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柏林5月29日電(記者 劉暘)故事從10年前的球場擴建說起。2000多名球迷,為了心愛球隊的主場能夠符合德乙聯賽要求,踴躍加入施工隊,13個月裡,義務勞動14萬小時,終於完成了球場改造。
這個球場有個拗口的名字,叫做「老森林人宅邊足球場」。這支球隊是已經在德乙打拼了十年、下賽季參戰德甲的柏林聯合。
這支建於1966年的球隊傳統深厚、風格古樸、擁躉眾多,它的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1906年在柏林市郊成立的一支球隊。俱樂部發展歷經坎坷,數次更名整合、二戰後還遭遇分裂遷移。
從他們的生存環境可以看出這是一支多麼頑強的球隊。老森林人宅邊足球場在二戰之前叫做薩多瓦運動場,當地人對它還有個別稱叫做「落花球場」。這裡一直是柏林聯合及其前身球隊的主場,二戰前已經可以容納1萬名觀眾。
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經過修復擴建,賽場容量增加到1.5萬-2.3萬人。90年代,為了搭上柏林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快車,球場曾經有一個偉大的改造計劃,但最終落空,直到20世紀末,球場才安裝了照明系統。恰恰是2000-2001賽季,球隊創造了隊史上的輝煌時刻,他們不僅首次打入德乙,而且打入德國杯決賽。
在德乙維持了三年,俱樂部遭遇財政困難,球隊難逃降級厄運。2004年,為了挽救在破產邊緣的俱樂部,球隊支持者甚至打出了「為聯合出血」的口號。球迷每年都要到現場去唱聖誕頌歌。
直到2008年為了再次衝乙,俱樂部才啟動改造擴建計劃。於是出現了球迷充當建築工人的感人故事。當時整個賽季球隊主場搬到了雅恩體育公園,球隊非常爭氣,拿下第三級聯賽冠軍,衝乙成功。
此後十年,柏林聯合一直在二級聯賽耕耘。他們的主場容量一直維持在2.2萬人,而且只有3000多個座位。這樣的硬體,與德甲各球場相比,顯得頗為寒酸,但已經是柏林最大的單用途專業足球場了。柏林聯合的部分忠實球迷為了不讓主隊搬遷,甚至不希望他們「升甲」。
回望本賽季,柏林聯合第二輪逼平科隆(德乙第一名,下賽季升甲),第三輪4:1大勝聖保利;但接下來的10場比賽卻難求一勝,其中7場以平局結束。去年10月德國杯賽場上,他們險些掀翻德甲亞軍多特蒙德。
整個賽季下來,他們只輸了5場球,比德乙冠軍科隆還要少。他們的防守能力令人驚嘆,33粒丟球為德乙最低。他們有著魔鬼般的主場戰績,在過去25個主場比賽中,他們僅輸了1場。
球隊的成功離不開主教練費舍爾的冷靜指揮。中場發動機菲利克斯·克羅斯也為球隊做出巨大貢獻,他是2014年世界盃冠軍之師的成員、現效力於皇馬的託尼·克羅斯的弟弟。
本賽季末德甲壓軸賽事,柏林聯合與斯圖加特的升降級附加賽關注度甚至超過了德國杯決賽。自從引入升降級附加賽(德乙第三名挑戰德甲倒數第三名)賽制以來,德甲球隊在面臨10次挑戰中勝出了8次,上一次德甲被德乙球隊挑落,還要追溯到2012年。這樣的賽制給弱旅以翻身逆襲的機會,而從實際結果上來看,多數情況下,德甲球隊都可以保級成功。
然而,柏林聯合表現令人刮目相看,附加賽晉級呼聲極高。在與斯圖加特首輪較量中,他們在客場2:2逼平對手。回到主場,他們0:0再次逼平對手。憑藉著客場進球優勢,柏林聯合歷史性首次升入德甲,成為歷史上第56支德甲俱樂部。
由於他們的加入,德甲下賽季將迎來「首都德比」時代。本賽季柏林赫塔以43分位居第11名。這兩支柏林球隊之前在德乙聯賽中曾經碰面,在德甲的會面將成為柏林球迷一大盛事。
球隊和球迷興奮之餘,一個老問題又重新擺上桌面:主場仍需擴建。一方面,德國足球聯賽協會(DFL)要求德甲球場坐席要在8000個以上;另一方面,目前「老森林人宅邊」的平均上座率已經高達95%,幾乎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球迷的需求。俱樂部計劃2020年時,球場擴建至36978人的容量,其中8268個坐席。
不知道這次,還需不需要球迷「扛著鐵鍁」去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