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12月18日電 題:中老緬泰「百巡」再築「黃金水道」
新華社記者賈雨田、莊北寧
12月11日下午,隨著中方執法艇編隊緩緩靠岸,第100次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圓滿完成。9年「百巡」,四方共同築牢瀾湄安全合作,打造區域間合作新典範,昔日「黃金水道」再次煥發勃勃生機。
瀾滄江—湄公河全長4900餘公裡,流經中國、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六國,滋養著流域約80萬平方公裡內的3.26億人口。2001年正式通航後,成為沿岸國家經濟往來的水上要道,堪稱「黃金水道」。
「黃金水道」卻不太平,在四國巡邏執法之前,各類犯罪活動猖獗,毒品槍枝泛濫、劫持商船事件頻發,在2011年舉世震驚的「10·5」慘案發生後,繁忙的水域停航停運,船企停工破產,沿岸各國百姓陷入惶恐,「黃金水道」籠罩在陰霾之下。
為應對湄公河流域複雜嚴峻形勢,經中老緬泰執法主管部門研商,世界第一個由不同國家在國際河流開展聯合執法的安全合作機制應運而生。
2011年12月10日,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首次啟動,百姓為執法編隊送行,有些人甚至激動地流下眼淚。航行途中,老緬泰三國沿江執勤點軍警在岸上列隊致敬,百姓向執法編隊招手歡呼,還拉起「歡迎中國警察」橫幅。
9年來,這些場景一再重現。各國商船看見編隊會熱情打招呼,漁民們揮手致意,孩童們歡呼。
四國聯巡執法保障航運安全,彰顯為百姓守太平的決心。在四國「執法利劍」的護衛下,船長、船員們重返湄公河;曾經危機四伏的湄公河也實現了從中國關累港到泰國清盛的瀾湄郵輪旅遊。在巡航行動的推動下,當年毒品泛濫的孟西島如今香蕉滿園,寄託著當地百姓對於綠色生活的渴望。
聯巡執法編隊操舵民警譚建華今年43歲,從1998年起就在湄公河跑船,好不容易駕馭了河道的野性,卻因河道不太平而幾乎夢碎,幾位朋友在「10·5」慘案中遇害。「最開始是僥倖,中間是花錢買平安,最後是不敢去了。這是湄公河跑船人心中永遠的痛。」譚建華說。
從電視上看到水上執法隊伍成立,「作為一名中國人,在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必須挺身而出。」譚建華帶著這樣的信念在年近35歲時加入這支湄公河上的執法隊伍。
據統計,9年來,四國共出動執法船艇795艘次、人員16000餘人次,總航時近3400小時,總航程56700多公裡,繳獲各類毒品4.6噸,查獲偷渡案件1213起、73426人,湄公河再未發生一起江面劫持商船案件;沿江各大港口貨物吞吐量比2011年翻了2番,旅遊人數平均每年遞增20%以上。
四國累計護航商船2000餘艘次,救助遇險商船130艘536人,為群眾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88億元,共走訪流域群眾9700餘人次,向聯絡點周邊學校村寨群眾援助生活物資77批,價值696餘萬元……
寮國人民軍波喬省軍區司令員維東·普塔翁說:「四國聯合巡航為來往商船和沿岸民眾帶來了很大變化。四國聯合巡邏機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得益於中方對聯巡工作的支持和大力投入。」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四國巡航行動合作更加緊密。雲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負責人袁亞平說,今年疫情暴發初期,寮國國防部、緬甸內政部向雲南省公安廳援助價值200餘萬元人民幣的防疫物資。在湄公河流域國家疫情暴發後,省公安廳先後援助老緬泰執法部門多批防疫物資並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今年9月,第97次巡航開展了中老緬泰打擊偷渡的百日攻堅行動,為遏止疫情下各國跨境犯罪和疫情的輸入性風險,打擊 「因疫偷渡」「借疫犯罪」。
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已成為區域國際執法合作的典範。中老緬泰四國密切合作,共同譜寫瀾湄合作新篇章,持續推動各國實現新的共同發展,努力將湄公河建設成為和平之河、友誼之河、合作之河。(完)