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專稿(文/趙振宗 編輯/樟木)
一部電影黃金時間場次的虛席以待,反倒是深夜場次的第一排和最後一排的邊角位置全部售罄,這種怪事就發生在了如今正在上映的電影《葉問3》的身上。而這也引來了媒體對於其票房造假的質疑。
▲《葉問3》票房飄紅,但質疑隨之而來
4億票房背後的質疑
3月4日,動作大片《葉問3》在全國上映。作為一部耳熟能詳的功夫巨製,再加上甄子丹、泰森這樣吸睛的對壘,按理說,其票房一路飄紅也是理所應當的。果不其然,截止今日(3月6日),《葉問3》上映三天,票房已經突破4億大關。在春節過後這段被忽視的春節檔期中,《葉問3》也獨佔鰲頭,連續3天坐穩單日票房冠軍的位置。
可問題也隨著票房的一路飛漲出現了。
▲整體骨感,局部豐滿的售票情況
有業內人士關注到,《葉問3》的售票出現了異常。往往最不受觀眾「待見」的場次、位置,反倒成了擁搶的熱點。
以今天(3月6日)為例,根據貓眼售票軟體顯示,北京美嘉歡樂影城三裡屯店20點10分的黃金時段場次目前還是虛席以待、空無一人的狀態,反倒是當晚22點15分的最後一場,賣出了近百張電影票。
細看22點15分這場《葉問3》也會發現,售出位置全部集中在前三排和最後一排。而以往觀眾們特別願意佔據的中間的黃金位置卻反倒是全部空出。而且這不是偶然狀況,類似的情形在《葉問3》的多家多場次中都出現了。
▲位置並不好的第一排快售罄了
左手倒右手? 幕後真相是個坑?
倘若票房造假真的屬實,究竟這種造假的原因何在?誰才會因此受益?這就要說到《葉問3》的保底問題了。據媒體報導稱,早在電影上映之前,《葉問3》就曾被曝出籤署了一份目標保底為10億的合同。
作為《葉問3》的發行公司,大銀幕(北京)發行控股有限公司系上海快鹿旗下公司,快鹿旗下又擁有多支P2P、基金公司。在影片發行前,通過這些P2P、眾籌平臺等渠道他們以年化收益的形式從普通用戶那裡也「眾籌」來了大量資金。有媒體報導稱,這些資金的最終流向目標,就是為了讓《葉問3》衝擊10億票房。
▲CBO實時票房榜顯示,《葉問3》票房已經破4億
10億了會有什麼結果?自然是完成了保底合同。分析人士就指出,倘若這種情況真的出現在《葉問3》上,雖然錢都是在片方那邊「左手右手來回倒」,看起來並沒真正的掙到錢,但在投資者那裡會認為這種對電影的投資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從而在之後的電影項目中加入更大投資。一個項目接著另一個項目。可從根本上說,這樣做出來的票房虛假繁榮,本身就是一種泡沫,而等到了某一天這個泡沫最終崩塌,填坑倒黴的只能會是最後的那一撥投資者。
「這就是P2P的問題了,幕後的真相很可能是個大坑。」業內人士分析說道,「這可能最終導致的就是悲劇」。
▲患有強迫症的整齊劃一的售票情況
宣傳方回應:有人蓄意抹黑
另外,除了北京,全國範圍內的《葉問3》都有票房異常。而且除了冷門場次、座位遭到哄搶的怪異現象外。也有網友上傳了一張某影院的排片截圖,在這張圖上凌晨場次被《葉問3》佔滿,除了十分鐘一場排片外,票價也達到了203元一張。
而對於票房引來的質疑,有媒體聯繫了《葉問3》的宣傳方火傳媒的相關負責人,但對方表示,自己是影片宣傳方,對此事並不清楚。
不過,就在稍晚的時候,火傳媒方面也發布了一張票房超過4億的宣傳海報,其中內文則言辭激烈地否認了票房造假一說。「203元/張的票價 !你信嗎? 要黑《葉問3》請黑的更專業些吧 !!!」「《葉問3》60小時破四億,好口碑、零差評,片子硬不怕冷槍黑水。」
而對於炒作一說,宣傳方的相關負責人也否認了這一說法。
▲香港電影人吳思遠是UME院線的創始人、董事長
UME董事長吳思遠:以聲譽保證 票房絕無問題
除了以上說的這些,有關《葉問3》的票房,還引發了另一種說法。
有網友深扒,作為該片發行方大銀幕(北京)發行控股有限公司系上海快鹿旗下公司,而上海快鹿還實際控制了兩家上市公司,A股的神開股份和港股的十方控股,這兩家上市公司在《葉問3》上映前先後以保底發行的名義對外公告投入了總計1.6億的資金。但就在今年2月,十方控股發布公告,宣布委任身為UME影院管理集團董事長的吳思遠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正因此,網上也有一種臆測,認為正是這些微妙的關係,最終導致包括UME影院在內的多家影院為《葉問3》提供了虛假票房的環境。
對此,騰訊娛樂記者也獨家聯繫了正身在香港的吳思遠本人,對於UME涉嫌票房造假一說,吳思遠予以了堅決否認,「UME所有票房都真實,UME所有影院從不造假,一分一毫都是實在的。」吳思遠回應道,「香港獨立董事有責任監督公司所有運作是符合法律規定,本人之聲譽決不會做任何違規事情。」
本文系騰訊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葉問3》國際版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