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在無數書粉和觀眾的心心念念中,《暗戀·橘生淮南》終於播出了。但結果似乎和預想中的有些差距。
一邊是書粉的尖叫驚呼。原著作者八月長安的加盟,讓《暗戀·橘生淮南》相比於「振華三部曲」的前兩部作品而言,堪稱還原度最高。這讓在書本陪伴下長大的一代人感到了莫名的心安。
另一邊是路人的一臉嫌棄,在前有《最好的我們》,後有《你好,舊時光》的情況下,他們一致將炮火對準了演員與編劇。有人懷念《最好的我們》中那個溫婉明媚的洛枳學姐,有人則攻擊起跨界的八月長安,希望她還是把改編權交給專業編劇的好。
同樣一場熱鬧,圍觀者姿態各異,在這一場各自言之鑿鑿的輿論爭議背後,曾經的經典IP與如今的還原原著分立在口碑的兩端,也在為IP改編帶來一個全新的問題——IP改編,還原原著就是勝利嗎?
作為「振華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八月長安對於《暗戀·橘生淮南》的情感是最過於濃烈的。
她不止一次強調了這是她最喜愛的一部作品。「別人給《你好,舊時光》和《最好的我們》提意見,我都認真思考虛心接受。但《橘生淮南》是我唯一一個壓根不在乎別人喜歡與否的作品,反正我自己喜歡。他倆是我給自己的一個夢,是我從未謀面的朋友,是我的執迷不悟,是我的盲目自大。」
不同於《你好,舊時光》和《最好的我們》相對輕快的風格,小說《暗戀·橘生淮南》的氣質憂鬱敏感,在女主角洛枳略帶喪氣的暗戀生涯中,青春的愛戀超脫出父輩的恩怨,帶著純潔簡單的美好。
有人猜測這是八月長安本人的真實經歷,因此被付諸的是超脫於前兩部的濃烈情感——親身上陣擔任劇版的編劇與聯合導演,甚至飾演洛枳的演員朱顏曼滋都是由她親自挑選。
而其所呈現的結果,除了一些鋪墊和補充的情節有所爭議外,相比於被八月長安打上「魔改」標籤的《最好的我們》和《你好,舊時光》而言,的確可以稱得上是最還原原著的。
但當戳破「看上去很美」的泡沫後,擺在IP改編面前的是更加赤裸的難題。
播出一個星期多以來,《暗戀·橘生淮南》的豆瓣評分暫時停留在了7.1分。46%的網友給出了好評,原因無外乎「還原度」三個字。
但在還原度之外,同時也有34%的網友給出了差評,「小說和戲劇是兩碼事。文字可以細膩表達『暗戀』,但把『暗戀』視覺化太難了,所以這部小說本身就不適合改編。」在豆瓣的熱評中,網友一陣見血。
以「暗戀」為主題的《暗戀·橘生淮南》,不同於八月長安前兩部作品的外向描寫,大篇幅的內心活動描寫,以及超脫於情感之外的父輩恩怨,夾雜在洛枳的日記和內心往事中,推動著劇情發展。
這無疑限制了《暗戀·橘生淮南》的改編空間。蛻去最豐富和動人的情緒,在激烈的爭議之中,被打上「平淡」標籤的《暗戀》,給予的或許是原著書粉的一場心安,卻無法讓沒有看過小說的觀眾與我們一同沉浸到那場隱秘的暗戀往事當中,甚至一度讓觀眾發出「作者是以為觀眾都看過原著嗎」的感嘆。
換句話說,所有的還原,都變成阻礙《暗戀·橘生淮南》破圈的桎梏,不斷地稀釋著它的觀眾群體,進而演變為一場書粉的自嗨。
在《暗戀·橘生淮南》的「還原原著」爭議背後,也為給近年來「小說改編劇符合原著便能受好評」的定律,帶來了一個疑問——IP改編,一定要還原原著嗎?
作為擁有大量擁躉者的網絡文學作品,其影視化永遠難以逃脫原作和改編的問題。不同於原創作品,IP改編向來有其特殊性。書粉往往跟隨而很難對內容製作方產生完全認同,在「挑剔」的底色下,最保險的評判標準無疑是還原原著。
從《暗戀·橘生淮南》中就可以看出,儘管這部誕生於2017年的作品並不能與前兩部作品相提並論,但期待已久的書粉們還是能從中得到不少共鳴。
越發推崇的還原度,取代了IP改編本來強調的方方面面,被簡化為「一場書粉的狂歡」。如果站在原著書粉選擇的角度上,這種傾向好像難以抗拒,畢竟誰要看到曾經的白月光被原原本本的還原呢?
但在這個充滿爭議的戰場上,當個人口味變為極端控制,單一與排異佔了上風,多元化也再無落腳之地。
作為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向來不能同日而語。好的改編,可以保留原著精髓,讓圈層之外的觀眾同樣感受到凝聚在筆尖的魅力;也可以顛覆原著,注以創作者新的見解,賦予改編作品與時俱進的情節。
《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接連被八月長安打上「魔改」的標籤,前者甚至在原著的基礎上塑造了路星河這樣一個全新的角色,但在合理化的改編之下,路星河與原著中的餘淮共同成為不少觀眾的「白月光」。
八月長安的用心毋庸置疑,然而一部好的作品,還原原著的精髓固然重要,但讓它成為脫離出原著以外獨立的存在,或許才是奠定一部作品口碑的前提。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青禾
校對 | 黃平
商務合作|約稿轉載
微信:hanyingna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