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和疊字≈送命題
1.如果跟你說話,你回復「嗯」或者「哦」,那基本就要關掉對話框了,但如果是「嗯嗯」或「哦哦」,就感覺還會想跟你聊天。
2.嗷嗷=噢噢>哦哦>哦。
嗯嗯>恩恩>嗯。
行嘛>行>行吧。
3.反駁別人的時候加個笑哭的表情,會顯得你比較客氣。
4.如果是比較輕鬆的時候,一句話的末尾可以不加「。」 ,句號顯得很生硬,可以選擇用~、表情或者什麼都不加來代替。
5.「我去吃飯了/我去洗澡了」的意思是:
emmmm,就聊到這兒吧!
6.「不聊了我去睡啦」的意思是:
現在要開始我的睡前儀式:玩手機了。
7.去做客,別人用一種特別不鹹不淡不痛不癢的語氣問你要不要留下來吃晚餐,就暗示:我們要吃飯啦,你是不是該走了?
因為對方如果真的想留你吃晚餐,是絕不會用這個語氣邀請的。
8.表情包三連擊:
尷尬/不知道說什麼的時候,發表情包就可以了。
9.別一見面就要求加微信,更不要眼睜睜看著對方通過自己的好友請求,多尷尬啊。
10.誰先加的微信,誰要先說第一句話,打招呼最好先自報家門。
你加的我你還問我是誰,朋友,刪除按鈕下一秒就要按下去了啊!
11.好久以前QQ上有個抖了你一下這個功能,我覺得剛認識的人用這個就非常不禮貌。
12.工作之後感覺微信比較常用來工作,微博可能相對私人一些,所以如果不熟的話,不要追著互關互關互關啊,給人留一片淨土好嗎!
13.想發照片或者是心情狀態,不要全平臺同步更新!!!
回復——新世紀的美德
1.朋友圈有共同好友的情況下,有多條評論,只要回復了一條,其他都應該要回復喔。
2.有些人的手機就是單向用來找別人的。別人給他電話、微信、簡訊,一律找不到他。不知道這些不回復的人是真忙還是假忙……
3.別人在微信上跟我提非常過分的請求,就晾著不回。幾個小時之後再回,問他什麼事兒,你就會發現,大部分的事兒已經解決了。
所以如果沒有爽快地、及時地答應的話,就代表已經拒絕了。
4.不回別人微信最好不要發朋友圈。
5.打電話兩次沒接就不要打第三次,看到自然會回復。
6.及時回復別人的消息,很容易拉升好感度。
這裡的及時,是說你看到消息並且有時間回復,就發個消息告訴對方。 如果消息來的時候你正在忙,回復個「稍等,在忙」或者「稍等,一會兒跟你說」,對方心就安了。
如果看到消息已經是半小時或者兩三個小時之後,可以回復個「不好意思,一直在忙」或者「不好意思,剛看到」,然後再根據有無時間/是否方便,決定是聊個兩句還是再約時間細聊。
停止尬聊,從我做起
1.在嗎?有空嗎?忙嗎?睡了嗎?……
麻煩親親有事兒直接說。
2.微信對話框一直顯示「對方正在輸入」,請發出來不要讓對方等了很久卻什麼也看不到。
3.微信有語音聊天功能,這和打電話是一樣,不要突然發過來邀請,要提前問一下別人方不方便,還有是不是有WiFi。
對方按了拒絕那就代表不方便,不要再打啦!
4.發語音時,儘量先問一句對方,方便發語音嗎?
5.不要直接發小視頻過來,還不做任何內容介紹。
6.不要在別人的朋友圈底下和另一個人聊天聊好幾屏!
7.遇到別人轉發或者迷戀的東西,除非涉及道德底線,否則再不喜歡也不要隨意評判。
8.辦公室和別人說話時不要盯著人家電腦屏幕看,最好側身交談。
9.單身狗,考研狗,加班狗…都是自嘲,只能用於自己,不宜用於別人,望周知。
點擊播放 GIF 0.0M
其他小細節:
1.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即使是朋友的。
2.給你看相冊,不要左右翻。
3.脫下耳機是新世紀的脫帽禮,表達對別人的尊重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摘下耳機,兩邊的那種。
4.沒有其他示意或提醒下就直接摘下別人耳機的行為不亞於脫人衣服。
5.把自己的微信語音、視頻聲音不停地用外放播放出來是對別人聽覺的嚴重汙染。
6.排隊的時候,就算人再多,但能不能不要用身體緊貼著前面的人!請保持最起碼的安全距離!
這時,你就需要這個神器了:
我是阿光,期待你的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