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越努力,就越有可能被辭退的風險,這樣狗血的劇情在《親愛的自己》出現了。首先陳一鳴由於工作能力太出色了,然後被自家公司套路辭職了,緊接著李思雨好不容易幫助公司拿下了五十萬的大單子之後,居然也被上級約談了,重點是勸她主動離職。這樣的劇情實在是太魔幻了吧!
李思雨也覺得很魔幻,畢竟她替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另外做事也是一直在按公司流程走,並沒有出格的地方。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別人陷害她的原因,就是抓住了銷售部門不成文的規定,也就是加班費沒有直接通過財務上報,而是通過公關費上報。唯一能夠替李思雨解決麻煩的人,就只有李思雨的老上級袁姐,這一點連李思雨的閨蜜都很清楚。
李思雨也是想盡了解決辦法,然後發現能夠證明她清白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的老上級袁姐。這位袁姐也是公司的老員工,還是銷售部的頭頭,因此銷售部門不成文的規定也是她弄出來的,只要她可以出來證明李思雨沒有虛報的話,那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可李思雨很難過的表示道:「我到現在都聯繫不上她。」這句話裡面代表的意思很明確了,那就是老上級已經成為反派,一定要把李思雨趕出公司了。
李思雨和老上級袁姐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袁姐帶了李思雨足足七年,兩個人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曾經也算是無話不說的閨蜜。就連李思雨後來可以在銷售部門和袁姐抗衡,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是潘總給到的幫助有多大,而是袁姐不忍心打擊她。因此當袁姐真的出手之後,李思雨現在也是無計可施了。
就在大家討論李思雨要如何擺脫被陷害處境的時候,編劇卻在給反派洗白?沒有錯,可以看到準備開除李思雨的兩個人正坐在一起吃飯。第一句臺詞就讓人感受到了那種「無形殺氣」:「在潘志勇回來之前,必須把她開了。」
目前能夠針對李思雨,陷害李思雨,就在於公司上層裡面沒有人會在意李思雨被陷害這種小事,唯一有能力幫助李思雨的就是潘總。但是潘總恰好出國了,這也是反派二人組敢出手的原因了,如果等潘總回來了,那麼有潘總護著且確實不存在有黑點的李思雨,那就沒有辦法排擠掉了。
李思雨的老上級袁姐還是有點擔心的表示道:「我們這麼幹,是不是太狠了。」如果對付的人是無親無故的人,那麼袁姐肯定不會這樣說,但是她和李思雨的關係不一樣,相處了七年之久,這要比一些夫妻相處的時間還要長!因此袁姐肯定還是不太願意看到自己的得力幹將就這樣失業離開了。
但另一位公司老總也很懂袁姐的擔心,那就是害怕李思雨未來的日子不好過。因此這位老總就安慰道:「以李思雨的能力,出去很快就能找到工作。」這一方面是安慰袁姐,另一方面也是認可了李思雨強大的工作能力了。
這也說明李思雨被逼著開除確實很冤枉,就是她的工作能力太強威脅到了袁姐,這才有了這一次的無妄之災。
但是袁姐在反覆想來想去之後,還是表示道:「我還是不忍心。」而公司老總則是反駁道:「你帶了她七年,你一定很了解她,你覺得她會把這個銷售總監的位置讓給你嗎?」這一句話讓袁姐無話可說了,如果不把李思雨趕走,那麼袁姐就有可能痛失銷售總監的位置,最尷尬的一點是作為李思雨七年老上級的袁姐,到時候還要認李思雨為上級。
這種委屈感,袁姐是沒有辦法接受的,這就好像我們穿了七年的襪子,突然有一天要戴著頭頂上當成帽子,那我們的鼻子肯定是沒有辦法接受的。
在看到這裡之後,也就明白了編劇給反派洗白的良苦用心了,那就是再一次告訴了觀眾們:人有情但是職場無情。每一個職場都如同金字塔一樣,能夠上升的空間是越來越小,但是競爭者卻是越來越多,想要爬到更高的空間,那就必須把競爭者擊敗。
袁姐和公司老總的做法有錯嗎?站在他們的角度而言,也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已,儘管做法有些自私無情,但還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這樣一來的話,這部劇我看得很難受了,甚至覺得很無語了。這部劇前面就一直在強調著現實的無情,以及努力未必能換來好的結局。
比如說林玲像不像初入職場的我們呢?林玲也是很乖巧聽話的實習生,但是卻太聽話了,反而出現了三個月零業績面臨被開除的尷尬,最後如果不是林玲打破常規,頂著壓力幫助李思雨拿下了五十萬大單子,那她距離離職就不遠了。
李思雨以及陳一鳴就更不用說了。陳一鳴兢兢業業為公司出謀劃策十年,功勞苦勞都有,可公司是如何對待他的呢?那就是套路他辭職,逼著他離開公司;李思雨是非常上進的銷售員,既然已經成為了銷售組長了,那麼她肯定也有競爭銷售總監的資格,可就是威脅到了老上級袁姐的地位,那她就面臨著陷害。
在看了李思雨、陳一鳴、林玲等角色嘗到的苦果後,真的是讓人看得很難受,編劇簡直是告訴大家不要過於努力,過於努力也不見得會換來好處一樣。在此,還是希望後面的劇情能讓人看著舒服一點吧,還是希望這部劇可以堅持「好人有好報」的旋律走下去!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你們如何看待這部劇呢?歡迎留言,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