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雲霧繚繞,最引人注目的人物,無疑是英雄與謀士。可是女人卻從來沒有被遮蔽過光芒,像甄宓,被稱為三國第一美人,讓後人很好奇。身為奇女子,大美女,甄宓應該是受人寵愛,但死時的境況十分悽慘,曹丕將她「用發罩,用糠塞」,這是對死者的一種強烈羞辱。為什麼會這樣呢?
甄宓其實只是後人對她習以為常的稱呼,其實只知她姓甄,而不知她姓什麼。生在官宦之家,家道中落,自己也是大家閨秀。甄宓出身不錯,相貌英俊,來到甄家求親的人很多,最後甄宓嫁給了袁紹的兒子袁熙。兩位姻緣門當戶對,但不久官渡之戰中袁紹慘敗,甄宓成被曹操俘虜。
見甄宓年輕貌美,曹操便將她賜給兒子曹丕為妻。雖然內心不情願,甄宓別無選擇,只能嫁給曹丕。這一時期的風氣並不保守,甄宓雖已成家立業,但曹家卻並不介意,比如曹操喜歡人妻,而劉備更是在孫尚香之後,娶了寡婦。實際上,曹丕起初對甄宓十分愛戴,因為她不但長相俊美,性格也十分端莊大氣,深深地得到了甄宓婆婆的賞識和信任。不過好景不長,曹丕稱帝後,身邊的女子就多了起來,此時甄宓也不再受寵愛。
那時曹丕最寵愛的女子是郭夫人,她年輕貌美,心地善良。她痛恨甄宓,一心一意要把甄宓踩在腳下,於是用各種方法陷害甄宓。由於長期失寵,甄嬛情緒低落,於是寫了一首《池上仙》,以表達對曹丕的思念。事實上,這首詩並沒有什麼過激的言辭,但後宮中人卻大肆宣揚,告訴曹丕甄宓內心裡對他是多麼不滿。曹大發雷霆,一氣之下竟將甄宓賜死。後來他悔恨不已,知道自己冤枉了髮妻,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郭夫人擔心甄宓到了陰間伸冤,才提出讓她「以發掩面,以糠塞口」。這樣,甄宓死得很慘,很可憐。可不料,受寵愛的郭夫人沒有子嗣,合適的繼任者是曹丕,也唯獨只有甄宓的兒子曹叡。曹丕當上皇帝後,念及母親過世的慘狀,自然不願輕易放過郭夫人,因此幾年後便將她處死。就連被指控犯有「弒母罪」,曹叡也會這麼做,可見他對郭夫人的憎恨。
然而,對於甄宓之死,還有另外一個猜測,這個猜測與其弟曹植有關。有些人認為甄宓的突然失寵與曹植的突然失寵有關。最初甄宓被俘時,並不只是曹丕對她動心,還有曹植。由於曹植對甄宓的痴迷,曹丕勃然大怒,因此才導致甄宓的突然失寵。事實上,各種歷史文獻中,關於甄宓與曹植的關係,並沒有隻言片語。但曹植的《洛神賦》,被認為是向嫂嫂甄宓示愛的作品。有人說,甄宓死後,曹植也很傷心,甚至當著弟弟的面,也難以掩飾自己的心情。
不管怎樣,甄宓的一生都是十分悲慘的。本來娶了袁熙,當了袁紹的媳婦,平平安安過一輩子也算不錯了。但不料被曹操俘獲,又嫁給了曹丕。儘管在曹叡當上皇帝後,她被追封為皇后,但在有生之年,的確還是一樣,也逃不過一死。甄宓與曹丕之間或許有過真摯的感情,但卻沒有得到善終,實在令人十分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