春,尚在冬春之交,那雪片卻是或五或六。"

前面文字與《平妖傳》一般無二,只於末尾又多加了一句。由此可見兩部書在創作上有著某些必然的關聯,因為這段文字屬於當時的知識型概念,更說明作者在信仰上保持著一致。

此外,兩書中還在其他一些地方出現了文字近似或相仿的情況。

「共用」的主題:先造反後招安

以上這些「共用」歸根結底是細節,其實,兩書最大的「共用」是靈魂相通,即主題的近似。

《水滸》講的是一個「江湖好漢先造反後招安」的故事,《平妖傳》雖然表面上花裡胡哨各種玄幻魔法,其實同樣講的是一個「先造反後招安」的故事,只是把主角變成了身懷異能的江湖術士。

在敘述上,兩書均給予了造反者以充分的同情筆墨。水滸自不必多說,官吏貪腐政事廢弛,導致眾好漢被逼上梁山,可以說小說用大量篇幅詳細描寫了北宋末年的政治黑暗。而《平妖傳》的筆墨大部分還在於描寫術士的神奇,只有些許筆墨透露出對當時吏政的不滿。

比如,知州之所以想要殺死平民卜吉,只是因為案件不好了斷,自己又從中佔到了好處。如此草菅人命,權大於法,顯然是對當時一些官吏濫用職權,為所欲為的寫照。這樣的官員似乎誰都轄制他不得,遠處,天高皇帝遠管他不得;近處,他在地方稱王稱霸,官官相護,誰也不會為一個草民的小命去得罪他。正如書中所寫:

君遠天高兩不靈,濫官汙吏敢橫行。腰間寶劍如秋水,要與人間斷不平。

想來想去,似乎也只有道士張鸞這樣有法術的人物能治他了,雖然這可能是一種美好想像,但在邏輯上卻能站住腳。

又如,貝州的知州是一個「綺羅裹定真禽獸,百味珍羞養畜生」……

每日不理正事,只是要錢。

取辦一應金銀彩帛物件,俱不肯還鋪行錢鈔,害盡諸役百業,那一個不怨恨唾罵。

王則造反就是因為他剋扣軍餉而起。其時,軍人們家中無米下鍋,苦不堪言,王則也是這些士兵中的一個。聖姑姑、胡永兒、左瘸、張鸞、蛋子和尚等妖人術士紛紛趕來,各用法術幫助王則樹立威望,收買人心。

王則招攬眾兵士到他家,兵士們發現他家居然是個「大糧庫」,有分不完的糧食,王則分文不收讓眾人取糧。這些糧食實際上都是知州府庫中的軍糧,被術士用「搬運法」搬到了王則家。這說明州中本不缺糧,分明是知州自恃權大,就敢於公然不發。不但如此,這位知州連普通小商販的便宜都要佔,他的老婆從一家店鋪要了彩綢來看,看完說不滿意,要換了新貨再買,王則奉命負責去退換,結果發現彩綢被動了手腳,少了很多。他如實稟報,卻被知州痛罵,反咬是被他弄丟了。書中以說書人的立場賦詩道:

任所如何辦嫁妝,剪殘彩帛要人償。有官望使千年勢,沒理天教一旦亡。

可見,這又是一個官吏濫用職權為所欲為的事例,雖是一個官員卻也是一群醜惡官吏的共同寫照。正是這些地方官吏的「逞強」乃至「作死」,才給國家帶來重大災難,以至生靈塗炭,勞民傷財。

但是,《平妖傳》對貪官惡官的描寫遠遠少於《水滸傳》,出現的人物數量也遠不及《水滸傳》。除了行文側重點不同之外,這似乎也表明在北宋真宗、仁宗時代,官員腐敗還是局部的、偶發的,遠不如宋徽宗時代那樣普遍而瘋狂。

《水滸傳》後半部書寫的是梁山好漢不再殺人放火,接受了招安,為國盡忠。同樣,在《平妖傳》中,王則造反的一眾人也在故事臨近尾聲時發生了分化。

王則造反後不久就「變質」了,他和幾個狐精和幾個會法術的「大臣」開始花天酒地大肆享樂,王則自稱「皇帝」,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廣羅妃嬪甚至是強搶民女,變得比當初的惡官更惡。

張鸞、卜吉、蛋子和尚則很快便與王則劃清了界限,紛紛隱退,蛋子和尚更是在袁公和九天玄女的感召之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棄暗投明,暗中站到朝廷一方,幫助大將軍文彥博一起剿滅叛軍,他對王則妖黨的最終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顯然,《平妖傳》也是一個「先造反後招安」的故事。還有學者認為,《水滸全傳》中的王慶形象就是從《平妖傳》中的王則而來,也可以留備一說,總之都是造反後被鎮壓的人物。

和《水滸》一樣,《平妖傳》在前部書中,都給予了造反者充分的同情,表達了同樣的理念:社會動蕩是因為吏政廢弛、官僚腐敗而起。

至於說,《平妖傳》與《水滸傳》為什麼有如此之多的「共用」內容,最簡單的一個解釋就是兩書的作者均包括「羅貫中」,自己「抄」自己點東西的總該可以吧。然而,關於羅貫中其人生平有很多疑點生卒年、籍貫、真實姓名、經歷都有很多種不同說法,也就是說他是一個存疑的人物,很多明代話本小說往往偽託於他所作。

這裡套用一句文學評論觀的俗語:覺得一個雞蛋好吃幹嘛非要知道是哪只雞下的呢?所以,與其認為這兩部書是同一作者所作,不如看做是它們表現了當時說書人某些共通的觀念,使用了某些共通的筆法所致。

此外,《平妖傳》與《水滸傳》相似之處也只不過是這部小說的一個側影,它更加廣泛地借鑑了前代眾多的神話傳奇故事,這裡就不細說了。

相關焦點

  • 鄭道揚:天罡地煞源流考
    但從筆者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並非如此,「天罡」「地煞」這兩個漢語詞彙在早期與水滸108將並不存在任何關聯,只是用作內丹雷法或天文風水學名詞。  相反,這兩個詞的意義用法在很大程度上與《水滸傳》的成書過程緊密相關,可以說,所謂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這個概念及其名單極有可能是水滸成書過程的原創名目,而且這個小說界的原創甚至影響到了後世道教官方對於天罡地煞的設定。
  • 九天玄女猶無聖:從水滸中的九天玄女,談談古代的神像崇拜文化
    《水滸傳》作為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主要反映了當時北宋的歷史事實,但也有不少關於神仙鬼怪的內容,現在看來荒誕可笑。譬如說,洪太尉放走妖魔,天罡地煞落人間;高廉自將妖術弄魔兵,入雲龍勝鬥法破之;湧金門張順歸神後,魂捉方天定。
  • 梁山一百零八將,天罡地煞的位次是怎樣排列的?
    梁山一百零八將,天罡地煞的位次是宋江排的嗎?在我國四大名著《水滸傳》裡,梁山好漢108人,各對應了天罡36個、地煞72個,這個天罡地煞可以在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看到。而這108個座位是怎麼排的呢?
  • 九天玄女乃天界戰神,為何助宋江平遼、滅方臘?
    在《水滸傳》中,九天玄女兩度下界,救宋江於危難之中,傳下三卷天書,助宋江平定遼國,而且對宋江非常客氣,以賓主之禮相待,稱宋江為星主。九天玄女乃堂堂天界戰神,為何對宋江這個凡間強盜頭子禮敬三分,還想盡辦法,助其成就功名呢?  要想明白這個問題,還得從上古至唐宋時期的天庭格局變化說起。上古時期,盤古開天闢地,分辨清濁。
  • 她是水滸中最大操控者,身份很可疑,是否扮演著雙面間諜
    水滸一書,開篇就參雜神話,天罡地煞橫空出世,到玄女授天書,以及後來的九宮八卦陣與太乙混天象陣,都與神話有關。梁山頭領為了鞏固自己地位,也用神話來做託詞。比如:晁蓋夜夢七星,宋江搞得更隆重,天罡地煞共聚義。
  • 水滸傳高廉是何方妖魔,九天玄女天書難治,需公孫勝用雷法降服?
    在華夏神系中,九天玄女是一位極為特殊的女神。《雲笈七籤》云: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聖母元君弟子也。九天為乾金之象,性剛好動。九天之方,可以揚兵布陣。九天玄女這位神祇,不僅在水滸傳中很重要。在上古時期,也曾傳下兵信神符,幫助軒轅黃帝大破蚩尤。
  • 水滸裡的九天玄女,是何方神聖?既是戰爭女神也是房中術神?
    《淺說水滸》第567期(文/焦目)水滸直接間接地提到了很多神魔,從梁山好漢們綽號也能看到一些
  • 九天玄女的原型之謎,九天玄女的傳說故事
    九天玄女四個徒弟是誰?第一個徒弟黃帝,黃帝拜九天玄女為師,主要學兵法;第二個徒弟白猿公,春秋時代的一頭白猿,跟九天玄女學劍法;第三個徒弟是宋江,不知道學了什麼,幾乎沒用過,個人猜測是大忽悠術;第四個徒弟是唐賽兒,學成地煞變化,起兵造反,後來九天玄女命白猿公鎮壓之。
  • 《水滸傳》中宋江兩次見到的九天玄女是什麼「鳥」?
    作者:陳二虎(九天玄女)一、《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水滸傳》中,宋江兩次見到九天玄女,一次是第四十二回,從梁山辭別晁蓋後回鄆城縣宋家莊,其弟宋清告訴他說:宋江大鬧江州的事已經驚動官府,鄆城縣的兩個姓趙的都頭已經把宋家莊監視起來,只等江州的批捕公文
  • 奇門遁甲的「祖師爺」——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原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傳授過兵法的女神,後經道教奉為高階女仙與術數神。在民間,對於九天玄女,在民間有著許許多多的傳說。民間傳說她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她也是一位正義之神,經常出現在古典小說中,是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因此她在道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後被道教吸收進神仙系統。
  • 九天玄女簡介 九天玄女娘娘和女媧什麼關係?
    早在隋朝之前,就有一部叫《黃帝問玄女兵法》的著作。書中詳細記載了玄女助黃帝戰勝蚩尤的故事。上古之時,黃帝討伐蚩尤之暴時。蚩尤多方變幻,呼風喚雨,吹煙噴霧,西王母即遣戰神九天玄女授黃帝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黃帝遂克蚩尤於中冀。此時記載的的玄女聖母早屬大羅金仙一類,儼然一副上古戰神之姿。
  • 九天玄女
    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 【九天玄女的地位】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元女」、「九天女」、「九天娘娘」,為中國上古女神。  早在隋朝之前,就有一部叫《黃帝問玄女兵法》的著作。書中詳細記載了玄女助黃帝戰勝蚩尤的故事。此中玄女為玄鳥所化,雖尚未脫離鳥形,但到底還是時進了一步,成了一位救助危難傳授兵法的半人半禽的女神。
  • 孫立最後為何是混了個地煞,可能作者寫水滸的時候人格分裂了
    為何這麼說呢,孫立在水滸裡屬於高開低走最後成為人生贏家這樣一個角色,可謂是一波三折,最後孫立可以繼續回老家做官,是梁山好漢裡少有的可以回老家頤養天年的存在。然而,如果看孫立的生平,一直到梁山排座次這一段,就會覺得作者似乎有些不待見孫立。為什麼這麼說呢,孫立本來是登州府兵馬提轄,登州府附近的強盜都被他消滅的差不多了,是個很有能力的人。
  • 九天玄女,中國上古戰神其實是仙女!
    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原為中國上古神話中的戰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女仙。雖然他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個深諳軍事韜略,術法神通的正義之神,形象經常出現在古典小說之中,成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異常重要。民間傳說她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
  • 九天玄女的傳說
    在我國的上古神話中,有著許多擁有偉大功績的女神,這些女神在民間中也具有著許多奇幻的傳說,其中九天玄女就是其中的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等,原本她在神話中是一個精通兵法,擁有極高的軍事能力的女神,不過後來後經道教奉為一個法術和能力都非常強的高階女仙。
  •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解析
    《參同契》卷下:"二月榆落,魁臨於卯;八月麥生,天罡據酉″。《抱樸子內篇.雜應》:又思作七星北鬥,以魁覆其頭,以罡指前″。?叢辰名。月內兇神。《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二《鶴林法語》:"天罡屬辰,辰戌醜未謂之四正,以其屬土,居於中央,故曰四正,罡字從四從正,以辰為土,故此功曹謂之天罡″。清允祿等撰《協紀門辨方書》:"陰陽之月,前三辰為天罡,後天辰為河魁,陰建之月反是″。?神煞名。
  • 神話傳說——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九天玄女娘娘一般指九天玄女中國上古時代的女神 更多義項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
  • 九天玄女真經
    在中國神譜中,九天玄女的神通最廣大,其功績最偉大,民眾崇拜、信仰最久遠。她被人們看成是最偉大的創世神和始祖神。目前所知最早述及玄女的文獻漢代緯書《龍魚河圖》載:黃帝攝政時,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仁慈。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黃帝仰天而嘆。
  • 梁山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對打,哪方會贏?4位地煞掌控著結果
    通過書中後續的劇情也不難看出一個事實,那些後來匯集到梁山之上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好漢中真正的好人確實是沒幾個,即便是武松也有殺無辜道童的舉動,當然,「魔君」這頭銜也僅僅只適用於李逵、鮑旭等好漢身上,說梁山上個個都是魔君倒也不至於,但梁山上的好漢們都是狠人,而且是為了生存下去可以不擇手段的人,書中菊花大會就招安一事就差點鬧掰。
  • 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
    《參同契》卷下:"二月榆落,魁臨於卯;八月麥生,天罡據酉″。《抱樸子內篇.雜應》:又思作七星北鬥,以魁覆其頭,以罡指前″。?叢辰名。月內兇神。《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二《鶴林法語》:"天罡屬辰,辰戌醜未謂之四正,以其屬土,居於中央,故曰四正,罡字從四從正,以辰為土,故此功曹謂之天罡″。清允祿等撰《協紀門辨方書》:"陰陽之月,前三辰為天罡,後天辰為河魁,陰建之月反是″。?神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